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晗郡 作品数:8 被引量:26 H指数:3 供职机构: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某院2016年度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分析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调查分析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减少及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在发生。方法统计本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所有输血记录及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分析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血液制品类型及输血史等。结果我院2016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5%。输注红细胞类、血浆类及血小板发生率分别为0.59%、0.72%、0.51%。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中有输血史占57.4%,无输血史占42.6%。结论血浆较红细胞和血小板更易引起输血不良反应,有输血史的患者比无输血史的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机率更高。 杨菁菁 张鹏 李晗郡关键词:输血不良反应 血液制品 输血史 2例自身抗体合并同种抗体病例输血全过程讨论与分析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临床输血病例中出现的自身抗体合并同种抗体引起的血型正反定型不符、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及交叉配血不相合时的处理方法。方法采用自身抗体合并同种抗体病例EDTA抗凝血标本做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结果一例病例的自身抗体影响正定型结果判定,造成正反定型不符;两例病例的自身抗体合并同种抗体均造成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及交叉配血不相合。结论结合临床病例基本信息,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选择最适合的血液用于病人抢救生命。 曾飞艳 张鹏 方华 李晗郡关键词:自身抗体 同种抗体 处理对策 信息化建设对输血质量安全的优化与探讨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输血科信息化管理建设前后对输血科质量管理的优化效果。方法比较本院输血科进行信息化建设前后,输血环节质量以及临床合理用血情况。结果通过比较,使用信息化管理后输血不合格率低于使用信息化管理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输血科进行信息化建设以来,大大的优化了输血流程,减少了输血过程中出现的纰漏,提高了临床用血的合理性,安全性,为抢救患者的生命争取了时间。 曾飞艳 张鹏 杨菁菁 李晗郡 雒红玉关键词:输血科 信息化管理 输血质量 ICU患者红细胞输注后血清血红素水平对其预后的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红细胞(RBC)输注后血清血红素水平对其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ICU收治的138例需输血治疗的患者,根据30 d预后结果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血液学指标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对其预测价值进行分析。结果138例患者中共有35例患者在30 d内发生死亡,ICU输血患者30 d病死率为25.36%。死亡组患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D-二聚体、血红素水平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高于生存组,血小板水平低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红素和APACHE-Ⅱ评分是影响输血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血红素水平是RBC输注后的ICU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其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方华 曾飞艳 李晗郡 张鹏关键词:重症监护室 红细胞输注 预后 血红素 新的RA分类标准中实验室指标对RA早期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2010年类风湿关节炎(RA)分类标准和评分系统中,实验室指标对非典型及早期RA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观察98例RA组、41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组和20例对照组关节受累情况和滑膜炎持续时间,并检测其血液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指标。结果 RA组ACCP、RF、CRP和ESR检测结果显著高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组和对照组(P<0.05);血清学指标ACCP/RF联合评分与临床诊断的相关性高于CRP/ESR联合评分(r=0.884 vs 0.373),且高于总评分(r=0.884 vs 0.830),其临床应用价值与2010年新分类标准相当(AUC=0.946 vs 0.958,P=0.563)。结论在非典型及早期RA的诊断中,ACCP/RF的联合评分具有重要的临床运用价值,而CRP/ESR评分也是不可或缺的辅助诊断指标,尤其是对临界评分病例的早期诊断。 杨涛 陈小红 应军 李晗郡 李红霞关键词: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类风湿因子 C反应蛋白质 血沉 血小板抗体筛查在DIC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分析血小板抗体筛查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我院按国际止血与血栓协会积分系统(ISTH)诊断的DIC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另纳入同期无输血史的外科择期手术患者60例作为对照,对比其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并将观察组按照血小板输注次数分为A、B、C组,比较3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分析血小板抗体阳性对其输注后血小板增高指数(CCI)、输注效果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25.00%高于对照组5.09%(P<0.05);观察组中,A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低于B、C组(P<0.05);血小板抗体阳性者输注后24hCCI值低于血小板抗体阴性者,A组输注后24hCCI值高于B、C组(P<0.05);血小板抗体阳性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35.29%低于血小板抗体阴性者66.67%(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DIC患者血小板输注次数、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与输注后24hCCI值呈负相关(r=-0.376、-0.431,P<0.05)。结论血小板抗体筛查在DIC中应用价值较高,随输注次数增多,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增加,而CCI减少,且血小板抗体同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有一定关联。 张鹏 杨菁菁 李晗郡关键词:血小板抗体 DIC 不规则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实验的一般资料分析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和分析输血工作中不规则抗体筛查与交叉配血两者之间的关系及阳性原因,并对各种情况下的临床输血提出建议。方法对我院在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实验,并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8627例输血患者中,不规则抗体筛查与交叉配血均为阴性8404例,占97.42%;不规则抗体筛查与交叉配血的阳性率合计为2.58%,其中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患者32例,占0.37%。结论分析不规则抗筛和交叉配血阳性结果的原因时,应结合患者病情、血清学结果、用药情况、输血史等方面筛选适合的血液,对保障输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李晗郡 张鹏 曾飞艳 杨菁菁关键词:不规则抗体筛查 交叉配血 输血安全 一家省域中心城市三甲医院临床用血适应证及输血不良反应调查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了解区域中心医院输血治疗的适应证与不良反应情况,以提高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水平。方法收集1家省域中心城市三甲医院2017-2018年的3027例住院输血病历资料,回顾性调查其临床用血情况,包括患者输注各种成分血的比例,以及输血适应证、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使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做统计学分析。结果2017-2018年,该三甲医院输血患者共计3027人次,红细胞用量最多的是消化科[26.03%(2188 U/8405.5 U)],血浆用量最多的是肝胆科[33.71%(46900 U/139110 U)],血小板用量最多的是血液科[100%(71 U/71 U)],冷沉淀用量最多的是胸外科[6.56%(176 U/378 U4)。按疾病分类,贫血红细胞用量最多[24.32%(2044 U/8405.5 U),急性炎症血浆用量最多[32.49%(32680 mL/139110 mL),慢性疾病冷沉淀用量最多[46.56%(176 U/378 U)],而血小板用量最多[47.89%(34 U/71 U)则是血小板降低原因待查。本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1.02%(31/3027),红细胞、血浆、血小板输注均以过敏反应居多,不良反应者中男性占67.74%(21/31),反应者年龄51-80(62.06±15.43)岁。结论该省域中心医院临床用血中红细胞和血浆输注量较大,输血适应症多为贫血,输血不良发生率较低;输血科要强化用血监督力度,降低临床用血不合理事件的发生。 张鹏 杨菁菁 杨菁菁 方华 李晗郡 马永能关键词:临床用血 输血适应证 输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