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玮
- 作品数:9 被引量:81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针刺联合帕罗西汀抗抑郁治疗对脑梗死后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针刺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干预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239例脑梗死恢复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帕罗西汀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2组针刺配方相同,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NIHSS评分,经统计学处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显著改善,治疗组治疗前后对照疗效差异非常显著(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对照疗效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疗效对照差异显著(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针刺对脑梗死神经功能康复的干预治疗可以使患者神经功能显著改善,且优于非帕罗西汀联合的针刺疗法。
- 丁文涛冯玮
- 关键词:帕罗西汀联合干预NIHSS评分
- 针刺“老十针”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观察针刺“老十针”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收治的确诊为BPPV且经手法复位成功的门诊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在手法复位成功后采用针刺“老十针”治疗,对照组在手法复位成功后予安慰针治疗,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4周记录两组眩晕评定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评分;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统计两组复发率。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DHI评分分别为(54.17±17.53)分和(52.86±16.85)分,治疗1周为(23.47±8.76)分和(31.23±9.65)分、2周为(12.56±5.63)分和(20.95±5.96)分、4周为(6.32±3.23)分和(15.33±4.56)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HADS评分分别为(25.63±5.32)分和(24.22±5.03)分,治疗1周为(20.32±4.47)分和(22.16±3.85)分、2周为(16.51±3.23)分和(18.46±3.42)分、4周为(12.25±2.89)分和(15.32±2.32)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3.6%比18.5%,P<0.05)。结论针刺“老十针”能有效改善BPPV复位后的残余症状,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降低复发率,有良好的安全性。
- 冯玮丁文涛艾建伟杨淑宏靳然王超赵洪霞郭玉峰
- 关键词:针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针刺治疗帕金森病运动症状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19
- 2021年
- 帕金森病是第二大神经退行性障碍疾病,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其患病率逐年增多。目前西医治疗方式并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而中国传统的针刺治疗方法,正在成为帕金森病辅助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笔者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PubMed等数据库,以“帕金森、颤症、针刺、针灸、电针”等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搜集近30年相关文献3279篇,从中筛选出以针刺为干预手段、帕金森病患者为干预人群,评价指标与运动功能相关RCT 91篇。该综述采用Jadad量表和Cochran偏倚风险评估工具等偏倚风险评估方法及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系统整理了针刺治疗关于帕金森病运动的RCT研究,同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结局评价指标及用穴规律分析。结果发现,针刺治疗帕金森病运动性症状的临床文献研究质量整体较差,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和改良的Webster量表是最常用的结局评价指标,选用以太冲、风池、合谷、百会等平肝潜阳的穴位为主。本综述为进一步展开高质量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 卢安明冯玮袁玉娇魏嘉琦林静王彤梁军
- 关键词:针刺帕金森病随机对照试验
-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85例,按照中风病证类诊断标准,分为痰热腑实证29例、非痰热腑实证56例,入院第2天抽取静脉血,测定甲状腺激素T3、T4、FT3、FT4、TSH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痰热腑实证组T3水平低于非痰热腑实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热腑实证与T3水平有相关性,相关系数r_s=-0.21(P<0.05)。结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T3水平愈低,痰热腑实证候成立的可能性愈大。
- 冯玮陈志刚高芳李学军扎娃徐枝芳唐璐
-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甲状腺激素
- 火针疗法临床及基础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21年
- 火针疗法适应证广泛,主要包括神经系统疾病,如卒中后遗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原发性头痛和三叉神经痛等;皮肤科疾病,如白癜风、带状疱疹等;骨科疾病,如颈椎病、网球肘、关节炎、颈性眩晕、颈性头痛;妇科疾病,如痛经;外科疾病,如静脉曲张、前列腺增生。火针疗法临床疗效肯定,具有抗炎、免疫调节、神经保护及修复、调节内分泌等多种作用。但多数临床研究存在科研设计方面欠规范,缺少大样本RCT研究,针具规格无统一标准,作用机制研究不够深入等,有待完善。
- 冯玮
- 关键词:火针疗法刺法
- 针灸治疗干眼诊疗特点的文献分析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干眼的文献,探讨其诊疗特点。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维普医学资源数据(VIP)、万方数据库以及Pub Med中针灸治疗干眼的文献,分析总结针灸的选穴特点、针灸方法、频次、疗程、疗程间隔、对照组、疗效、随访和安全性等。结果:共纳入106篇文献,针灸治疗以针药结合或单纯毫针针刺治疗为主,药灸应用也比较常见;针灸临床治疗干眼常用的取穴方式多为辨症状和辨病位取穴,占83%;常用穴位以睛明、攒竹、瞳子髎、太阳、丝竹空等眼周穴位为主;治疗频次1次/d常被使用,占53. 78%,治疗时间以4周或30 d常见,占46. 23%;对照组设置多为人工泪液点眼,是国际公认的有效药物;针灸疗法治疗干眼的疗效评价多以主客观指标结合评价为主,多数以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泪液分泌量增加,泪膜破裂时间减少为有效;随访中均无症状反复,疗效具有稳定性;所有文献报道针灸组均无不良事件报道,说明针灸治疗安全可靠。结论:针灸治疗干眼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张雪张晨迪冯玮谷秀丽朱文增
- 关键词:干眼针灸取穴诊疗特点疗效
- 内迎香穴火针刺血联合毫针治疗瘀血阻络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评价内迎香穴火针刺血联合毫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瘀血阻络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期间观察组脱落2例,完成48例;对照组脱落3例,完成47例。观察组给予火针刺血内迎香穴联合毫针治疗,对照组给予毫针治疗,每3天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1个月)评定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头痛总积分的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在治疗结束6个月后随访。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头痛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头痛总积分、头痛程度、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及6个月随访,2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80.8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随访期,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72.34%,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刺血内迎香穴联合毫针治疗瘀血阻络型偏头痛能明显改善患者头痛程度、发作时间、发作次数,近远期临床疗效明显。
- 冯玮徐晓白杨淑宏徐栋丁文涛
- 关键词:偏头痛刺血瘀血阻络
- 毫火针排针浅刺放血法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验案2则被引量:14
- 2021年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指带状疱疹皮损愈合后遗留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其疼痛持久而强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西医学针对PHN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抗惊厥药、抗抑郁药、阿片类药物和局部疗法(利多卡因贴剂、辣椒素贴剂),当药物治疗无效和效果欠佳时,神经阻滞与神经调节或可作为PHN的治疗手段。但临床可见部分PHN患者,经上述多种方法治疗后,疼痛仍未能有效缓解,发展为顽固性PHN。笔者老师郭玉峰教授近20年来采用毫火针排针浅刺法治疗PHN,疗效显著,兹录验案2则,整理如下。
- 冯玮郭玉峰
-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放血法
- 不同频次温灸对气虚血瘀型中风先兆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观察不同的艾灸频率对气虚血瘀型中风先兆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先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艾灸1组、艾灸2组、艾灸3组4组,在脑血管病常规危险因素控制的基础上,对艾灸组分别给予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艾灸干预,于治疗第1日,治疗第30、60、90天进行血清甘油三酯、血清胆固醇检查,比较不同的艾灸措施对气虚血瘀型中风先兆患者血清甘油三酯及血清胆固醇的影响。结果按照足三里穴每日5壮,百会、大椎、肩井(双)、曲池(双)每穴3壮的艾灸干预方式,表明艾灸能够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每日一次的艾灸,连续60日的艾灸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和血清胆固醇的效果最明显。而每3日一次的艾灸频率改善血清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效果不理想。结论不同的艾灸频率,不同的艾灸强度对气虚血瘀型中风先兆患者血甘油三酯和血胆固醇的影响不同。
- 于颖梅李冰张博屈天青冯玮丁文涛吴雪梅
- 关键词:温灸中风先兆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