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东

作品数:6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佛山市卫生局医学科研立项课题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蛋白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梗死
  • 2篇蛋白原
  • 2篇纤维蛋白
  • 2篇纤维蛋白原
  • 2篇反应蛋白
  • 2篇超敏C反应蛋...
  • 2篇出血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多发性骨折
  • 1篇修补术
  • 1篇血同型半胱氨...
  • 1篇血症
  • 1篇血肿
  • 1篇血肿扩大
  • 1篇再发风险
  • 1篇早期血肿扩大

机构

  • 6篇佛山市第一人...

作者

  • 6篇罗东
  • 3篇林艳梅
  • 1篇罗韶辉
  • 1篇徐叶
  • 1篇梁学军
  • 1篇邱建国
  • 1篇赵庆顺
  • 1篇骆永锋
  • 1篇陈健东
  • 1篇陈娜
  • 1篇梁永艺
  • 1篇赵玉环
  • 1篇梁丽华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云南医药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骨科损伤控制技术在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四肢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技术在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四肢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四肢多发性骨折患者40例,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骨折康复情况和凝血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体温恢复时间、骨痂所用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的PT、 APTT、TT及Fib水平均改善,且研究组的PT、 APTT、 TT及Fib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骨科损伤控制技术能够有效促进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四肢多发性骨折患者的骨折康复,改善凝血功能。
罗东骆永锋吴俊
关键词:重型颅脑外伤四肢多发性骨折
血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1
2020年
目的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禅城医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病人100例为研究组,根据病情的进展与演变分为非进展组(n=59)与进展组(n=41),并选择同期于该院体检的健康人10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Hcy、FIB、D-D水平差异。结果研究组病人的Hcy为(15.11±5.69)μmol/L、FIB为(5.39±1.15)g/L、D-D为(2.63±1.29)mg/L,对照组病人的Hcy为(6.05±2.18)μmol/L、FIB为(2.88±0.57)g/L、D-D为(0.28±0.14)mg/L,研究组病人的Hcy、FIB及D-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进展组病人的Hcy为(21.60±7.05)μmol/L、FIB为(6.68±2.13)g/L、D-D为(5.01±1.42)mg/L,非进展组病人的Hcy为(12.53±3.44)μmol/L、FIB为(4.53±1.90)g/L、D-D为(1.85±1.17)mg/L,进展组中的Hcy、FIB及D-D显著高于非进展组(P<0.001)。结论 Hcy、FIB、D-D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联系,联合检测可辅助判断急性脑梗死病人的病情,有利于及时诊断治疗,改善病人预后。
钟可文孙华赵玉环骆惠华袁中青梁丽华罗东
关键词:脑梗死高同种半胱氨酸血症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
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评估未溶栓治疗的出血转化和脑梗死再发风险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建立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评估未溶栓治疗的出血转化和脑梗死再发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未给予溶栓治疗的脑梗死病人118例,单因素回归分析得到发生出血转化(HT)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Logistic分析出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利用R软件构建未溶栓治疗的出血转化和脑梗死再发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年龄(OR=4.084,95%CI:1.583~8.746)、高血压(OR=6.056,95%CI:2.065~17.762)、房颤(OR=3.347,95%CI:1.239~9.041)、NIHSS评分(OR=2.754,95%CI:1.226~6.187)、低密度脂蛋白(OR=2.659,95%CI:1.040~6.799)、大面积脑梗死(OR=5.652,95%CI:1.622~19.698)是未溶栓治疗患者发生出血转化和脑梗死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6个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风险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精确度,预测结果和实际值基本相同,C-index为0.850(95%CI:0.832~0.878),表明风险预测模型准确度较高。结论年龄、高血压、房颤、NIHSS评分、低密度脂蛋白、大面积脑梗死是未溶栓治疗患者发生出血转化和脑梗死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准确度高,对于提高未溶栓治疗的患者发生出血转化和脑梗死的诊治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潘裕烽徐叶梁学军邱建国赵庆顺罗东
关键词:脑梗死溶栓出血转化列线图
中青年腔隙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与SUA、Fib、hs-CRP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中青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SUA)、纤维蛋白原(Fib)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关系。方法以2009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85例中青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SUA、Fib和hs-CRP水平测定及进行颈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以同期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腔隙性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SUA、Fib和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腔隙性脑梗死组中,查出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组的SUA、Fib和hs-CRP水平均高于无斑块组,与无斑块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稳定斑块组SUA、Fib和hs-CRP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与稳定斑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是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因,SUA、Fib和hs-CRP水平可以预测中青年腔隙脑梗死的发病风险,联合检测三者水平可能对预防中青年腔隙性脑梗死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林艳梅罗韶辉罗东黄履群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颈动脉粥样硬化
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修补额颞部颅骨缺损4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修补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8‐01—2013‐12收治45例行额颞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应用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行颅骨修补术,对手术时机选择、修补方式及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5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外形满意,术后出现皮下积液1例,继发性癫痫3例,硬膜外血肿1例,随访0.5~3.5a无颅内感染、钛网外露、钛钉松动、严重排异反应、皮瓣坏死等。结论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修补额颞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塑形满意、恢复早、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罗东林艳梅梁永艺黄履群陈健东
关键词:颅骨缺损颅骨修补术钛网
CTA斑点征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预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脑出血已经成为中老年人群致残率与致死率的主要疾病。现代医学研究指出原发性脑出血中发病后的血肿扩大会造成病情恶化,同时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1]。通过对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是否扩大的有效预测,有利于尽早采取干预措施,进而帮助患者改善预后,延长其生存时间与生活质量。CT对脑出血检查期间的部分影像学资料表现可作为预测早期血肿扩大的重要依据,与此同时,临床相关研究指出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可能与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有关[2]。
林艳梅罗东陈娜罗慕洁李南生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