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思敏

作品数:25 被引量:139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骨折
  • 12篇腰椎
  • 8篇胸腰椎
  • 7篇椎骨
  • 7篇椎体
  • 6篇手术
  • 6篇内固定
  • 5篇脊柱
  • 5篇并发
  • 4篇胸腰椎骨折
  • 4篇胸椎
  • 4篇腰椎骨折
  • 4篇椎间盘
  • 4篇疗效
  • 4篇螺钉
  • 3篇远期
  • 3篇远期功能
  • 3篇伤患者
  • 3篇疏松性
  • 3篇颈椎

机构

  • 25篇西安交通大学
  • 5篇陕西中医药大...
  • 2篇西安医学院
  • 2篇上海三友医疗...

作者

  • 25篇何思敏
  • 23篇郝定均
  • 13篇张海平
  • 11篇贺宝荣
  • 8篇王彪
  • 8篇惠华
  • 7篇闫亮
  • 6篇赵勤鹏
  • 5篇杨小彬
  • 5篇刘团江
  • 4篇何立民
  • 4篇郑博隆
  • 4篇郭华
  • 3篇王晓东
  • 3篇刘仲凯
  • 3篇许正伟
  • 2篇杨俊松
  • 1篇庄岩
  • 1篇王文涛
  • 1篇杨利学

传媒

  • 4篇中华创伤杂志
  • 3篇实用骨科杂志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胸腰段骨折后路手术失败原因分析及翻修策略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胸腰段骨折单纯行后路内固定手术失败的原因及翻修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脊柱外科接受胸腰段(T11~L2)翻修手术的31例患者,其中28例患者从基层转入,3例患者来自本院。男19例,女12例;年龄19~57岁,平均(35.4±3.6)岁。分析患者初次手术时影像学资料,根据AO胸腰椎损伤分类系统分类,A3型4例,B1型2例,B2型5例,B3型7例,C型13例。均行单纯后路内固定。失败原因:内固定物断裂26例,椎弓根螺钉或连接棒断裂并出现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后路椎弓根螺钉误置3例;后路手术减压不彻底1例;取内固定后出现侧凸畸形1例。首次术后症状无改善者2例,内固定断裂后神经功能损害进行性加重26例,所有患者均有腰背部疼痛不适。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行前路骨折椎体切除、髂骨或钛网重建固定融合术;后路内固定重置长节段固定并行相应节段的椎管减压;后路经椎弓根楔形截骨矫形术。结果 AO分型中A型占翻修率的12.9%,B型45.16%,C型41.93%。所有患者随访12~24个月,未见再次内固定失败的病例,术后10~12个月随访时均获得骨性融合。Frankel分级上升0~2级,平均上升(1.3±0.79)级。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由术前平均6.9分降至2.4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由46.3%降至12.4%。26例合并后凸畸形的患者术前后凸角10°~58°,平均(40.5±15.3)°;术后矫正至-3°~7°,平均(2.3±3.7)°;末次随访时角度丢失0°~1.3°,平均(0.6±0.2)°;最终后凸矫正率为91.8%。结论胸腰段骨折后路手术失败,其主要原因是初次手术基层医院未重视骨折损伤分型,B型、C型骨折单纯行后路内固定手术的失败率最高,翻修以重建脊柱前中柱、防止内固定再次失败为关键,并对初次手术失败所引发的疼痛及畸形予以处理,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张海平王彪郝定均贺宝荣何思敏惠华郭华
关键词:翻修手术
手术治疗骶骨发育不全合并脊柱骨盆分离1例报告被引量:2
2018年
骶骨发育不全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影像学表现为骶骨畸形,临床主要表现为脊柱骨盆不稳或明显的脊柱骨盆分离,骶骨缺损侧半侧骨盆出现漂浮,同时可伴有脊柱旋转侧凸畸形,行走困难或跛行。手术治疗旨在阻止畸形继续发展,改善患者行走功能。但是由于发育不全骶骨与髂骨的缺损处较大,骨皮质大量缺乏,植骨量需求较大,很难达到坚强融合,手术易失败而致畸形继续加重。目前文献报道的关于融合脊柱骨盆治疗骶骨发育不全的技术创伤较大.涉及腰椎固定而丧失其活动度.感染发生率较高,并有骨不连等并发症发生。我们通过简单的髂骨-骶骨-髂骨固定手术成功治疗1例骶骨发育不全合并脊柱骨盆分离患者,报告如下。
张海平郝定均郭华何思敏惠华
关键词:髂骨螺钉手术治疗
骶管减压联合腰椎-骨盆固定治疗高位骶骨骨折脱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总结骶管减压联合腰椎.骨盆固定治疗高位骶骨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骶管减压联合腰椎-骨盆固定术治疗的32例高位骶骨骨折脱位合并脊柱一骨盆分离患者资料,男21例,女11例;年龄23~4l岁,平均34.3岁;根据Roy—Camille分型:Ⅱ型9例,Ⅲ型23例;S1骨折脱位25例,S2骨折脱位7例。使用Gibbons分级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时的神经功能;分析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与马尾神经损伤程度和骶神经根完整性的关系,以及膀胱、直肠功能恢复情况与二者的关系;采用Mears和Velyvis的影像学标准对骨折复位和愈合情况进行评价,并采用Majeed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平均35个月(25~47个月)。Gibbons分级从术前的4.0级改善为末次随访时的2.7级。术前马尾神经损伤重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显著差于马尾神经损伤轻的,术前骶神经断裂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显著差于无骶神经断裂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术前马尾神经损伤程度和骶神经有无断裂不会影响膀胱、直肠功能恢复。骨折解剖复位26例,复位满意5例,复位不满意1例,满意率为96.9%。29例患者术后3个月获得骨性愈合;2例术后3个月未愈合,术后9个月获得骨性愈合;l例术后9个月仍未愈合,但无临床症状。末次随访时根据Majeed评分评定疗效:优22例,良6例,中4例,优良率为87.5%。2例患者出现伤口深部感染,3例患者因髂骨螺钉钉尾突出压迫皮肤出现疼痛,1例患者出现一侧连接棒断裂。结论骶管减压联合腰椎.骨盆固定治疗合并脊柱.骨盆分离的高位骶骨骨折脱位能获得有效的神经功能恢复,重建腰骶部的稳定性和序列,预防畸形,有利于早期负重活动。术前马尾神经不完�
郑博隆郝定均杨小彬闫亮张海平何思敏刘仲恺惠华孔令擘贺宝荣
关键词:骶骨骨折脱位
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后路后外侧植骨融合、经伤椎植钉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以体位变化性腰背痛为主诉的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老年患者24例。男8例,女16例;年龄56~79岁,平均66.3岁。伤后至该次治疗时间为5~36个月,平均17.5个月。骨质疏松13例,骨量减少9例,骨量正常2例。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6.53±0.95)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为52.63%±5.74%。后凸顶点均位于T10~L2之间,后凸Cobb角为(28.79±5.04)°。患者均接受后路后外侧植骨融合、经伤椎植钉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2.3 h,平均1.6 h;术中出血量80~210 m L,平均158 m L。均无神经损伤相关并发症。除1例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切口红肿、愈合不佳外,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19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4.4个月;其中2例随访期内死亡。末次随访时,患者腰背痛症状明显改善,VAS评分为(2.4±0.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42,P=0.000)。末次随访时,ODI为32.14%±5.12%,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26,P=0.000)。X线片复查示,术后即刻后凸Cobb角为(21.23±4.30)°,末次随访时为(23.68±4.3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无退钉、断钉、断棒等内固定失败发生。结论对于后凸Cobb角〈40°、以脊柱失稳为腰背痛主要原因的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老年患者,单纯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效果肯定,且手术创伤及风险较小。
牛兴邦张海平何思敏黄研生朱子奇史少岩郝定均
关键词: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植骨融合内固定
血清学检查阴性同时累及颈椎和腰椎多灶性布鲁氏菌性脊柱炎1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2020年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是布鲁氏菌病最常见的骨关节受累形式之一,以腰椎多见[1]。除影像学诊断外,Wright标准试管凝集(standard tube agglutination,STA)试验简便快速,敏感性(98.7%)和特异性(87.5%)高,是布鲁氏菌病最常见的诊断方法[2-3]。血清学阴性的同时累及颈椎和腰椎的多灶性布鲁氏菌性脊柱炎在临床上极为罕见,临床表现非特异性高,常与结核性脊柱炎混淆,早期诊断困难。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脊柱外科收治了1例罕见的血清学阴性累及颈椎和腰椎的多灶性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患者,现报告如下。
王宇航王彪何思敏刘本寅郝定均
关键词:多灶性关节受累试管凝集血清学检查
可变向腰椎融合器在经腰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改良可变向腰椎融合器(Cage)在经腰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单节段L4或L5峡部裂性滑脱症患者161例,根据Cage植入情况分为试验组(85例,TLIF术中植入改良可变向Cage)和对照组(76例,TLIF术中植入传统非变向Cage)。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滑脱节段、滑脱分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Cage术中植入时间、Cage位置调整次数、植入Cage透视次数、曝光时间、总手术时间;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分别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价患者临床疗效,记录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后6、12个月行CT检查,采用Bridwell标准评价腰椎融合情况。结果试验组Cage术中植入时间、Cage位置调整次数、植入Cage透视次数、曝光时间和总手术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16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3个月。试验组术中发生1例硬膜囊撕裂,对照组发生1例切口浅表感染;其余患者均未出现硬膜囊撕裂、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试验组融合率为76.5%(64/85),显著大于对照组的57.9%(44/76)(χ2=6.44,P=0.02);术后12个月试验组融合率为96.5%(82/85),对照组为90.8%(69/76)(其中Cage移位3例、螺钉断裂4例),两组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4,P=0.26)。两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VAS评分和ODI评分逐渐降低,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手术前后各时间点两组VAS评分和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Cage可获得相似的临床疗效,采用改良可变向Cage能有效减少TLIF术中的透视次数和辐射剂量,缩短手术时间,有效降低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受辐射量。
张海平郝定均贺宝荣赵勤鹏王晓东刘团江何思敏
关键词:腰椎滑脱
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骨水泥强化与联合伤椎置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5
2019年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骨水泥强化(PSV)与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置钉(PSIS)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2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141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9例,女82例;年龄60~75岁,平均65.4岁.骨密度T值<-2.5SD,后凸成角>15°或前柱压缩>40%.胸椎骨折(T10~T12)65例,腰椎骨折(L1~L4)76例.其中68例接受PSV治疗(PSV组),73例接受PSIS固定治疗(PSIS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3d、3个月、6个月、1年及2年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中央高度比值、节段后凸Cobb角.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5~31个月,平均27.9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随访各时相点的VAS均低于术前(P<0.05).PSV组VAS除术后3个月低于PSIP组外[(2.2±0.8)分:(2.6±0.6)分](P<0.05),其余时相点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SV组前缘高度比值在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和2年均高于PSIP组[(95.2±5.2):(92.6±7.1)、(93.8±5.2):(91.4±3.2)、(93.3±4.9):(91.2±5.1)、(92.6±5.5):(90.1±4.7)](P<0.05).PSV组中央高度比值在术后6个月、1年和2年均高于PSIP组[(91.4±6.9):(88.9±7.2)、(90.8±7.4):(88.4±5.9)、(90.1±7.6):(87.1±7.2)](P<0.05).PSV组节段后凸Cobb角在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和2年均低于PSIS组[(2.9±0.4)°:(3.2±0.9)°、(3.0±0.5)°:(3.2±0.3)°、(3.1±0.7)°:(3.4±0.4)°、(3.1±0.4)°:(3.4±0.7)°](P<0.05或0.01).PSV组2例和PSIS组3例发生空心螺钉周围的骨水泥渗漏,PSV组4例发生伤椎骨水泥渗漏,但均无临床症状.PSIS组2例分别于术后9个月和1年出现一侧棒断裂,复查CT见骨愈合良好,未予处理.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PSV较PSIS可获得相似的疼痛缓解,但前者更有利于减少伤椎前中柱高度的丢�
郑博隆郝定均闫亮许正伟何思敏杨小彬贺宝荣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骨折
康复理疗对脊髓损伤患者远期功能的独立性和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远期功能独立性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我院1985年5月至2002年8月收治的642例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按是否进行康复治疗分为康复组334例,四肢瘫70例(完全瘫39例、不全瘫31例...
何立民杨俊松刘团江何思敏郝定均
关键词:脊髓损伤功能独立性并发症远期
椎体强化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椎重度压缩骨折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探讨单侧椎体强化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椎重度压缩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3年6月103例骨质疏松性胸椎重度压缩骨折患者,其中男38例,女65例;平均年龄75.8岁(60—91岁)。以椎弓根投影“4”点或“5”点(对侧为“8”点或“7”点)为穿刺进针点,以椎体压缩程度最严重的中心点与进针点连线为穿刺方向,工作通道前端到达椎体前1/3的方法行椎体强化术治疗。观察骨水泥的分布,测量手术前后椎体前缘丢失高度及胸椎Cobb角;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估手术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3.6min(19~35min),平均注射骨水泥3.5ml(1.5—4.5ml)。术后94例获平均25个月(12~36个月)随访,随访率为91.3%。VAS及ODI评分术前分别为(8.9±0.8)分、(37.4±4.9)分,术后分别为(2.3±0.6)分、(28.2±4.1)分(P〈0.01)。伤椎前缘丢失高度比由术前(75.8±9.8)%恢复至术后(51.5±6.4)%(P〈0.01);Cobb角由术前(58.1±7.8)“恢复至术后(49.5±6.2)。(P〈0.01)。结论单侧椎体强化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椎重度压缩骨折创伤小、耐受性好,近期疗效满意。
杨小彬郝定均闫亮何思敏黄辛郑博龙刘仲凯惠华贺宝荣
关键词:胸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强化
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并发斜颈1例临床报道
背景资料: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并且绝大多数患者都通过非手术方式治疗,进行手术治疗的病例很少,特别是单纯性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其主要是由于颈椎退行性变引起髓核脱出压迫单侧或者双侧脊神经根所导致的一类颈...
白小帆贺宝荣惠华何思敏刘仲凯贺高乐
关键词:颈椎间盘突出斜颈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