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瑛 作品数:8 被引量:136 H指数:7 供职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黑岱沟露天煤矿优势植物叶片及枯落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7 2016年 以准格尔黑岱沟露天煤矿复垦区8种优势种植物的叶片及对应叶片枯落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碳、氮、磷、钾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研究,探讨退化生态系统植物内稳性、不同植被类型与NP限制率的关系,以期为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与重建以及不同物种的合理配置提供合理建议,为完善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提供支撑。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叶片C、N、P、K的变化范围分别为418.2~564.1、7.19~33.21、0.82~2.37、4.98~32.77 g kg-1。不同植物叶片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N∶P、P∶K、N∶K、C∶N、C∶P、C∶K比变化范围分别为7.16~22.45、0.036~0.23、0.70~4.55、14.92~64.44、218.54~557.36、12.78~121.14。该地区3种植被类型钾含量差异显著,草本植物叶片钾含量显著高于乔木林和灌木林。不同植被类型植物叶片N∶P比表现为灌木(18.86)〉草本(15.44)〉乔木(14.68),说明该区灌木林主要受P含量的限制,草本和乔木植物主要受N、P含量共同限制,该地区植被恢复应该以灌木为主。 马任甜 方瑛 安韶山 赵俊峰 肖礼关键词:露天煤矿 植物类型 叶片 枯落物 桂林岩溶区不同利用方式土壤粒径分布与活性有机碳的关系 被引量:1 2015年 为了解岩溶区土壤粒径分布与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关系,分别从岩溶区和碎屑岩区选取林地、灌草丛、果园三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测定其土壤剖面的颗粒组成以及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结果表明,岩溶土壤与碎屑岩土壤粒径分布中,<0.002 mm粒组含量最大,均超过25%,且土壤质地以黏土为主。岩溶土壤总有机碳剖面分布呈凸肚型,其含量在剖面10~30 cm处达到最大值;而碎屑岩土壤总有机碳含量随着剖面深度的加深呈下降趋势,其含量在剖面0~10 cm处为最大值。除岩溶林地外,其余剖面的微生物量碳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加深而减小,在剖面深度0~10 cm处为最大值,在70~90 cm处为最小值。岩溶区土壤溶解有机碳含量在不同深度的差值较小;碎屑岩区溶解有机碳含量在0~10 cm处为最大值,在20~30 cm处为最小值。岩溶区溶解有机碳含量与0.02~0.002 mm粒组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0.002 mm粒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碎屑岩溶解有机碳含量与2~0.25 mm及0.25~0.05 mm粒组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0.002 mm粒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林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及溶解有机碳含量最大,灌草丛土壤次之,果园土壤最小,且果园土壤<0.002 mm粒组含量最小。 徐祥明 徐祥明 覃灵华 杨慧 涂春燕关键词:粒径分布 黑岱沟露天煤矿排土场不同植被复垦土壤酶活性及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32 2016年 以黑岱沟露天煤矿排土场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复垦土壤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了沙棘、紫穗槐、杨树和沙棘杨树混交林以及玉米这5种人工植被下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和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这3种水解酶的活性,并通过简单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了土壤基本理化性质与酶活性之间的相关关系,揭示了不同植被恢复下土壤酶活性差异的驱动因子,为该区复垦植物的选择及复垦效果评价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与参考.结果表明:15种人工植被恢复下排土场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得到改善,土壤酶活性有一定提高,但仍未达到天然草地的水平;2沙棘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最接近草地,达到草地的54.22%和70.00%,且其容重比最大容重紫穗槐的低17.09%,表现出复垦优势;与沙棘林相比,杨树林的土壤有机碳和全氮比沙棘分别低35.64%和32.14%,容重比沙棘林高16.79%;3不同植被间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差异不大,而土壤脲酶活性能更敏感地反映不同植被恢复对土壤性质的影响.4排土场复垦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提高,是排土场肥力恢复和生物活性提高的主要原因. 方瑛 马任甜 安韶山 赵俊峰 肖礼关键词:黑岱沟露天煤矿 土壤酶活性 通径分析 云雾山草地植物地上部分和枯落物的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31 2016年 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比是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的重要特征。为探究云雾山天然草地30年恢复演替过程中不同封育年限植物和枯落物的全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变化规律,以云雾山封育1、12、20、30年的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样方调査研究了黄土高原不同封育年限植物和枯落物养分变异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封育年限间,植物地上部分C∶N、C∶P、N∶P比变化范围分别为24.91~37.37、380.1~562.1、12.14~15.86,均值分别为32.51、473.6和14.64;枯落物C∶N、C∶P、N∶P比变化范围分别为37.18~47.11、755.5~885.9、16.41~22.31,均值分别为40.71、819.9、20.30。植物地上部分C、N、P含量间呈极显著相关(p〈0.01);植物地上部分P含量与C∶N、C∶P、N∶P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枯落物C、P、C∶P、N∶P呈极显著相关(p〈0.01)。云雾山植物N∶P比介于14~16之间,植物生长受氮磷共同限制,建议增加草地氮、磷肥的使用量。该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云雾山草地C、N、P在不同组分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与机制。 马任甜 方瑛 安韶山关键词:枯落物 草地 云雾山不同恢复方式下草地植物与土壤的化学计量学特征 被引量:18 2017年 研究云雾山天然草地、灌草地、禁牧地、撂荒地4种恢复方式下草地各植物组分(植物地上部分、枯落物、根系)与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土壤与植物地上部分和根系的化学计量学特征显著相关,并且植物地上部分与根系之间P的联系比N紧密,土壤与植物地上部分和根系之间N的联系比P紧密,而土壤与枯落物、根系与枯落物的化学计量学特征相关性不显著.不同恢复方式间植物地上部分和根系总体的C、N储量无显著差异,P储量差异显著且以撂荒地最大(0.49 g·m^(-2))禁牧地最小(0.29 g·m^(-2)).禁牧年限对植物和土壤的化学计量学特征影响较小;耕地撂荒恢复12年后土壤C、N(分别为9.98和1.07g·kg^(-1))仍显著低于天然草地(分别为14.27和1.55 g·kg^(-1)),两者植物化学计量特征的差异由撂荒地各植物组分P浓度高引起;由于根系生物量的稀释作用,天然草地根系N、P浓度最低(分别为6.25和0.57 g·kg^(-1));灌草地地上部分N、P浓度偏低(分别为12.77和0.98g·kg^(-1)},但根系N、P浓度偏高(分别为9.30和0.77 g·kg^(-1)).物种组成是影响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变化的主要因素,不同恢复方式间群落相似度高则整体化学计量特征差异小. 方瑛 安韶山 马任甜关键词:植被恢复 枯落物 根系 土壤 黄土高原不同封育年限草地土壤与植物根系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25 2016年 黄土高原特别是干草原地区植被演替的研究比较薄弱。当前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叶片方面,对根系的研究较少。选取宁夏云雾山草原植被不同封育年限的土壤和植物样品,以生态化学计量学原理为基础,测定并分析了土壤与根系的碳(C)、氮(N)、磷(P)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与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减小,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变异性较大,全磷变异性较小,且封育初期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先降后升,至封育20、30年,保持相对平稳。0~20 cm土层土壤的碳氮比(C∶N)、碳磷比(C∶P)、氮磷比(N∶P)分别为9.04~9.63、19.62~32.27、2.14~3.37,20~40 cm土层土壤的分别为8.68~9.22、15.74~26.32、1.80~3.03。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全磷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2)植物根系C、N、P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357.6~381.4 g kg-1、7.35~8.18 g kg-1、0.54~0.70 g kg-1;根系中的C元素含量随封育年限的增加逐渐升高,N、P元素含量均小于全球平均值。根系C∶N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变异性较大,C∶P、N∶P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变异性较小。(3)植物根系的C∶N∶P化学计量特征受土壤的影响调控大于其自身,且土壤磷含量对植物根系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影响的显著性(p〈0.01)大于土壤氮含量(p〈0.05)。此外,该地区封禁后,草地生产力易受到土壤N含量的限制。 赵晓单 曾全超 安韶山 方瑛 马任甜关键词:根系 永利煤矿复垦区植物叶片和枯落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被引量:8 2017年 为了明确煤矿复垦区植被恢复与重建以及不同物种的合理配置,以内蒙古永利露天煤矿复垦区不同植物群落叶片和枯落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碳(C)、氮(N)、磷(P)、钾(K)含量(质量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研究,探讨煤矿复垦区植物养分状况及限制因子,同时研究叶片和枯落物之间的养分循环状况。结果表明:(1)不同植物类型叶片C含量变化较大,表现为乔木(侧柏537.96 g/kg)最大,草本(沙打旺423.73 g/kg)最小;N、P、K含量变化较小。枯落物中沙棘C含量(417.84 g/kg)显著高于沙打旺、柠条;N、P含量差异显著,氮含量表现为沙打旺(20.30 g/kg)最大,柠条最小,磷含量表现为沙打旺(1.57 g/kg)最大,沙棘最小;沙打旺K含量(6.31 g/kg)显著高于沙棘、柠条。叶片C、N、P、K含量高于枯落物。N、P、K的回收率分别为5.17%—50.16%、4.19%—6.41%、11.27%—23.24%,其中P回流率表现为沙打旺(6.41%)最大,柠条最小;K回流率表现为沙棘(23.24%)最大,柠条最小。(2)灌木、草本植物N/P>16,乔木类N/P<14,灌木类、草本类生长受制于P,乔木类生长受制于N。结合土壤C、N、P含量,建议在植被恢复初期种植豆科等先锋植物,随着土壤肥力的提高再逐步种植灌木、乔木。 赵俊峰 肖礼 安韶山 方瑛 马任甜 黄懿梅关键词:养分循环 叶片 枯落物 永利露天煤矿排土场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2016年 以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永利露天煤矿排土场不同植被类型(苜蓿、沙打旺、沙打旺+油松)土壤为研究对象,以复垦1a土壤为对照(CK),探讨了永利煤矿排土场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变化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为该区露天煤矿排土场的植被恢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矿区复垦对土壤质量有一定的改善,表现为沙打旺>苜蓿>沙打旺+油松>CK,土壤酶活也得到了一定改善。0—10cm土层,沙打旺的有机碳为5.18g/kg,显著高于其他植被恢复措施,沙打旺对于改良土壤有一定的优势;土壤有机碳、全氮、酶活性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而降低,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土壤磷酸酶、蔗糖酶与土壤容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酶活性亦存在显著差异,土壤蔗糖酶表现为沙打旺>苜蓿>沙打旺+油松>CK,沙打旺脲酶显著高于其他植被类型及CK。 肖礼 赵俊峰 黄懿梅 马任甜 方瑛 安韶山关键词:植被类型 理化性质 土壤酶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