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 作品数:21 被引量:52 H指数:5 供职机构: 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建筑科学 兵器科学与技术 文化科学 理学 更多>>
密闭建筑温压炸药内爆炸后燃效应 2024年 温压炸药爆炸具有显著的后燃效应,在密闭空间内爆炸呈现多重毁伤效应,但后燃效应引起的多毁伤元耦合效应,以及后燃增强效应的量化分析尚不明确。基于搭建的大尺寸密闭建筑,开展不同药量下温压炸药及LiF替代铝粉炸药的内爆试验研究,对温度、冲击波超压、准静态压力及氧浓度进行测试,分析内爆条件下不同毁伤元的时空变化特征,结合LiF替代铝粉炸药爆炸的对比试验,阐明了密闭建筑内爆炸毁伤元的分布特点以及铝粉后燃效应对温度、冲击波超压、准静态压力和氧浓度变化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密闭空间内爆下热效应和压力效应在角落边界处得到显著增强,其中全过程比冲量在边界处增强了2.2~2.5倍;铝粉后燃反应可显著增强温度、冲击波超压、准静态压力和氧气消耗量,当药量达到300 g下,铝粉后燃烧导致爆炸冲击波超压峰值提高1.2倍,温度峰值提高6.4倍,准静态压力提高2.2倍,氧浓度消耗提高2.8倍。 蒋欣利 张国凯 何勇 姚箭 王振 吴玉欣 刘举 王明洋关键词:温压炸药 内爆炸 热效应 耗氧 钙质砂颗粒破碎对临界状态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2021年 钙质砂的颗粒易碎性是造成其变形和强度特性不同于石英砂的重要性质。本文基于临界状态理论,通过一系列试验定量地描述钙质砂临界状态线随颗粒破碎的演化规律。本文试验分两个阶段进行:第1阶段研究了60~2000 k Pa围压条件下钙质砂的力学特性和颗粒破碎特征;第2阶段以不同破碎率的试样为母本重塑制样,在100~300 k Pa围压条件下,剪切至破碎临界状态线。试验结果表明:在较小围压(<300 k Pa)条件下,松砂和密砂均表现出明显的剪胀和应变软化特性;而高围压(>1 MPa)条件下,显著的颗粒破碎会造成试样的持续剪缩;颗粒破碎存在明显围压阈值,对于松砂而言,在围压小于300 k Pa条件下,颗粒基本不发生破碎;在e-lg p’平面内,破碎临界状态线的截距ΔeΓ和斜率λc均会随着修正相对破碎率Br*的增大而减小,即颗粒破碎会使临界状态线发生下移和逆时针转动;而在q-p’平面内,钙质砂的临界状态点落在同一条直线上,即存在唯一的临界状态应力比Mcr和临界摩擦角φcr。 余玮平 顾琳琳 王振 闫斌 叶冠林关键词:钙质砂 颗粒破碎 研究型大学在技术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社会各界对技术创新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研究型大学在技术创新中具有人才优势、学科优势、信息资料优势、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势、科研成果优势,在技术创新中具有导引作用。应当通过建立大学科技工... 王振关键词:技术创新 文献传递 冲击扰动下滑移型岩爆的模拟试验及机理探讨 被引量:7 2020年 由岩体结构面滑移破坏导致的滑移型岩爆对外界扰动敏感、释放能量巨大,一旦发生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利用自主研制的试验装置,结合高速摄影技术,模拟了冲击扰动下岩块从开始滑移至发生岩爆全过程,并从内因、外因和诱因3方面探讨了滑移型岩爆机理。冲击扰动应力波在块系岩体中传播造成结构面正应力的减小导致摩擦力下降,即超低摩擦现象。如果结构面摩擦力减小到小于结构面剪切力,岩块开始滑移。如果最终的动摩擦力也仍然小于结构面剪切力,岩块将持续滑移导致块系岩体失稳崩塌,发生滑移型岩爆。冲击扰动诱发的岩块间滑移运动与结构面初始应力状态密切相关。引入一个无量纲能量参数来表征动力扰动诱发滑移型岩爆的临界能量条件,并给出了该能量参数与结构面初始应力状态的定量关系。总结得出滑移型岩爆产生需要满足3个条件:块系岩体中存在软弱结构面(内因),结构面上的应力水平接近临界状态(外因),动力扰动使得结构面抗剪强度降低(诱因)。 邓树新 王明洋 李杰 张国凯 张国凯关键词:模型试验 岩爆机理 高速摄影 不同高温作用后混凝土劣化损伤性能 被引量:1 2023年 混凝土作为普遍使用的建筑材料,为进一步探索其在受到高温冷却后劣化损伤性能,使用∅74 mm大口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对不同温度冷却处理后的C30混凝土材料进行动态力学性能试验,得到其不同温度后、不同应变率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并针对其动态抗压强度、损伤变量及破碎形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100~200℃范围内,混凝土的动态抗压性能下降有限,但当温度达到400℃及以上时,其力学性能下降明显,破碎形态严重。过高的温度会对混凝土材料造成损伤,高温冷却会使混凝土产生应变软化效应,高应变率下混凝土材料也体现出了应变率强化效应。过多的裂缝扩展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损伤变量的增长。在相同温度处理后,应变率越高会使混凝土试样破碎越严重。且过高的温度会加剧混凝土的劣化损伤。 张仲昊 汪维 张国凯 王振 吴汩关键词:混凝土 霍普金森压杆 应力-应变关系 应变率效应 高温后水泥砂浆-花岗岩复合层动态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2024年 为研究高温后水泥砂浆-花岗岩复合层的动态力学特性,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设备,以温度和加载速率为可变参数,开展了复合层试件动态压缩试验及静压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动态抗压强度和动态强度增长因子(dynamic intensity factor, DIF)均有显著的应变率效应,应变率低于45 s~(-1)时DIF随温度升高单调减小,高于45 s~(-1)后DIF随温度升高先减小后增大;高温后复合层界面黏结减弱,随着温度升高水泥砂浆和花岗岩破坏形态差异化增大;复合层试件削波耗能特性表现出加载速率低敏感和温度高敏感。峰值应力比和耗能率不随加载速率的改变而发生明显变化,高温后复合层等效波阻抗下降,削波能力得到增强而耗能效果受到削弱;随着温度升高,入射能更多地转化为反射能,透射能及破坏耗能的占比下降。 顾琳琳 尹克飞 王振 吴汩 何鹏涛关键词:复合层 冲击荷载 动态力学性能 不同粗糙度岩体节理面的应力松弛特性及机理 2021年 应力松弛是岩体节理面时效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岩体工程长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为研究不同粗糙度岩体节理面的应力松弛特性,并进一步探索节理面的应力松弛机理,选取Barton标准剖面为人工模拟节理面的表面形态,并用水泥砂浆浇筑成型;然后,对其进行了分级加载剪切应力松弛试验,研究了不同粗糙度节理面在不同初始应力水平下的应力松弛曲线及应力松弛速率曲线特征,给出了松弛应力与初始应力之间的关系,并结合试验现象分析了应力松弛的发生机理.研究成果表明:随着初始松弛应力的升高,松弛应力先减小后增大,即岩体节理面应力松弛能力先减弱后增大,该现象与剪切过程中节理面的变形和裂隙发展有关,应力松弛是试验机为保持变形不变而不断调整,同时内部裂隙发育导致其内部抗力减小,进而引起应力下降的过程,并且粗糙度(JRC)越大,应力松弛能力越强. 王振 顾琳琳 沈明荣关键词:应力松弛 节理面 循环加卸载作用下不同粗糙度结构面的变形破坏门槛值试验研究 2023年 岩石的应力“门槛值”是预测是否发生变形破坏的重要参数。为研究应力“门槛值”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岩石变形特征的影响,利用CSS-1950岩石双轴流变试验机对不同粗糙度的Barton曲线结构面的水泥砂浆试块展开分级循环加-卸载试验。通过分析各法向应力下不同结构面试样的变形特征,总结“门槛值”的求解方法。基于“门槛值”的计算结果,分析了“门槛值”与岩石节理粗糙度系数(JRC)和法向应力的关系,探讨了JRC和法向应力对结构面变形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剪切荷载等级的提高,结构面循环加载后的位移先呈现线性增长,而后进入非线性发展阶段,两者转折点所对应的水平应力值即为结构面的“门槛值”;随着JRC或法向应力的增大,结构面的“门槛值”增大,“门槛值比率”却发生了下降。 郑葳 王振 顾琳琳 李胡军 马俊男关键词:结构面 粗糙度 循环剪切 门槛值 地下空间开发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策略探讨 2021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举世瞩目,国家基础建设也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地下空间开发建设日趋复杂,并逐渐走向数字化、信息化,急需机械、材料、计算机等学科的支撑和融合。国家建设对于地下空间开发相关人才需求的高层次化,给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分析目前地下空间开发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难题,列举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土木工程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策略,为新形势下地下空间开发建设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出了科学可行的建议与措施。 王振 顾琳琳 高飞 姚箭关键词:土木工程 地下空间开发 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导师制探索 2021年 本科生导师制是指在师生充分了解并双向选择的前提下,由专业教师担任本科生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思政等方面进行专门指导。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高校师生相互促进,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效果。针对该制度推行可能遇到的共性问题,如师生对导师制认识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管理激励评价体系不完善等,结合南京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后续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导师制推行提供参考。 姚箭 张国凯 邓树新 王振 李斌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 安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