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志滨 作品数:6 被引量:68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 更多>> 发文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 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 广西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阿加曲班配合高压氧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Barthel指数、神经认知功能评分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配合高压氧疗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stroke,IS)的临床效果及其对Barthel指数、神经认知功能评分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以2009年4月~2012年10月期间于笔者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就诊的86例I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仅给予阿加曲班,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之上加用高压氧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Barthel指数、神经认知功能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平均住院天数和平均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DS评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切变率、血浆黏度、相对血液黏度切变率、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HDS评分和Barthel指数显著增高,NIHSS评分、全血黏度切变率、血浆黏度、相对血液黏度切变率和纤维蛋白原均明显下降(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配合高压氧对老年IS患者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并能改善其自理生活能力、认知功能,降低血液黏度。 江志滨 卢峰 李波 谭庆晶 李婛 季兴关键词:BARTHEL指数 神经认知功能 血液流变学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部队官兵热射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在21名部队官兵训练后所致的热射病(heat stroke,HS)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05-01/2014-01月作者医院收治的21例HS部队官兵,分为两组: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组8例(CBP组),一般治疗组13例(常规组)。入院后两组均给予物理降温、抗休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镇静、脱水、脑组织保护剂以及保护各组织脏器等综合治疗。CBP组另采取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CVVH)治疗模式,置换液流量为2500~3000 ml/h,置换液均不加热,置换液中根据病情增加等量的新鲜冰冷血浆,血流量为250~300 ml/min,均采用无肝素,生命体征平稳后24 h停CBP。并选择1个月,3个月,6个月后进行随访。结果两组患者均治愈出院。CBP组体温(temperature,T)、血小板(platelet,PL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rothrombin time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肌酐(creatinine,Cr)、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6项指标在经过CBP治疗72 h后,均明显好转,与常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7天后两组在T、PLT、INR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r、CK、AL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1个月,3个月,6个月后随访发现两组在T、PLT、INR、Cr、CK、ALT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BP在治疗HS时对改善肝肾功能、预防横纹肌溶解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以及控制体温均有较好的作用。 季兴 李婛 王荔 谭庆晶 张涛 江志滨 李琳钰 黄冬梅关键词:热射病 连续性血液净化 新鲜冰冻血浆 颈动脉分叉区域的神经血管解剖及其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通过对尸体标本的颈动脉分叉区域内的神经、血管进行解剖研究,为安全有效地开展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提供形态学依据及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20例(40侧)无明确心、脑血管疾患的尸体解剖标本(男11例、女9例),采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式入路对颈动脉分叉区域内的神经、血管进行解剖研究,明确血管和神经的形态学及结构特点。结果颈总动脉分叉部形态可分为Ⅰ、Ⅱ、Ⅲ型,分别占比为10%、52.5%、37.5%。分叉位置以甲状软骨为界,左侧颈总动脉分叉部高度在其上缘以上、平上缘和上缘以下的占比分别为55%、37.5%、7.5%;相较之下右侧分别为62.5%、27.5%、10%。男性颈总、颈内、颈外动脉内径均大于女性(P〈0.05);男性颈动脉分叉角度大于女性(P〈0.05)。双侧颈总、颈内、颈外动脉内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 5);左侧颈动脉分叉角度大于右侧(P〈0.05)。结论通过对颈动脉分叉区域内的神经、血管进行解剖研究,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术中血管与神经的保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谭庆晶 秦超 杨俊威 王天保 林浩海 张德敏 江志滨关键词:颈总动脉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分叉部解剖结构对颈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分叉部解剖结构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检查86例(172侧)疑似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总动脉(CCA)远心段至颈内动脉(ICA)起始部的血管形态、管腔结构,了解颈动脉分叉部解剖结构,并检测有无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检测并比较不同颈动脉分叉类型患者CCA、ICA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脏指数(CI)和肺毛细血管嵌压(PCWP)水平。结果 86例(172侧)患者中,颈动脉分叉呈直弯分叉型96侧(55.81%),弯分叉型58侧(33.72%),直分叉型18侧(10.47%),直弯分叉型构成比高于其他两种类型(P<0.05)。3种不同颈动脉分叉类型患者CCA、ICA的PSV、EDV和R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直弯分叉、弯分叉类型其PSVICA/PSVCCA明显高于直分叉(P<0.05)。不同颈动脉分叉类型的HR、MAP、CVP和PCW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弯分叉的CI明显低于直分叉(P<0.05)。直分叉类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直弯分叉、弯分叉患者(P<0.05)。结论颈动脉分叉部解剖结构可对颈动脉血流速度及动力学参数产生影响,且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关联。 谭庆晶 古联 王天保 季兴 张德敏 江志滨关键词:血流动力学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依达拉奉联合胞磷胆碱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8 2016年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胞磷胆碱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氧化应激和炎性因子指标的影响。方法: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依达拉奉组(单独组)和依达拉奉+胞磷胆碱钠组(联合组),各5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单独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次在30 min之内滴完,bid;联合组患者在单独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胞磷胆碱钠注射液0.5 g加入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q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并据此评定的疗效、长谷川智能量表(HDS)评分、日常生活力能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氧化应激指标、炎性因子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1.48%,显著高于单独组(5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11,P=0.002)。两组患者的HDS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且联合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丙二醛、内皮素-1含量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一氧化氮含量显著升高,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IL-12、IL-1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患者各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单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胞磷胆碱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良好,且能降低氧化应激和炎症水平,更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谭庆晶 季兴 江志滨 卢峰 张德敏 李琳钰 李波关键词:依达拉奉 胞磷胆碱钠 联合用药 急性脑梗死 炎性因子 盐酸普拉克索联合美多巴对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研究盐酸普扣克索联合美多巴对帕金森合并抑郁患者的用药效果,为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132例,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取美多巴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UPDRSIII评分、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盐酸普拉克索联合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李琳钰 季兴 张德敏 江志滨 李波 谭庆晶 卢峰关键词:盐酸普拉克索 美多巴 抑郁症 帕金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