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莉
-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日本血吸虫虫卵可溶性糖蛋白去糖基化对其刺激机体产生Th2免疫应答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究日本血吸虫虫卵可溶性蛋白(Schistosomajaponicumsolubleeggantigen,SjEA)中的糖蛋白去糖基化后对其诱导机体产生Th2免疫应答能力的影响。方法用胶原酶消化法制备SjEA,用过碘酸钠氧化处理后,制备成去糖基化的SjEA(deglycosylatedSjEA,d-SjEA)。6~8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PBS、SjEA和d-SjEA组,每组9只。用后足垫皮下注射的方式免疫小鼠,其中PBS组注射25斗lPBs/侧,SjEA组注射50p,gSjEA/~0,d-SjEA组注射50灿gd-SjEA/~0,4d后断髓法处死小鼠,取胭窝淋巴结,制备成浓度为4×10。/ml淋巴细胞悬液,体外用anti-CD3和anti—CD28刺激48h后,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的细胞因子IL4。结果SjEA组上清中IL4的平均值为1.55ng/nt,高于PBS组的0.0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SjEA组上清中IL4为1.42ng/ml,和SjE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日本血吸虫虫卵可溶性蛋白中的糖蛋白在去除糖基化后对其诱导机体产生Th2免疫应答的能力无影响。
- 丛莉陈小平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去糖基化
- 日本血吸虫感染进程中小鼠脾中专职性和非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的动态变化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感染过程中Th2型免疫应答出现前后不同树突状细胞(DC)亚群、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和嗜碱粒细胞比例在小鼠脾中的变化。方法2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经腹部皮肤感染C57BL/6小鼠建立实验模型。在感染前和感染后2、4和6周处死小鼠,无菌分离小鼠脾,制备单细胞悬液。流式染色方法检测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和嗜碱粒细胞,并对DC和巨噬细胞进行分群,同时对其在脾非T非B细胞中的比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感染后4周,CD11c+CD8+DC在B220-DC中的比例从感染前的7.4%迅速增至17.1%;CD11c+CD4+DC从感染前的7.9%增至12.0%。从感染前到感染后6周,CD11c+CD4-CD8-DC在B220-DC中的比例基本保持恒定,维持在70%左右;浆细胞样DC(B220+CD11c+)在脾非T非B细胞中的比例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感染后4周非T非B细胞中两群巨噬细胞(F4/80+CD11bint,F4/80+CD11bhigh)的比例(2.7%,8.6%)均明显低于感染前(15.4%,13.7%)。F4/80+细胞中高表达CD11b的巨噬细胞的比例从感染前47.1%增至感染后4周的75.5%。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嗜酸粒细胞在小鼠脾中的比例逐渐增加,而嗜碱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脾中非T非B细胞中所占的比例却逐渐下降。结论 Th2应答出现前CD11c+CD8+DC和CD11c+CD4+DC亚群比例增高,而Th2应答出现后嗜酸粒细胞的比例显著增加。
- 马义磊丛莉尹岚陈小平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抗原提呈细胞
- 嗜碱粒细胞在介导Th2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被引量:4
- 2011年
- 嗜碱粒细胞,最早由Paul Ehrlich在1879发现并描述,因为它有容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特性而被命名为嗜碱粒细胞。由于只占血液循环中自细胞总数的0.01%~0.3%,被称为最不常见的粒细胞。近20年来,人们发现小鼠和人的嗜碱粒细胞可以快速分泌大量的Th2类型的细胞因子,进而改变了嗜碱粒细胞只能分泌组胺和白三烯而作为效应细胞的这种简单而传统的印象。最近2年的研究更进一步发现,嗜碱粒细胞可作为启动Th2应答的抗原提呈细胞。本文旨在对嗜碱粒细胞在Th2应答的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作一总结及讨论,为研究过敏性疾病及寄生虫免疫的机制及治疗途径提供新思路。
- 丛莉陈小平
- 关键词:嗜碱粒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