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胜楠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艺术

主题

  • 2篇音级
  • 2篇音级集合
  • 2篇音级集合理论
  • 2篇丰收
  • 2篇巴托克
  • 1篇调式
  • 1篇调式调性
  • 1篇修养
  • 1篇艺术
  • 1篇音乐
  • 1篇音乐作品
  • 1篇中国钢琴
  • 1篇中国钢琴音乐
  • 1篇中国钢琴音乐...
  • 1篇声乐
  • 1篇声乐艺术
  • 1篇十二音
  • 1篇琴音
  • 1篇文学
  • 1篇文学修养

机构

  • 4篇苏州大学

作者

  • 4篇赵胜楠
  • 1篇张红霞

传媒

  • 2篇当代音乐
  • 1篇歌剧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谈文学修养对歌者的重要性被引量:1
2015年
声乐艺术中的二度创作对于歌者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一过程体现在声乐表演中,歌者本身就是美的创造者与传达者,做到音乐表演的真实性与创造性完美结合则需要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笔者拟从声乐作品是音乐与文学的综合体、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歌者进行二度创作的源泉、在演唱中如何对作品文学性内容进行阐释以及音乐形象准确定位来源于丰厚的文学修养四个方面浅谈文化修养对歌者的重要性。
张红霞赵胜楠
关键词:文学修养二度创作歌者声乐艺术
八音音阶理论在巴托克作品《丰收之歌》中的运用
2016年
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创作的《丰收之歌》(Harvest Song,1931年)是其巅峰时期创作的作品。本文是参照古典作品中相似的结构,即五部回旋曲式角度去分析结构和调性中心上相互冲突的对称布局。由于这一时期作曲家受到勋伯格、斯特拉文斯基等作曲家的影响,笔者结合作品运用音级集合理论与十二音理论对其开创性的技法进行分析与探究,试图从传统古典音乐的结构方面、音阶的运用、调式调性的变化、复调手法的运用、特殊节奏节拍的运用等方面对作品的创新性技法进行分析,探究其作品中的后调性因素。
赵胜楠
关键词:巴托克调式调性音级集合理论
从音级集合和十二音的视角分析巴托克作品《丰收之歌》
2016年
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在其巅峰创作时期创作的《丰收之歌》(Harvest Song,1931年),作品不论从技法上还是从美学观念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笔者结合作品运用音级集合理论与十二音理论对其开创性的技法进行分析与探究,试图从音级集合理论与十二音理论中的八声音阶、音级组合、中心音、集合的移位及反演、对称结构、倒影手法等概念对作品的创新性技法进行分析,探究其作品中的后调性因素。
赵胜楠
关键词:巴托克音级集合理论
本土化视域下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探析
本文主要采用历史与现实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立足于音乐学的分析视角,不拘泥于纯粹的钢琴作品文本分析,同时也注重对钢琴音乐历史的梳理以及对文化内涵的探索,多角度探究本土化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艺术特征。  本文以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为...
赵胜楠
关键词:钢琴音乐作品技法特点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