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霞

作品数:38 被引量:122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2篇角膜
  • 10篇内障
  • 10篇白内障
  • 9篇基质
  • 8篇术后
  • 8篇细胞
  • 8篇角膜基质
  • 7篇晶状体
  • 6篇视网膜
  • 6篇网膜
  • 6篇近视
  • 6篇基质细胞
  • 6篇角膜基质细胞
  • 5篇血流
  • 5篇巩膜
  • 5篇后巩膜
  • 5篇后巩膜加固
  • 4篇人工晶状体
  • 3篇血流改变
  • 3篇植入

机构

  • 23篇首都医科大学
  • 13篇暨南大学
  • 5篇暨南大学附属...
  • 5篇郑州市第二人...
  • 1篇北京市眼科研...
  • 1篇北京市眼科学...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暨南大学第一...

作者

  • 38篇李晓霞
  • 17篇万修华
  • 13篇陈建苏
  • 13篇张景尚
  • 13篇王进达
  • 11篇李婧
  • 11篇熊瑛
  • 7篇刘雪
  • 6篇王宁利
  • 6篇赵晶
  • 6篇张熙芳
  • 5篇马楠
  • 5篇乔利亚
  • 4篇管征
  • 3篇赵秀丽
  • 3篇戴静
  • 3篇田振彩
  • 3篇余榕捷
  • 2篇安莹
  • 2篇王静静

传媒

  • 6篇眼科新进展
  • 4篇眼科研究
  • 4篇中华眼视光学...
  • 3篇眼科
  • 2篇国际眼科纵览
  • 2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年份

  • 1篇2018
  • 5篇2017
  • 10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先天性无虹膜合并白内障手术疗效观察
2016年
目的 评价先天性无虹膜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及黄色后房折叠型人工晶状体(IOL)植入,并配戴美瞳接触镜的治疗效果。方法 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对10例(17眼)先天性无虹膜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手术,采用3.2 mm透明角膜切口,连续环形撕囊直径小于6 mm,超声乳化后,植入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及黄色后房折叠型IOL,术后配戴美瞳接触镜。患者年龄4-50岁,平均(25.4±14.8)岁。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0.05-0.1。眼压(IOP)8-24 mmHg(1 mmHg=0.133 kPa),平均(16.4±3.9)mmHg。角膜内皮细胞计数1 825-3 829个/mm^2,平均(3 280±473)个/ mm2。仅1例患者具有部分虹膜,其余患者均仅有虹膜根部,晶状体完全暴露,晶状体悬韧带可见,无晶状体脱位,晶状体混浊表现为不均匀花瓣状,患者畏光症状明显,有不同程度眼球震颤,角膜及眼底大致正常。应用配对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IOP、角膜内皮变化情况。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植入IOL度数为19.50-30.00 D,平均(24.44±4.30)D。随诊时间1-18个月,末次随访BCVA 0.1-0.7,均较术前提高;患者自觉畏光症状明显减轻,配戴美瞳后畏光症状减轻更为明显。所有病例最后一次复查时角膜均清亮,未见接触镜所致角膜感染症状。所有IOL被囊袋包裹良好,位置趋中。2例(4眼)患者随诊至术后6个月时晶状体囊袋机化明显,后囊混浊经YAG激光治疗后已形成人工瞳孔。术后IOP为(18.1±3.6)mmHg,未见继发性青光眼。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2 669±850)个/mm^2,无继发性角膜内皮失代偿病例。结论 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晶状体囊袋张力环植入、后房折叠型黄色IOL植入和配戴美瞳接触镜治疗先天性无虹膜合并白内障效果良好,术后视力有一定程度提高,明显减轻畏光等不适症状。
王进达张景尚熊瑛李婧李晓霞刘雪赵晶万修华
关键词:无虹膜白内障摘除术晶状体囊袋张力环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及后房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被引量:25
2016年
目的评价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出及后房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46例(77眼)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吸出术,通过3.2 mm切口植入后房折叠型人工晶状体。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复查,比较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球镜度数、柱镜度数、角膜曲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和眼轴长度的变化。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人工晶状体100%囊袋内植入。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5者分别有59眼、60眼、65眼和65眼。术后6个月患者球镜度数、柱镜度数、角膜曲率、眼轴长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分别为(-1.04±0.59)D、(-0.23±1.14)D、(43.72±1.16)D、(28.46±1.77)mm、(2041±825)个·mm-2。与术前相比,球镜度数、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两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超声乳化摘出及后房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效果良好,术后视力恢复快、屈光状态稳定。
安莹王进达张景尚李晓霞刘雪赵晶万修华
关键词:白内障摘出术人工晶状体高度近视
带有穿膜肽重组PTD-KLF4的制备及活性鉴定
2011年
KLF4是Kruppel样转录因子(kruppel-like factors,KLF)家族中的一员,是维持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全能性的重要转录因子。蛋白质转导结构域(protein transd uctiondomain,PTD)能够携带大分子进入细胞。为了获得具有穿膜功能的重组KLF4蛋白,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KYB表达KLF4与PTD的融合蛋白PTD-KLF4,用Ni柱纯化融合蛋白并作Westernblotting鉴定。利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标记PTD-KLF4检测其穿越中国仓鼠卵巢(chinese hamster ovary,CHO)细胞细胞膜的能力;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检测重组融合蛋白PTD-KLF4结合目的DNA的活性。结果表明:重组PTD-KLF4可以成功进入细胞、定位细胞核内,穿膜效率为(22.29±2.1)%。重组融合蛋白PTD-KLF4引起细胞形态变化,并具有与目标DNA序列特异结合的能力。重组PTD-KLF4的制备为外源蛋白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奠定基础。
苏航余榕捷刘晓飞王静静李晓霞陈建苏
关键词:KLF4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应用Angio-vue OCT比较后巩膜加固术后视网膜及脉络膜厚度与血流改变的初步研究
张熙芳乔利亚李晓霞马楠管征王宁利
应用多普勒彩色超声比较后巩膜加固术后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短动脉的血流速度改变
张熙芳李晓霞马楠管征乔利亚王宁利
真核基因重组Sox2及其在小鼠角膜基质细胞中的表达
2013年
目的基因重组构建具有穿膜活性的核转录因子Sox2真核表达系统,将其转染至小鼠角膜基质细胞,检测其在小鼠角膜基质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利用重叠延伸PCR法重组目的基因Sox2-PTD构建质粒,测序检测重组DNA序列是否克隆正确。确定正确序列后将其转染至小鼠角膜基质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转染后约10d免疫荧光化学鉴定其表达。结果成功构建质粒PCDNA3.1-Sox2-PTD;4个转录因子测序结果显示:Sox2基因测序结果与基因模板序列100%一致;成功转染至小鼠角膜基质细胞中;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Sox2-PTD在细胞浆和细胞核内均有表达,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结论成功构建核转录因子的真核表达系统,可转染至小鼠角膜基质细胞并引起细胞形态和表型的变化,为真核重组外源蛋白诱导角膜基质细胞转化为多能干细胞奠定基础。
李晓霞袁军陈建苏
关键词:SOX2角膜基质细胞
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5年
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手术治疗同时解决了患者屈光和白内障问题.尽管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手术早已被证明是安全可靠且高效的.但是,高度近视患者常伴有眼轴变长、前房变深、玻璃体混浊、液化及后脱离、周边视网膜劈裂、萎缩、后巩膜葡萄肿等问题,因此,相比较普通的白内障手术,合并高度近视的白内障手术从术前准备到术中、术后并发症预防等具有更大的挑战.现就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李晓霞万修华
关键词:白内障
学龄期近视患者高阶像差与近视发展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通过对学龄期近视患者的随访研究,初步探索波前像差与学龄期单纯性近视患者近视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睫状肌麻痹剂散瞳验光测量屈光状态,Allegretto波前像差仪测量波前像差,对北京市150例(300眼)单纯性近视少年儿童进行测量,并随访重复测量。观察学龄期近视患者屈光度的变化,探讨近视发展与波前像差之间的关系。结果 150例近视患者中,随访132例(120例纳入研究),近视屈光度增加(0.74±0.55)D,发现近视发展与年龄、近视时间、基础屈光度均有相关性(均为P<0.01),高阶像差与年龄有相关性(P<0.05),近视发展迅速组较发展缓慢组高阶像差3阶均方根值及C7(慧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12(球差)的变化与屈光度的变化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高阶像差3阶、慧差较高可能是影响学龄期单纯性近视患者近视发展的因素之一,近视屈光度增加可能引起球差向负值方向增大。
李婧熊瑛王进达张景尚李晓霞游启生万修华
关键词:近视波前像差屈光
青少年及儿童近视进展及其危险因素被引量:12
2015年
近视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青少年及儿童近视患病率因在全球范围,尤其在亚洲地区,快速增长且影响因素复杂多样而受到广泛关注。尽管目前已有大量关于青少年及儿童近视进展及其危险因素的报道,然而由于人群、近视定义、睫状肌麻痹剂、验光方法等不同导致彼此间难以比较。本文就1990年至今关于青少年(〈18岁)和儿童近视进展及其与年龄、性别、屈光状态、近距工作、户外活动、父母近视或父母生育年龄等危险因素关系的报道进行总结。
林仲梁远波李晓霞Balamurali VasudevanKenneth J Ciuffreda
关键词:近视
病理性近视眼患者后巩膜加固术后视网膜及脉络膜厚度与血流改变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探讨后巩膜加固术后视网膜及脉络膜的厚度及血流改变,为后巩膜加固手术应用于病理性近视眼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开放性、单一治疗组的前瞻性研究。选取2015年4至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拟行后巩膜加固术的10例病理性近视眼患者的20只眼进行OCT血管成像的放射线扫描及黄斑区3 mmx3 mm血流模式扫描。分析后巩膜加固术前及术后60 d黄斑中心凹及中心凹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各1 mm位置视网膜厚度,脉络膜厚度及表层视网膜、深层视网膜、外层视网膜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面积、血流密度及血流指数的变化,同时对眼轴长度、等效球镜度数及最佳矫正视力的变化进行比较。正态性分布数据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应用Wilcoxon非参数检验。结果本组患者包括男性5例(10只眼),女性5例(10只眼),平均年龄(35.5±4.2)岁。术后60 d眼轴长度、等效球镜度数及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1.89,0.20;P〉0.05)。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较术前显著降低(Z=-2.58,P=0.01),黄斑中心凹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各1 mm位置视网膜厚度(t=0.44,P=0.67;t=0.05,P=0.96;Z=0.87,t=0.64, Z=-0.78,P=0.99)及脉络膜厚度(t=-0.12,-0.25,0.53,-0.91,1.20;P〉0.05)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表层视网膜及深层视网膜血流密度分别为(48.18±4.56)%和(31.47±5.11)%,较术前的(33.82±4.33)%和(14.29±3.89)%显著增加(t=2.66,P=0.02;t=3.16,P=0.01)。术后表层视网膜及深层视网膜血流指数(0.044±0.005、0.025±0.005)较术前(0.028±0.004、0.010±0.003)显著增加(t=2.59,P=0.02;t=2.95, P=0.01),表层视网膜及深层视网膜血流面积、外层视网膜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面积、血流密度及血流指数较术前无明显增加。结论
张熙芳乔利亚李晓霞马楠李猛管征王怀洲王宁利
关键词:巩膜视网膜脉络膜局部血流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