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晓凯

作品数:7 被引量:70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篇底层社会
  • 1篇都市
  • 1篇信访
  • 1篇信访治理
  • 1篇研究范式
  • 1篇人文
  • 1篇人文属性
  • 1篇社区参与
  • 1篇社区管理
  • 1篇身份
  • 1篇农村
  • 1篇农村社区
  • 1篇贫困
  • 1篇贫困问题
  • 1篇贫困治理
  • 1篇权力
  • 1篇乡村
  • 1篇协商
  • 1篇结构分化
  • 1篇开发型

机构

  • 7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吴晓凯
  • 5篇文军

传媒

  • 1篇求索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大学学报...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人口与社会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找回失去的传统:“大数据”研究范式的反思与重构被引量:9
2018年
作为一项正在兴起的新技术,大数据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科学论证研究的架构模式,为科学研究、商业活动、政府决策和社会生活都带来了便捷的技术支撑,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大数据日益繁盛的背后,却隐藏着"数据崇拜"的深刻危机。其所推崇的工具理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文情感的表达。文本从社会语境的角度,试图从数据产生的机制、创新的方式和价值的建构等角度重构大数据作为符号的文化属性和社会意义,以适应现代人所具有的自觉意识和反思能力。与此同时,指出"大数据"研究方法同抽样调查、观察与访谈、实验等方法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后的复合方法对于人类认知系统的升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军吴晓凯
关键词:大数据人文属性
城郊“新市民”群体的社区参与研究 ——以上海市闵行区X社区为例
社区参与作为社区公共性建构的有效途径,对社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国家行政力量主导的城市化建设使得城郊失地农民实现了从“村民”向“市民”的身份转换。对于这些“新市民”群体而言,其社区参与实践是否能够有助于社区的认同...
吴晓凯
关键词:社区参与身份权力公共空间
文献传递
大都市底层社会的形成及其影响——以上海市的调查为例被引量:16
2015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快速转型几乎成为当前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标识。大都市作为承载现代化的符号,在各种新旧体制、新旧机制的交织作用下,分化出了一个庞大的底层群体,并逐步衍生形成了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底层社会"。通过对上海市的实证调查,从人口规模、生存空间、利益诉求、文化意识、发展前景和制度安排六个主要方面可以揭示现阶段我国大都市底层社会的形成原因与发展形态,并可对其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其对大都市发展的挑战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可以看出,在我国大都市的现代转型过程中,底层社会实际上在"反叛"精英权力的同时,也激发了社会治理的原生动力,其对社会结构所施加的影响也会逐步显现。因此,底层社会的未来走向势必成为都市发展和公共治理的一个持久关注点。
文军吴晓凯
关键词:大都市底层社会结构分化
信访治理:一种“国家-个体”关联的研究视角
2018年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人民公社等公共组织体系的解体,在尚未建立起相应的新机制之前,国家不得不面临的突出问题便是以何种形式将原子化农民重新组织到国家体系之中,以实现"国家-个体"之间的有效关联。从上海市C镇被征地农民的经验叙事中发现,身置转型社会的农民正是通过信访与国家搭建起了某种连接的通道,并在动态的情景中平衡"包容性自我"与"自足性自我"之间的关系。可以说,信访治理为农民获得成员资格、提高生活安全感提供了渠道,但如不加以引导则有可能会对国家的自主性造成不良影响。
文军吴晓凯
关键词:信访治理成员资格
社区协商议事的本土实践及其反思--以上海市普陀区“同心家园”建设为例被引量:10
2017年
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项制度性革新,社区协商议事有助于推动一元化、集中式、单线条社区管理向多元化、分散式、网状化社区治理转型,对于协调各方的利益矛盾和冲突、拓宽居民社区参与渠道、提升居民满意度和获得感具有重要意义。反思西方理论话语中"公共协商"的价值倡导,中国城市社区协商能否迈向基于公共理性而展开的持续互动?基于上海市普陀区"同心家园"建设过程中社区协商议事的本土实践,在分析社区协商的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城市社区协商对于社区治理转型的意义,以"动态化"视角审视重塑多元主体,规范社区协商内容,搭建社区协商议事平台,理顺协商流程,处置协商结果等城市社区协商治理的程序和技术,并指出当前中国城市社区协商面临的诸如公共性缺失、价值观碎片、阶层差异等现实挑战。
文军吴晓凯
关键词:社区管理公共理性
贫困治理中农民的行动逻辑研究——基于G省杨村扶贫实践的调查
贫困既是一个历史性话题,也是当今世界最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在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下,全球贫困人口持续下降,贫困发生率逐年减少,积累了丰富的反贫困经验。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农村贫困治理不仅有助于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而且还...
吴晓凯
关键词:贫困问题
文献传递
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错位及其反思——基于重庆市5村的调查被引量:35
2018年
作为基层治理的一项制度性革新,农村社区建设关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效果。当前,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发展和居民的收入差距上,更体现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方面。然而,由于长期受"城市中心主义"思想和城市社区建设逻辑的影响,以城市为导向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可避免地忽视了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和有效参与,造成了公共服务错位供给现象。基于重庆市农村社区建设的本土实践,阐释和分析了农村社区服务供给的现实困境,我们尝试以"国家—社区—个体"的立体式视角重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反思其所面临的不利因素。
文军吴晓凯
关键词:农村社区公共服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