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学玲

作品数:13 被引量:104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肿瘤
  • 4篇肾肿瘤
  • 4篇细胞
  • 4篇成像
  • 3篇肾脏
  • 3篇双能CT
  • 3篇透明细胞
  • 3篇细胞癌
  • 3篇病理
  • 3篇病理基础
  • 3篇磁共振
  • 2篇多排螺旋CT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平滑肌脂...
  • 2篇脂肪瘤
  • 2篇乳头
  • 2篇乳头状
  • 2篇乳腺
  • 2篇乳腺肿
  • 2篇乳腺肿块

机构

  • 9篇复旦大学
  • 5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温州医学院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刘学玲
  • 9篇周建军
  • 5篇曾蒙苏
  • 5篇陈宏伟
  • 4篇马周鹏
  • 4篇方向明
  • 3篇周康荣
  • 3篇胡晓云
  • 3篇王春
  • 2篇昝星有
  • 2篇周卫平
  • 2篇郭榆江
  • 2篇严福华
  • 2篇章顺壮
  • 2篇姜新宇
  • 1篇张利军
  • 1篇孙荣超
  • 1篇陆蓉
  • 1篇何德明
  • 1篇冯银波

传媒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 3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浙江医学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胰腺淋巴瘤的多排螺旋CT表现及病理基础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分析胰腺淋巴瘤的多排螺旋CT(MDCT)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胰腺淋巴瘤的MDCT资料。结果11例中6例为淋巴瘤侵犯胰腺,5例为原发于胰腺的淋巴瘤。表现为肿块型8例,弥漫浸润型3例。平扫肿瘤呈相对低或稍低密度,CT值约27.1~42.5Hu,边界较模糊。增强扫描8例肿块型动脉期呈轻度强化,静脉期强化较动脉期有加强,但明显弱于正常胰腺;3例浸润型动脉期轻度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强化略加强。5例肿瘤包绕血管。类似“血管漂浮征”。6例见腹腔或腹膜后肿大淋巴结,呈轻至中度相对均匀强化,未见明显坏死。所有肿瘤未见钙化。未见明显胰管扩张。结论胰腺淋巴瘤以肿块型多见.CT平扫呈低或略低密度,相对均匀且少见坏死;增强呈轻至中度较均匀延迟强化,部分可见类似“血管漂浮征”。
马周鹏周建军王春章顺壮刘学玲
关键词:胰腺淋巴瘤X线计算机
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MDCT和MRI表现及其与病理的关系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MDCT和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经病理证实的肾脏EAML患者的MDCT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9例行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3例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1例同时行MDCT和MRI检查。结果:13例中8例肿瘤呈实质性,5例呈囊实性。CT平扫示7例病灶呈等密度或高密度,3例呈稍低密度。MRI平扫T1WI上4例病灶以低信号为主,抑脂T2WI上呈低信号或等信号,其中3例信号明显不均匀。CT和MRI增强扫描皮髓交界期示9例病灶呈中等至明显强化,4例轻度强化;实质期示病灶呈持续强化9例,强化程度减退4例,11例病灶强化明显不均匀。仅1例EAML可见少许脂肪信号,6例瘤周可见假包膜显影、较厚且绝大多数完整,9例瘤内可见血管影,4例伴有出血。结论:肾脏EAML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特别是T2WI上病灶呈低信号、增强后中等至明显不均匀持续强化、假包膜较厚且完整以及瘤内血管影的显示,有助于提高对EAML的影像诊断准确性。
丁玉芹孙辉红何德明周建军刘学玲曾蒙苏周康荣
关键词: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上皮样
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乳头状肾细胞癌与嫌色细胞肾癌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34
2015年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与嫌色细胞肾癌(ChRC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1例经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PRCC21例(I型14例,Ⅱ型7例),ChRCC20例。分析PRCC和ChRCC的形态学及动态增强CT特征,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鉴别PRCC和ChRCC的价值。结果ChRCC更常见血管样强化和填充性强化,而PRCC晚期强化发生率更高,PRCCI型较Ⅱ型的钙化发生率低。PRCC和ChRCC在皮髓质期的病灶强化值(ACT)分别为(29.08±20.12)Hu和(48.29±26.70)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PRCCI型在皮髓质期的ACT值为(26.36±18.16)Hu,与ChRC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PRCC在皮髓质期的病灶-肾皮质比值(LKR)为0.44±0.19,ChRCC为0.58±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PRCCI型在皮髓质期的LKR值为0.394-0.15,与ChRC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RCC和ChRCC在皮髓质期和实质期病灶强化值的变化值(D.value)分别为(-3.69±8.9)Hu和(8.39±21.98)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PRCCI型的D—value为(-4.55±9.82)Hu,与ChRC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皮髓质期的ACT、LKR和D—value在PRCC11型与ChRCC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皮髓质期ACT值、LKR值和D—value鉴别PRCC和ChRCC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8、0.751和0.6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当皮髓质期ACT值为49,350Hu时,鉴别PRCC和ChRCC的敏感度为50.0%,特异度为90.5%,准确率为70.7%;当皮髓质期LKR值为0.532时,鉴别PRCC和ChRCC的敏感度为65.0%,特异度为81.0%,准确率为73.2%;当D—value为0.400Hu时,鉴别PRCC和ChRCC的敏感度为60.0%,特异度为76.2%,准确率为68.3%。结论皮髓质期ACT值、LKR值和D—
刘学玲邹新农陈宏伟方向明胡晓云孙荣超
关键词:肾肿瘤螺旋计算机
双能CT单期扫描碘值测量对直径≤3cm的肾脏透明细胞癌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双能CT单期扫描(皮髓交界期或实质期)碘值测量对直径≤3 cm的肾脏透明细胞癌(clear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直径≤3 cm的ccRCC和14例AML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双能量后处理软件Liver-VNC对实质期图像进行处理,测量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碘值,包括病灶、邻近肾皮质和同层面腹主动脉,定义标准化碘值(NIC)为病灶内碘值/腹主动脉碘值,病灶-肾实质碘值比(LNR)为病灶碘值/肾实质碘值。对两组肿瘤患者的性别采用卡方检验,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肿瘤患者的年龄、病灶的大小、NIC值和LNR值进行分析,同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IC值和LNR值的诊断性能。结果两组肿瘤的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年龄和性别均有统计学意义,ccRCC组的平均年龄为56.3岁(32~73岁),AML组的平均年龄为47.7岁(34~58岁)(P=0.046);ccRCC多见于男性(男∶女为3.6∶1),而AML多见于女性(男∶女为1∶13)(P<0.001);ccRCC的NIC值和LNR值均较AML高,两者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皮髓交界期NIC值和LNR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95、0.937,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7%、86.7%;实质期NIC值和LNR值的ROCAUC分别为0.970、0.957,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7%、90.9%。结论双能CT单期扫描(皮髓交界期或实质期)碘值测量可以较准确地鉴别直径≤3 cm的ccRCC和AML,从而降低辐射剂量。
刘学玲周建军曾蒙苏张利军陆秀良
关键词: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扩散峰度成像模型与传统扩散加权成像单指数模型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 对比分析扩散峰度成像(DKI)模型与传统DWI单指数模型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78例乳腺肿块患者于术前行MR检查,包括常规平扫、传统DWI、DKI及动态对比增强(DCE)扫描。通过传统DWI单指数模型获得病灶的ADC值,通过DKI模型获得病灶的平均扩散峰度(MK)及平均扩散系数(MD)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乳腺良恶性肿块间ADC、MK、MD值的差异。以ROC曲线评价ADC、MK和MD值对乳腺恶性肿块的诊断效能。并采用χ2=比较MK、MD、MK联合MD值的曲线下面积(AUC)与ADC值的AUC间的差异。结果 78例共87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29个,恶性病灶58个。恶性病灶的ADC和MD值明显低于良性病灶(P均〈0.001),MK值明显高于良性病灶(P〈0.001)。良性及恶性病灶的MD值均高于其ADC值(P均〈0.001)。以ADC值诊断乳腺恶性肿块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6.21%、89.66%、87.36%;MK值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4.48%、96.55%、88.51%;MD值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2.76%、93.10%、89.66%。MK值的AUC及MK联合MD值的AUC均为0.94(P〈0.05),且均高于ADC值的AUC(χ2=5.90,P=0.02),而MD与ADC值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P=0.70)。结论 相对于传统DWI单指数模型,DKI模型更有利于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
周卫平陈宏伟昝星有刘学玲冯银波郭榆江方向明
关键词:扩散磁共振成像乳腺肿瘤
Kartagener综合征肺移植治疗前后影像表现一例被引量:1
2015年
患者男,20岁,未婚未育,因反复咳嗽、咳痰、气喘19年,外院诊断Kartagener综合征(Kartagener syndrome,KS),欲行肺移植于2013年3月29日就诊。患者出生后6d即出现咳嗽、咳痰、气喘,之后反复发作,在当地医院按支气管扩张治疗,改善不明显。
刘学玲陈宏伟姜新宇方向明胡晓云
关键词:KARTAGENER综合征肺移植影像表现反复咳嗽支气管
双能CT双期增强扫描结合虚拟平扫对肾脏透明细胞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探讨双能CT双期增强结合虚拟平扫对肾脏透明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临床怀疑肾脏透明细胞癌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进行双能CT的单能平扫及双能皮髓交界早期、实质期增强扫描,采用虚拟平扫后处理软件生成虚拟平扫图像,分别根据虚拟平扫结合双期增强及单纯双期增强图像进行诊断,以病理结果为标准,计算两者诊断。肾脏透明细胞癌的准确率,并以X^2检验比较;以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常规平扫和虚拟平扫图像对肿瘤的显示;以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患者所接受的单期X线辐射剂量和总辐射剂量差异、常规平扫与虚拟平扫图像肿瘤的CT值差异。结果虚拟平扫结合双能CT双期增强图像对透明细胞癌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单纯双期增强[分别为93.3%(56/60)和78.3%(47/60);X^2=5.6,P〈0.05]。常规平扫显示42例肾透明细胞癌病灶,对肿瘤显示优、良、一般和差的分别为22、12、4和4例,虚拟平扫分别为26、10、3和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0,P=1.00)。虚拟平扫的单期CTDIvol(8.85±1.28)mGy、DLP剂量(196.45±21.12)mGy·cm和总的CTDIvol(17.69±2.35)mGy、DLP剂量(392.90±42.25)mGy·cm均低于常规平扫[分别为(10.20±1.44)mGy、(218.29±29.60)mGy·cm、(30.61±3.27)mGy和(654.86±88.81)mGy·cm],t值分别为4.21、3.58、23.63、16.12,P值均〈0.05。常规平扫和虚拟平扫的cT值分别为(34.94±7.00)和(39.37±6.35)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9,P〈0.05)。结论双能CT皮髓交界早期及实质期双期增强结合虚拟平扫对肾脏透明细胞癌的诊断价值较大,对多数患者可以做出准确诊断,并明显降低辐射剂量。
马周鹏周建军刘学玲王春章顺壮
关键词:肾肿瘤X线计算机
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的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肿块病灶良恶性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的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肿块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术前行MRI检查且动态对比增强(DCE)表现为乳腺肿块的患者78例(87个病灶),分为良性组(n=29)与恶性组(n=58)。通过单、双指数模型分别获得表观扩散系数(ADC)、单纯水分子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的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参数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组间各参数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参数对乳腺肿块病灶的诊断效能。结果恶性组ADC、D低于良性组(P<0.001),恶性组D*高于良性组(P=0.04)。恶性组与良性组间f无明显差异(P>0.05)。以病理为金标准,ADC、D、D*值诊断乳腺恶性肿块病灶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0.92、0.62,D与ADC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ADC、D、D*分别以1.19×10^(-3)mm^2/s、1.05×10^(-3)mm^2/s、7.55×10^(-3)mm^2/s为诊断阈值,敏感度分别为86.2%、89.7%、89.7%,特异度分别为89.7%、93.1%、37.9%,准确率分别为87.4%、89.7%、55.2%。结论 IVIM参数D对乳腺肿块病灶的诊断效能优于ADC,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D*诊断效能一般,f诊断价值有限。
周卫平陈宏伟昝星有刘学玲姜新宇郭榆江方向明
关键词:磁共振扩散成像
肾集合管癌的MDCT动态增强表现及其病理基础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探讨肾集合管癌动态增强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增加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集合管癌7例,术前分别行CT平扫及双期(皮髓交界期及实质期)增强扫描。结果:7例肾集合管癌均以肾脏髓质为中心;所有病灶境界不清,与周围正常肾实质呈犬齿交错状排列,未见包膜;7例肿瘤中,1例肿瘤密度均匀,4例肿瘤密度不均匀,1例肿瘤呈显著低密度;平扫肿瘤实质成分CT值平均为35.5HU(30.1~44.7HU),动态增强后肿瘤呈进行性延迟强化,皮髓交界期CT值平均为52.7HU(34.2~72.0HU),实质期CT值平均为74.5HU(40.0~89.3HU)。病理上肿瘤有明显的间质反应,伴纤维增生,而纤维间质多呈延迟强化。结论:肾集合管癌中心多位于肾髓质,肿瘤境界不清,无包膜,患肾轮廓相对正常;肿瘤密度多样,增强扫描呈轻中度进行性延迟强化。集合管癌具有不同于其他肾细胞癌的CT特点,影像表现与病理密切相关。
刘学玲周建军曾蒙苏丁莺纪元严福华周康荣
关键词:肾肿瘤
颈动脉MR高分辨成像:变性斑块的MR表现及其病理基础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应用3.0TMR高分辨成像在体显示颈动脉粥样斑块,探讨斑块变性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资料与方法经彩超证实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37例,均行管壁高分辨MRI。包括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双翻转脉冲(DIR)T1WI、T2WI及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DWI)。其中,22例检查前1周内行CT血管造影,9例检查后1周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5例1周内置颈动脉支架。根据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部位,将获得的病理标本与MR图像逐层对照,分析斑块钙化、出血和脂质坏死池的MRI表现,探讨斑块变性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结果 37例共发现52支颈动脉分叉处斑块,斑块钙化21支(40.4%),无钙化斑块31支(59.6%)。31支软斑块中,纤维成分为主斑块8支(15.6%),有明显脂质核心斑块23支(44.2%);伴斑块出血5支(9.6%),脂质坏死核心3支(5.8%),"纤维帽"撕裂(溃疡或"纤维帽"撕裂)3支(5.8%)。相对于胸锁乳突肌,脂质坏死池在TOF、T1WI、PDWI、T2WI均呈显著高信号,钙化在各序列均呈低信号。斑块内出血的信号与出血的时间有关,新鲜出血各序列表现为点、结节或片状高信号,亚急性出血或者陈旧性出血的信号与出血时间的长短有关。结论斑块变性包括脂核坏死、出血和钙化,脂质坏死池和出血提示斑块处于高风险状态,而钙化提示斑块稳定。斑块不同变性的信号不同,MR高分辨成像可显示这些变性,为斑块风险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周建军王若冰陆蓉林江刘学玲曾蒙苏严福华王建华周康荣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斑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