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羽

作品数:1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动力学
  • 1篇英文
  • 1篇微观动力学
  • 1篇密度泛函
  • 1篇密度泛函理论
  • 1篇火山
  • 1篇火山型
  • 1篇泛函
  • 1篇泛函理论

机构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贝尔法斯特女...

作者

  • 1篇王海丰
  • 1篇陈建富
  • 1篇毛羽

传媒

  • 1篇Chines...

年份

  • 1篇2015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催化剂筛选:火山型曲线成因理论解析及其在多相催化中的应用(英文)被引量:7
2015年
多相催化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催化剂的理性设计/筛选是现代催化化学研究者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其中,火山型曲线是一个的重要工具.它指出对于一个催化反应来说,其催化活性针对关键物种吸附能来说呈一条先上升后下降的曲线,要求最佳催化剂对中间体的吸附能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近几十年来,密度泛函理论等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的发展让许多催化剂表面反应微观物理量的计算成为了可能,这极大地拓展了火山型曲线的应用范围.然而,对于火山型曲线根源的解释,人们却并非了解得十分清楚;一些基本科学概念的理解很多还是基于经验性的Sabatier原理:吸附太弱不利于吸附、太强不利于脱附.针对该问题的科学解析,本文进行了详细的动力学探究,试图以完全数学解析的方式回答催化反应中火山型曲线的必然存在性、产生根源及在催化活性预测中的内涵.本文采用了两步催化模型以及微动力学来进行速率方程的推导,并考虑BEP关系(基元反应的能垒与其反应焓存在线性关系)的应用,最终将整体反应速率转化为中间体吸附能相关的单值函数.基于对该函数的系列推导和分析,得到如下基本结论:(1)从数学上以一个完全的解析形式证明了催化反应中火山型曲线的存在.(2)通过对比催化反应与与之对应的气相反应,我们证明了:若无催化剂参与反应,则火山型曲线不会产生;由于催化剂表面的参与,随着催化剂吸附能力的增强,其表面会因为吸附作用而被占据毒化,导致反应速率存在一个最大值,即形成火山型曲线.从概念上讲,火山型曲线的根源是由"吸附过程引发表面活性位占据"这一自毒化效应造成的,它的存在可能体现为多相催化的基本属性.(3)数值模拟解析展示了表面反应与气相反应的区别,印证了我们的数学解析结论.同时,通过一定的简化,我们对
毛羽陈建富王海丰胡培君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微观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