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兢 作品数:13 被引量:68 H指数:4 供职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中风病证候研究中常用数据挖掘方法及应用 2014年 在数字化时代,人们面对的现状是“数据丰富,信息缺乏”,传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查询检索机制以及统计学的分析方法已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为了从这些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提取出有助于指导人们实践的信息,数据挖掘(data mining,DM)和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knowledge discover in database,KDD)技术应运而生。现针对中风病证候研究中常用的数据挖掘方法及其应用综述如下。 程雪 都文渊 王媛媛 刘国玲 吴兢 陈正光 钟利群关键词:数据挖掘 病证候 中风 数据库管理系统 知识发现 静脉血管流速与中风后偏瘫病人肢体水肿程度和神经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静脉血管流速与中风后偏瘫病人肢体水肿程度和神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收治的中风后偏瘫病人12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收集健康体检者60名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肱静脉、股静脉的峰流速、管壁内径、平均血流速度,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肱静脉、股静脉的峰流速、管壁内径、平均血流速度与中风后偏瘫病人肢体水肿程度和神经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股静脉峰流速降低[(19.63±2.45)cm/s与(22.84±2.41)cm/s,P=0.000]、平均流速降低[(12.81±2.10)cm/s与(14.62±2.73)cm/s,P=0.000]、管壁内径增大[(11.77±1.99)mm与(10.92±1.88)mm,P=0.007];同时肱静脉峰流速降低[(18.69±2.98)cm/s与(23.83±3.82)cm/s,P=0.000]、平均流速降低[(13.74±3.01)cm/s与(16.83±3.62)cm/s,P=0.000]、管壁内径增大[(7.66±1.54)mm与(5.81±1.72)mm,P=0.000]。股静脉、肱静脉的峰流速、平均流速与上肢肿胀值、下肢肿胀值、肢体功能评分呈负相关(P<0.05),股静脉、肱静脉的管壁内径与上肢肿胀值、下肢肿胀值、肢体功能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静脉血管流速与中风后偏瘫病人水肿程度和神经功能相关,可作为中风后偏瘫病人肢体水肿程度和神经功能的监测指标。 吴兢 蔺文虎 孙立满 刘冬梅关键词:中风 偏瘫 水肿 神经功能 静脉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葛根汤治疗急性脑梗死作用机制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葛根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医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平台)逐一查询葛根汤所包含的七味中药各自所含主要化学成分、靶点信息,根据ADME筛选中药活性组分,并应用网络图像化软件CytoScape 3.7.2对生物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进行相关网络构建;以急性脑梗死为关键搜索词在Gencards数据库得到相应靶点信息并进行筛选;应用CytoScape 3.7.2中Bisogenet插件构建蛋白质与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网络,将网络提取的关键靶点提交至STRING 11.0数据库,分析其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将上述获取的所有药物靶点与所有疾病靶点取交集,利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进一步数据分析,其中包括KEGG通路富集分析、基因功能GO分析等,同时采用平台分析最终获得葛根汤有效成分-急性脑梗死靶点-通路网络图。结果葛根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核心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地黄黄酮、山柰酚、柚苷配基、β-胡萝卜素、谷固醇、谷甾醇、芒柄花黄素等,核心靶点为ESR1、AR、NOS2、PPARG、PTGS1、F10、SCN5A、DPP4、ADRB2等。葛根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生物学通路主要作用于缺氧诱导因子-1、P53、核因子-κB等信号通路,其功能主要为调节炎症及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结论葛根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具有多通路、多靶点、多成分的特点,为葛根汤在临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药理学基础。 黄丽贤 姜辉 高铭媛 吴兢 李群先 赵博关键词:葛根汤 急性脑梗死 中药药理学 山柰酚 缺氧诱导因子1 核因子-ΚB “肿八针”联合艾柱灸水分穴对中风后偏瘫病人患肢功能和水肿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探讨“肿八针”联合艾柱灸水分穴对中风后偏瘫病人患肢功能和水肿程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5月—2018年10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脑病科收治的脑中风后偏瘫病人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肢体康复治疗;治疗组行针刺配合艾柱灸加常规肢体康复,以治疗第14天为疗效评价时点,采用统一疾病严重程度判定标准和疗效判定标准,客观评价“肿八针”配合艾柱灸水分穴对中风后患肢水肿和功能恢复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水肿程度、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改善;治疗组肿胀值降低程度及水肿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股静脉与肱静脉峰流速、平均流速和管壁内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股静脉与肱静脉峰流速、平均流速较对照组均增高,管壁内径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针刺“肿八针”穴配合艾柱灸对中风后偏瘫病人肢体功能恢复及减轻水肿疗效确切。 吴兢 孙立满 蔺文虎关键词:中风 艾灸 肢体功能 水肿 艾灸治疗中风后患肢水肿临床研究 2019年 于中风后患肢水肿患者中实施艾灸治疗,探究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从2017年5月起至2018年10月毕,从我院选取120例中风后患肢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探讨分析,遵照均匀分组的原则实施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在对照组中应用针灸实施治疗,观察组应用针灸联合艾灸的方式实施治疗,对治疗效果予以比较。结果:治疗总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显著较高,统计意义显著(P<0.05)。结论:于中风后患肢水肿患者中实施针刺联合艾灸治疗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纯针刺,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吴兢 孙立满关键词:艾灸治疗 中风 患肢水肿 穴位贴敷联合早期功能锻炼对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和肌张力的影响 被引量:16 2020年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早期功能锻炼对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和肌张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1月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月华分院收治的脑卒中病人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和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FMA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P<0.01),且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M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观察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贴敷联合早期功能锻炼可改善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和肌张力。 刘冬梅 孙立满 吴兢关键词:脑卒中 穴位贴敷 神经功能 肌张力 改良翻滚法对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的疗效观察 2023年 目的探讨改良翻滚(barbecue,BBQ)对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orizontal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HC-BPPV)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北京市东直门医院脑病科单侧HC-BPPV患者465例,根据手法复位方法分为Gufoni组(166例)和改良BBQ组(299例),其中Gufoni组采用Gufoni复位法,改良BBQ组采用改良BBQ复位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变位试验时间。结果465例患者中男140例,女325例,年龄16~89岁,平均(55.2±13.7)岁。两组临床疗效、复诊情况及dix-hallpike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BBQ组roll-test时间[288.0(230.0,370.0)s]低于Gufoni组[315.0(189.0,425.0)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BBQ复位法对HC-BPPV的疗效与Gufoni相当,但用时更短,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痛苦。 吴兢 邹忆怀 徐雯琰 马洪明 黄丽贤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水平半规管 手法复位 疗效 中西医对于中风后水肿的认识 2019年 水肿记载始见于《内经》,中医认为水肿的发病多因素体禀赋薄弱,或体虚感邪、风寒湿热外袭、湿毒浸淫,或饮食不节、劳倦太过、情志失调等引起或诱发。其中尤以禀赋薄弱、体虚感邪为要。中风后患肢水肿亦属中医学水肿范畴,中风是“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所致,而偏瘫肢体水肿是“水不自行,赖气以动,气不动则水存”所致,水肿是全身气化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其病本在肾,病因主要为经气不利,气血瘀阻,水邪溢于皮下所致。年老正气虚弱是中风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且中风后期,耗伤气血,气虚尤甚。而气有温煦及气化的作用。气虚失于温煦,则血液津液运行迟缓。气化失司,则气、血、津液代谢障碍,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故出现肢体水肿。中医水肿证型分阴水、阳水。中风患者水肿多为患肢,缓慢起病,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且中风患者日久,多会阳气渐衰,脾肾阳虚,津液输布失调,水湿内停,发为水肿,故多属“阴水”范畴。治则应以健脾益肾,温阳利水为法。 吴兢关键词:中西医 中风 水肿 基于“毒损脑络”理论对益肾解毒法治疗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基于“毒损脑络”理论探讨益肾解毒颗粒治疗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收治的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病人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尼麦角林片治疗;观察组则给予益肾解毒中药颗粒治疗。治疗前、治疗1个月和治疗3个月,采用统一疾病和疗效的判定标准,评价益肾解毒中药颗粒对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认知损害均改善,且观察组中医证候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解毒中药颗粒对肝肾亏虚兼痰瘀阻络型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疗效较好,能够提高病人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 孙立满 刘冬梅 吴兢 裴雪梅 刘言祥 李庆彬关键词:毒损脑络 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2019年 近年来在巨大的社会生产生活压力以及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影响之下,我国有愈来愈多的人患有脑血管疾病,该种疾病对于人体的危害较大,需要人们养成身体保健意识,以便通过定期体检可以实现脑血管疾病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脑血管疾病如果错过最佳的预后时间或者治疗不利将会导致患者发生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此种情况属于脑血管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疾病,主要表现为早期认知损伤,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活动的有效开展,所以需要临床医生对于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脑血管疾病引发的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多进行研究学习,从而掌握导致疾病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继而制定有助于疾病有效预后的治疗方案,显著改善发病后的相关症状,增强疾病预后质量。基于此本文对现阶段多名学者对于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的致病危险因素开展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总结了引发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以此为医生的疾病临床预防与控制提供指导。 孙立满 吴兢 刘言祥 裴雪梅关键词:轻度认知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