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莉红

作品数:19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电图
  • 4篇皮肤
  • 4篇综合征
  • 4篇交感
  • 4篇F波
  • 3篇上肢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皮肤反应
  • 3篇周围神经
  • 3篇卒中
  • 3篇脑卒中
  • 3篇痉挛
  • 3篇肌电
  • 3篇肌电图
  • 3篇交感神经
  • 3篇交感神经皮肤...
  • 2篇电生理
  • 2篇正中神经
  • 2篇肢体痉挛

机构

  • 15篇兰州大学第一...
  • 2篇宁夏医科大学...
  • 2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青海省人民医...

作者

  • 19篇谢莉红
  • 11篇陈军
  • 6篇蒋珍秀
  • 4篇刘宁
  • 3篇王颖
  • 3篇刘南平
  • 3篇王天红
  • 2篇杨奎
  • 2篇鲁雅琴
  • 2篇谷有全
  • 2篇陈江君
  • 2篇周立明
  • 2篇沙彦妮
  • 2篇周喆
  • 2篇王文己
  • 1篇杨平
  • 1篇杨平
  • 1篇孙永存

传媒

  • 3篇甘肃医药
  • 2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宁夏医学杂志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系统医学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4篇200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初步诊断误诊为周围神经疾病的脑梗死1例临床分析
2019年
目的观察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辅助检查及诊疗过程,提高临床识别度.方法报道作者医院2018年3月收治的1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特点、辅助检查、诊疗过程.结果患者临床症状以右上肢无力麻木为主要表现,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外院考虑周围神经病,但常规肌电图提示未见明显异常,就诊于作者医院门诊,复查常规肌电图示未见肯定神经源性或肌源性损害,进一步行体感诱发电位提示:右上肢SEP示中枢性损害.继而行头颅核磁提示:脑梗死.经治疗症状好转后出院.结论青年脑梗死病例相对少见,易误诊,必要的比较全面的神经电生理检测在初诊及鉴别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谢莉红陈军周喆
关键词:脑梗死体感诱发电位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及其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09年
谢莉红刘南平
关键词:交感神经皮肤反应自主神经功能
18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神经电生理分析
2013年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对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GBS患者的神经电生理资料: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F波、H反射、针电极肌电图。结果:①18例GBS患者的MCV异常率为76.87%,SCV异常率为39.62%,上肢NCV异常率为58.57%,下肢NCV异常率为63.00%。MCV异常率明显高于SCV,而上肢和下肢NCV的异常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F波异常率77.94%,H反射异常率69.44%。F波与NCV异常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波与H反射异常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18例GBS患者中,4例单纯可见自发电位,4例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针电极肌电图异常率41.67%。结论:GBS患者运动神经纤维损害较感觉神经纤维损害重;F波为GBS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GBS患者针电极肌电图检测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NCV、F波、H反射及针电极肌电图相结合可明显提高GBS检出率。
谢莉红陈军刘宁杨奎王颖陈江君谷有全
关键词:格林-巴利综合征神经电生理
正中神经前臂段运动传导速度检测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前臂段运动传导速度检测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49例临床症状、体征符合腕管综合征的患者作为病例组,观察病例组前臂段运动传导速度及常规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后者包括正中神经复合动作电位的末端潜伏期及波幅,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及波幅,正中神经F波,拇短展肌针电极肌电图。27名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1病例组与对照组正中神经各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尺神经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各项神经电生理参数中,感觉神经电位波幅、末端潜伏期及感觉传导速度,其异常率分别为69.66%、56.68%和53.93%,前臂段运动传导速度异常率为26.88%,F波的异常率为41.86%,拇短展肌针电极肌电图异常率为34.37%;3轻、中和重度腕管综合征3个亚组之间的前臂段运动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8例单侧病变患者中,无症状侧异常率为39.28%。结论 1前臂段运动传导速度可作为腕管综合征诊断的一项神经电生理指标,并且前臂段运动传导速度与腕管综合征的严重程度有关;2神经电生理检测对于腕管综合征,尤其对于亚临床型腕管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谢莉红陈军王文己王天红刘宁鲁雅琴蒋珍秀
关键词:前臂运动传导速度
姜黄素降低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质缺血半暗带神经元丢失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姜黄素减轻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tMCAO)和姜黄素组(Cur,100 mg/kg腹腔注射)(n=15)。于再灌注后24 h,用Longa评分评价大鼠神经功能;RT-qPCR检测大脑皮质缺血半暗带内Shh、Ptc和Smo mRNA含量;免疫荧光共聚焦检测大脑缺血半暗带内NeuN阳性细胞数量和Gli蛋白在细胞内分布。结果再灌注后24 h,Cur组大鼠Longa评分明显低于tMCAO组(P<0.05);Cur组大脑皮质缺血半暗带内NueN阳性神经元较tMCAO组明显增多(P<0.05);与sham相比,tMCAO组大脑皮质半暗带内Shh、Ptc和Smo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Cur组上述mRNA进一步升高(P<0.05);sham组缺血半暗带内Gli-1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质,缺血后Gli-1蛋白部分转位至细胞核,Cur组Gli-1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结论姜黄素治疗可促进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大脑皮质缺血半暗带内神经元丢失。
蒋珍秀陈军刘宁王颖谢莉红
关键词:姜黄素神经元丢失
AD患者脑电图δ+θ/α+β比值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阿尔兹海默病(AD)患者脑电图δ+θ/α+β比值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为AD的临床辅助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AD患者,根据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结果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另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4组的定量脑电图变化及血清IL-1、IL-6及TNF-α水平。结果随着AD病情的发展,患者脑电图δ+θ/α+β比值和IL-1β、TNF-α及IL-6水平逐渐升高,且4组间比较均差异明显(P<0.05),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表明,δ+θ/α+β比值与病情程度之间存在正相关(r=0.903,P=0.019);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D患者的δ+θ/α+β比值与血清IL-1β、TNF-α及IL-6水平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AD患者的脑电图δ+θ/α+β比值与病情程度和血清IL-1β、TNF-α及IL-6水平均呈明显正相关,IL-1β、TNF-α及IL-6可作为辅助AD诊断的指标。
孙永存谢莉红
关键词:阿尔兹海默病定量脑电图IL-1ΒIL-6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在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损害中的价值
2009年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检测在评价2型糖尿病(T2DM)自主神经损害中的价值。方法对81例T2DM患者进行SSR检测,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①两组SSR的起始潜伏期及波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69例(85.1%)患者至少有一肢SSR异常;②与血糖控制满意组比较,血糖控制不良组的下肢起始潜伏期延长(P<0.05),下肢波幅降低(P<0.05),而上肢的起始潜伏期及波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T2DM组病程<5年与病程≥5年比较,起始潜伏期及波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SR可作为评价T2DM自主神经损害的客观电生理指标;T2DM患者SSR与血糖控制水平相关,与病程无关。
谢莉红刘南平周立明沙彦妮杨平
关键词:交感神经皮肤反应2型糖尿病自主神经损害
脑卒中患者双上肢F波的变化及其评价肢体痉挛的可靠性
谢莉红陈军蒋珍秀魏浩广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检测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诊断中的价值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早期诊断困难。传统的神经传导速度(nerve...
谢莉红
关键词: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电生理检测
文献传递
F波在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康复时机选择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观察脑卒中患者双上肢及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不同时期患侧上肢F波各参数的变化特征,探讨F波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比较57例脑卒中患者与30名健康者F波各参数。在肌电图导引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上肢痉挛,分别在注射当日,注射后第2、4、6、8和12周对脑卒中患者患侧上肢行F波检测。结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脑卒中组患侧F波潜伏期延长,F波传导速度减慢,F波波幅增高,F波面积增大;与脑卒中组健侧比较,患侧F波传导速度减慢,F波出现率下降,F波波幅增高,F波面积增大。与注射当日比较,注射后第2、4和6周F波波幅降低,注射后第2、4、6、8和12周F波面积减小。其中注射后第4~6周F波波幅降低及F波面积减少最明显。结论 评价脑卒中上肢痉挛的电生理指标可选择F波波幅和F波面积。脑卒中患者注射A型肉毒毒素,结合康复锻炼,可提高疗效。
谢莉红陈江君王颖谷有全周喆王强陈军
关键词:F波脑卒中康复治疗A型肉毒毒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