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胜

作品数:17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厦门市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骨折
  • 6篇生物力学
  • 5篇关节
  • 4篇内固定
  • 4篇畸形
  • 4篇脊柱
  • 4篇矫正术
  • 3篇胸腰椎
  • 3篇腰椎
  • 3篇脊柱畸形
  • 2篇短节段
  • 2篇短节段内固定
  • 2篇入路
  • 2篇肘关节
  • 2篇肘关节恐怖三...
  • 2篇踝关节
  • 2篇疗效
  • 2篇内固定治疗
  • 2篇节段
  • 2篇节段内固定

机构

  • 12篇厦门市中医院
  • 5篇福建省立医院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17篇刘胜
  • 9篇池开宇
  • 6篇韩德韬
  • 4篇汤发强
  • 4篇张昌茂
  • 3篇何发胜
  • 2篇张海波
  • 1篇吴宏
  • 1篇陈勇
  • 1篇周毅强
  • 1篇张文通
  • 1篇张建新
  • 1篇苏志坚
  • 1篇李立新

传媒

  • 4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医疗装备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福建中医药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世界睡眠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8
  • 3篇2006
  • 1篇200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胸腰椎不稳定骨折前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有限元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通过建立前、后路内固定模型,比较前、后路固定后的力学稳定关系,指导临床选择前路或后路固定。方法分别建立胸腰椎三维有限元力学模型和前、后路固定器械模型及L1骨折模型,分别加载,对不同固定组的L1前柱、中柱、前中柱骨折的应力进行比较。结果①椎体前柱损伤的工况下,前路固定组的L1平面的Mises stress小于后路固定;②椎体前中柱共同损伤的工况下,前路固定组也优于后路固定组。结论胸腰椎前柱与前中柱不稳定骨折损伤,前路固定都优于后路。
刘胜韩德韬
关键词:胸腰椎内固定系统生物力学有限元
脊柱重度畸形生物力学矫正术(附20例报告)
2006年
目的论述脊柱重度畸形矫正的生物力学机制和介绍M8后路加侧前路手术矫正的方法。方法自1997年9月~2005年9月对20例重度畸形在手术前后摄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Bending片、MRI或CT扫描,术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前KingⅢCobb角及后凸成角平均108°,术后平均矫正60°。结论根据重度脊柱畸形矫正的生物力学机制而采用的侧前路V形减张松解加后路M8器械矫正严重脊柱畸形,对脊柱、脊髓的安全性好,有满意的矫正效果。
韩德韬张昌茂汤发强刘胜
关键词:脊柱畸形生物力学
锚钉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尺骨冠状突骨折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锚钉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尺骨冠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8—2017-08采用锚钉结合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24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尺骨冠状突骨折,术中用锚钉置入冠状突基底断面,再通过锚钉后带线以索套方式缝在骨碎块近端关节囊上,初步复位骨块,再用解剖钢板固定压在近端骨表面,肌腱缝合线加强缝合前侧关节囊到解剖钢板侧孔上,使关节囊、骨块和钢板成为一体。结果2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4个月,平均10个月。24例术后3个月骨折线模糊,术后1年骨折线消失,4例发现少量软组织骨化影。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曲90°~140°,平均127.13°,伸肘0~68°,平均19.72°,旋前40°~90°,平均66.15°,旋后35°~85°,平均58.19°;肘关节Mayo评分:优15例,良5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3.33%。结论锚钉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尺骨冠状突骨折复位牢固可靠,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较快。
刘胜卢奇昊池开宇
关键词:尺骨冠突骨折肘关节恐怖三联征
跌打七厘片治疗踝关节骨折围术期肿胀、疼痛的临床研究
2023年
目的 探究跌打七厘片治疗踝关节骨折围术期肿胀、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厦门市中医院骨科收治的11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服药依从性分组,观察组51例,口服跌打七厘片及塞来昔布胶囊治疗;对照组65例,单用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踝关节肿胀评分及相关安全性评价指标。结果 观察组术后1、7 d的VAS评分为6(5,7)分、3(3,4)分,术后7、14 d的踝关节肿胀评分为2(1,2)分、1(1,1)分;对照组术后1、7 d的VAS评分为6(5,7)分、4(3,5)分,术后7、14 d的踝关节肿胀评分为2(1,2)分、1(1,2)分,观察组VAS评分、踝关节肿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713、11.142,P<0.001);而两组术中出血量、PT及APTT水平、转氨酶及肌酐异常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跌打七厘片治疗踝关节骨折围术期肿胀、疼痛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
陈志斌郑晓韵周毅强池开宇刘胜何发胜张建新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肿胀疼痛
基于关节镜的全内和外内缝合方法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对比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对比基于关节镜的全内缝合法、外内缝合法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半月板损伤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成两组,各40例。两组术中都采用关节镜,对照组实施外内缝合法,观察组采取全内缝合法,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总量、住院天数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术时更短,而对照组的手术费用相对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关节镜的全内缝合法、外内缝合法两种缝合方法应用在半月板损伤中,前一种操作更加简单,后一种治疗费用更低,但疗效相当,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式。
卢奇昊刘胜池开宇
关键词:关节镜半月板损伤
脊柱重度畸形生物力学矫正术(附20例报告)
目的论述脊柱重度畸形矫正的生物力学机制和介绍 M后路+侧前路手术矫正的方法。方法本组20例重度畸形在手术前后摄全脊柱正侧位片、Bending 片,行 MRI 或 CT 扫描,术后随访1~7年。术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前 ...
韩德韬张昌茂汤发强刘胜
关键词:脊柱畸形生物力学
文献传递
脊柱重度畸形生物力学矫正术
目的论述脊柱重度畸形矫正的生物力学机制和介绍M8 后路+侧前路手术矫正的方法。方法本组20例重度畸形在手术前后摄全脊柱正侧位片、 Bending片,行MRI或CT扫描,术后随访1~7年。术后进行对比分析。
韩德韬吴宏张昌茂汤发强刘胜
液压输送式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结构参数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究液压输送式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结构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12月在厦门市中医院进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10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推杆式骨水泥输送,观察组进行液压式骨水泥输送。比较两组的骨水泥弥散情况、不良情况发生率、手术前后的脊椎功能[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及结构参数(Cobb角、椎体压缩比及椎体前缘高度)。结果:观察组的骨水泥弥散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不良情况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ODI评估结果、VAS评分及结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的ODI评分、VAS评分及结构参数均显著优于术前,且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压输送式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相对更好,可显著改善结构参数及控制疼痛感,在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相对更高。
刘胜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对三踝骨折患者足踝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对三踝骨折患者足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厦门市中医院收治的107例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55例)和对照组(52例)。试验组行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时间、临床治疗效果及足踝功能。结果两组术后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优良率、足踝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固定比较,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可提高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足踝功能。
卢奇昊刘胜池开宇
关键词:三踝骨折
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2022年
目的:分析在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患者采取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厦门市中医院骨科收治的颈椎病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颈部残疾指数(NDI评分)、手术指标、治疗前后的椎间隙高度、颈椎Cobb角。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PSQI评分、JOA、N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PSQI评分、JOA、NDI评分均有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比对照组好,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椎间隙高度、颈椎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椎间隙高度、颈椎Cobb角升高更加明显,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颈椎病患者的治疗中采用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又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改善其颈椎功能,而由于其术后疼痛较轻,活动受限程度较少,因此患者更易进入睡眠状态,提高了睡眠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陈志斌池开宇卢奇昊张海波刘胜唐聪何发胜
关键词:颈椎病睡眠质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