何翠
- 作品数:9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医学科研计划项目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微流控芯片技术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替格瑞洛抗血小板疗效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应用微流控芯片技术和流式细胞术体外分析剪切力作用下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疗效。方法采用微流控芯片技术检测300/s、1500/s剪切率条件下替格瑞洛对血小板聚集行为的影响,以血小板聚集体表面覆盖率为量化指标,计算替格瑞洛半抑制率;运用光学比浊法验证替格瑞洛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效应;应用微流控芯片构建体外狭窄血管模型,探究高剪切率作用下血小板反应性,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替格瑞洛对高剪切诱导活化的血小板膜表面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和P-选择素(CD62P)表达的影响。结果在300/s、1500/s剪切率流动条件下,替格瑞洛呈浓度依赖性抑制血小板聚集,300/s较1500/s抑制程度更明显(P均<0.001),当浓度≥4μmol/L时几乎完全抑制血小板聚集;替格瑞洛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效应与流动条件下的结果相似,亦呈浓度依赖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替格瑞洛能够抑制PAC-1和CD62P的表达。结论应用微流控芯片技术分析血小板聚集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活化,与仅用ADP诱导的基于聚集的分析相比,可确定不同患者对替格瑞洛反应的差异性。
- 黄小静张天聪高雪梅何翠宦宣容李远
- 关键词:微流控芯片流式细胞术血小板聚集
- 输血科实习生带教体会被引量:2
- 2019年
- 随着输血医学的不断发展,输血医学也在不断进步,输血科的日常工作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将来对于输血医学专业的医学生也会有不停的需求。对此,对于输血医学生的培养模式也会随之相应的改变。本文通过阐述目前输血科的发展现状及需求,然后结合不同培养层次临床实习生在输血科的临床实习工作情况,从目前临床输血工作的重点、实习生对输血工作的已经掌握情况以及现有实习生目前对于输血工作最薄弱的环节、最缺乏的知识技能方面着手,培养真正需要的输血科工作人员。并以之前的带教经验,谈谈从带教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相结合以提升实习带教质量的相应体会,以期望为输血科培养更加优秀的专业人才。
- 何翠邓素容
- 关键词:输血科
- 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行为的三维形态学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发展一种通过三维形态学参数评价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行为的新方法。方法:将采集的12名健康志愿者枸橼酸钠抗凝外周血均分为二份,一份加入200μmol/L乙酰水杨酸(ASA)处理作为实验组,另一份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血小板进行洗涤纯化。将纯化血小板加入Ⅰ型胶原蛋白修饰的反应池中在静态条件下诱导血小板活化聚集,通过形状测量激光显微系统观察分析形成的血小板聚集体三维形态。同时,通过光透射浊度法(LTA)分析血小板功能。结果:本技术可在无标记情况下获取血小板聚集体的形貌、高度及三维形态图像数据,并可量化血小板聚集体的体积参数; ASA处理能明显改变血小板聚集体的三维形态学特征;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小板聚集体体积显著降低(t=8. 97,P <0. 01),而横截面积改变不显著(t=1. 94,P> 0. 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聚集体体积截断值为1 395μm3时鉴别ASA抑制功效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 7%和75%,其准确度和灵敏度均优于LTA方法测试的聚集度参数。结论:本研究建立的ASA抑制血小板聚集行为的三维形态学分析方法将为后续研究和临床评价ASA抗血小板聚集效应提供新的分析策略。
- 刘娟丁玲何翠陈丹邓素容李远
-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
- 79例输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对策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了解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的原因,探讨降低和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措施,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血。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输血不良反应患者资料,分析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患者基本信息、输血种类及不良反应类型。结果 2013-2016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18%。其中发热反应30例,占37.97%;过敏反应49例,占62.03%。由红细胞引起3例,占3.8%,血浆类制品引起76例,占97.2%。首次输血发生输血反应23例,占29.11%,其中女性16例,均有妊娠史;多次输血发生输血反应46例,占70.89%。结论临床输血有一定的风险,患者的输血史、妊娠史以及血液成分都是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合理选择治疗方法及血液成分,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输血安全。
- 何翠邓素容
- 关键词:输血过敏发热输血安全
- 微流控芯片技术研究梯度变化的剪切力诱导的血小板粘附、聚集效应
- 2023年
- 目的:应用微流控芯片分析技术研究梯度变化的剪切力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应用微流控芯片模拟80%固定狭窄微通道,微通道狭窄模型利用三维建模软件sollidwork自带的有限元分析模块进行流体动力学行为分析。应用微流控芯片分析不同疾病患者血液的血小板粘附和聚集行为,以及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的表达。同时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替罗非班、原儿茶酸、CD42b处理血液,并通过荧光显微镜实时观察血小板粘附和聚集行为。结果:微流控芯片狭窄模型产生的梯度变化的流体剪切率能够诱导血小板聚集,且在一定剪切率范围内血小板粘附聚集程度随着剪切率的增加而增加。动脉血栓性疾病患者的血小板聚集效应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骨髓增生异常患者血小板聚集效应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在剪切力存在环境下微流控芯片分析技术能够准确分析评估各种血栓性疾病的血小板黏附聚集效应,有助于临床血栓类疾病的辅助诊断。
- 马海东何翠邓素容张婷婷李远张天聪
- 关键词:微流控芯片
- 应用微流控方法体外评估抗血小板药物疗效
- 2023年
- 目的发展一种可用于评估抗血小板药物对病理性高剪切诱导的血小板活化和聚集抑制效果的微流控芯片分析方法。方法采用软光刻工艺加工聚二甲基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玻璃微通道芯片。将抗凝人外周全血以1500 s^(-1)剪切率流过微通道芯片,应用荧光倒置显微镜拍摄血小板在狭窄通道下游的聚集行为,通过图像分析得到血小板聚集覆盖率、聚集总面积、血栓平均尺寸和血栓数量。收集流过微流控芯片的全血,通过流式细胞技术分析血小板表面活化标志物(P-选择素和PAC-1)的表达,并评估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替罗非班)对狭窄下游血小板聚集和活化的抑制能力。结果随着输入剪切率的提高,血小板聚集能力逐渐增强。阿司匹林不能抑制病理性高剪切诱导的血小板活化和聚集,替格瑞洛和替罗非班能够显著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结论本研究发展的微流控芯片模型,可用于模拟动脉狭窄血管的局部特征,研究不同剪切力梯度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并在病理性高剪切力条件下评估抗血小板药物对血小板活化和聚集功能的抑制效能。区别于传统的比浊法及血栓弹力图仪等在静止条件下对血小板功能的检测,本研究结果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更接近动脉血栓性疾病患者体内真实流动环境的体外模型,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或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小板功能检测提供相关的分析方法。
- 张天聪黄小静高雪梅宦宣容何翠李远
- 关键词:流体剪切力血小板活化血小板聚集抗血小板药物
- 简易微流控芯片技术在生理流动条件下体外动态分析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健康志愿者血小板黏附聚集的影响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采用简易微流控芯片技术在体外动态分析生理流动条件下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健康志愿者血小板黏附聚集的影响。方法随机招募12名健康志愿者,采集其外周静脉血液样品并分别用20μmol/L乙酰水杨酸(ASA)、50μmol/L 5-磷酸-2-甲基硫代腺苷酸(2-Me SAMP)、20μmol/L ASA+50μmol/L 2-Me SAMP处理,以未处理血液样品作为对照组。将血液样品以1000 s^(-1)动脉生理性相关剪切率流过Ⅰ型胶原蛋白修饰微通道300 s,同时采用显微镜动态拍摄荧光标记血小板在胶原蛋白表面黏附聚集的荧光图像,以血小板覆盖率作为血小板黏附聚集行为的量化指标。结果在1000 s-1剪切率流动条件下,对照组血样在胶原蛋白表面可观察到符合体内预期的血小板黏附聚集动态行为;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单独处理抑制流动后期(200~300 s)血小板黏附聚集行为,而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处理则降低流动中前期(≤150 s)血小板黏附数量并降低流动后期(200~300 s)血小板聚集体稳定性;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处理对血小板黏附聚集行为抑制具有协同效应;12名志愿者在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聚集响应上表现出异质性。结论简易微流控芯片技术可为抗血小板药物效应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技术平台。
- 陈静丁玲何翠陈丹邓素容龚放李远
-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微流控芯片
- 运用微流控技术分析替洛非班对剪切力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抑制效果
- 2023年
- 目的观察替洛非班对不同剪切力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抑制效果,为临床不同血流动力学环境下形成血栓情况提供用药参考。方法采用软光刻工艺加工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玻璃微通道芯片。收集健康志愿者枸橼酸钠抗凝全血,用不同浓度替洛非班体外孵育后,分别以11、52μL/min的入口条件流过直微通道和80%狭窄微通道150 s,直通道中11、52μL/min时壁面剪切率分别为300、1500 s^(-1),80%狭窄通道中11、52μL/min时最大壁面剪切率分别为1600、7500 s^(-1)。用显微镜拍摄荧光标记血小板在玻璃表面的黏附聚集图像,并用Image J分析荧光图像。以血小板表面覆盖率作为血小板聚集行为的量化指标,计算不同剪切率条件下替洛非班抑制血小板的半抑制率浓度(IC_(50))。流式细胞仪检测以52μL/min流过80%狭窄微通道后全血中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PAC-1)。结果替洛非班抑制血小板聚集具有剂量依赖性,且抑制效果与剪切率相关。在11、52μL/min条件下,直通道内浓度达100 nmol/L时,聚集几乎完全被抑制;80%狭窄通道内浓度达1μmol/L时,聚集几乎完全被抑制。直通道中11、52μL/min时IC_(50)分别为2.3、0.5 nmol/L;80%狭窄通道中11、52μL/min时IC_(50)分别为20.73、4.5 nmol/L。病理性高剪切力可诱导血小板活化,替洛非班可抑制该活化行为。结论替洛非班可有效抑制剪切力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临床实践中应根据不同剪切力环境下形成的血栓给予不同浓度替洛非班治疗。
- 高雪梅黄小静张天聪宦宣容陈丹何翠李远
-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剪切力
- 医院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 2024年
- 目的提升医院西药房处方调剂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通过临床合理用药系统随机抽取医院2022年1月至12月的西药房处方24000张,统计调剂差错处方,并进行分类;查找差错原因,并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24000张处方中,调剂差错处方82张(0.34%),主要类型为药品剂型、规格、给药途径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遴选药品不适宜,各13张(15.85%);诊断书写不完整,超疗程用药,药理作用相同药物联用,各10张(12.20%);重复用药3张(3.66%);其他9张(10.98%)。差错原因主要为药品包装相似、药品多规格、药师不清楚配伍、配药流程不规范、患者自身因素、其他因素,分别占40.24%,36.59%,8.54%,7.32%,6.10%,1.22%。结论处方调剂差错的发生与药师、医师、患者、药品、工作环境等因素相关。医院应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岗前培训,加强药品货位维护,提高药师和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有效减少调剂差错事件,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马海东王条敏秦小英张皓均何翠
- 关键词:西药房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