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莉
- 作品数:273 被引量:661H指数:11
-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 基于高内涵筛选技术研究生首乌和制首乌醇提物的肝毒性机制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应用高内涵筛选技术研究生首乌醇提物(RPM)和制首乌醇提物(RPMP)的肝毒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RPM(终浓度10,25,50,100,200和300 mg·L^(-1))和RPMP(终浓度10,50,100,300,600和1200 mg·L^(-1))作用于Hep G2细胞3~24 h。采用Cell Titer-GloTM荧光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Hep G2细胞存活率;应用高内涵筛选技术进行Hep G2细胞计数,并检测线粒体内活性氧(ROS)、线粒体膜电位(MMP)、细胞内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转录激活因子4(ATF4)水平及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验证Hep G2细胞SOD2和ATF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细胞对照组相比,RPM 300 mg·L^(-1)作用24 h使Hep G2细胞存活率下降约48%(P<0.01),而相同浓度RPMP对细胞存活率无显著影响;RPM和RPMP均能降低MMP(P<0.05),并升高GSH,ROS,SOD2和ATF4水平(P<0.05)。与细胞对照组相比,RPM 200 mg·L^(-1)作用3 h SOD2水平显著升高(P<0.05),6 h ATF4水平显著升高(P<0.05);RPMP 300 mg·L^(-1)作用6 h ATF4水平显著升高(P<0.05),24 h SOD2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RPM和RPMP均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RPM的细胞毒性强于RPMP,两者的肝毒性可能主要与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导致的细胞凋亡有关。
- 李丹丹汤响林龙隆许龙龙谭洪玲梁乾德肖成荣王宇光马增春王莉莉高月
- 关键词:肝毒性G2
- 苯并环庚烯类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医药用途
- 本发明涉及具有抗HIV活性的通式I的苯并环庚烯类衍生物及其可药用的盐或水合物,通式I中各取代基团的定义如说明书所述;通式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含通式I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或水合物的药物组合物;通式I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或水合...
- 李松肖军海王莉莉钟武郑志兵谢云德李行舟赵国明王晓奎周辛波刘洪英
- 间充质干细胞微泡的组织修复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 2014年
- 组织修复是危重病急救医学的重要内容。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种起源于中胚层,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在不同诱因刺激下,MSC可分化为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等中胚层细胞,也可越过胚层界限向外胚层的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以及内胚层的肝卵圆细胞分化[1]。MSC主要存在于骨髓中,同时存在于脂肪、肌肉、皮肤、脐带、胎盘等多种组织中[2],具有易获得、易培养、遗传学稳定、使用不存在伦理道德问题等特点[1-3]。MSC免疫原性低,具备独特的免疫调节能力,能够“归巢”至损伤组织等[3],因而在创伤修复、组织功能再生与重建、免疫调节与治疗等领域被广泛应用[4-6]。既往的观点认为,MSC主要通过定向分化、旁分泌途径分泌多种细胞因子等参与组织修复[7-11]。近年来的研究提示,MSC也可能通过释放胞外囊泡(EV)参与细胞增殖及凋亡、血管生成、免疫调节等环节,从而发挥组织修复作用[12-13],是目前干细胞治疗在再生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 王利赵莎莎赵小利魏华萍谷振阳罗澜王莉莉刘代红高春记
- 关键词:组织修复作用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潜能微泡神经胶质细胞伦理道德问题
- 新型非免疫活性的FKBP_(12)配基N308促神经生长和神经损伤保护作用的体外评价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评价新型非免疫抑制的FKBP12配基N308在体外促神经生长和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鸡胚背根神经生长实验评价N308体外促神经生长作用;在原代培养的大鼠中脑多巴胺神经元损伤和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缺氧损伤的模型上观察N308的保护作用。结果 N308能够协同神经生长因子(NGF)对鸡胚背根神经节的神经纤维生长,具有明确的促进作用,在10~1000 pmol.L-1浓度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剂量依赖关系。在0.3~30 nmol.L-1浓度范围内N308明显提高缺氧诱导的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存活率;0.5μmol.L-1 N308对6-OHDA诱导的大鼠中脑多巴胺神经元细胞损伤具有明确的保护作用,使细胞突起明显增长。结论 N308在体外具有明确的促神经生长及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
- 刘洪英苏翠玲聂爱华李松王莉莉
- 耐STI571的K562细胞株的建立及生物学特性考察
- 2014年
- 目的:建立1株耐STI571的K562细胞,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分析,探讨耐药机理。方法:通过递增STI571药物浓度的方法,成功建立1株耐STI571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R,并采用RT-PCR、Western-blot、免疫组化、基因测序等生物学手段对其进行耐药机理进行分析。结果:K562/R细胞株在STI571浓度高达1μmol/L水平,仍能稳定生长,繁殖旺盛。K562/R细胞株耐STI57程度较亲代K562细胞多达235倍,该耐药细胞株对HHT﹑VCR﹑DNR具有不同程度的交叉耐药性,与亲代K562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亲代敏感株K562细胞相比,其BCR-ABL基因表达上调,BCR-ABL蛋白及其激酶过度表达。结论:成功建立耐STI571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R,并对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为STI571耐药机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抗耐药抑制剂的筛选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 张琼王莉莉杨利红
- 关键词:K562STI571耐药K562STI571
- 急性红白血病13例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本研究旨在分析急性红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到2012年10月共收治30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13例急性红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结果。结果表明,红系及非红系同时表达增高,髓系抗原主要表达CD13、CD33、CD117、CD34,部分有核红系抗原表达Gly、CD71。核型分析显示3例有轻微核型异常,2例有复杂核型,1例为正常核型,在其余患者未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发现,5例存在预后不良基因,其中3例MLL-MLL融合基因阳性,1例MLL突变,1例为NRAS基因突变,在其余8例中未检测出异常基因。经含地西他滨诱导化疗方案治疗,患者CR率为53.8%(7/13),PR率为15.4%(2/13),最终8例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3年OS率79%,3年RFS率78%。结论:AML-M6为急性白血病中特殊亚型,由MDS转化,含有不良基因,预后较差,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及DAC相关化疗方案可以提高生存率。
- 郭玥潞周敏航曹婷婷窦立萍陆晓林张茜菲姚子龙王莉莉于力靖彧
- 关键词:急性红白血病复杂核型地西他滨造血干细胞移植
- 芳香2-丁醇类化合物及其医药用途
- 本发明涉及新型芳香2-丁醇类化合物及其医药用途。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式I化合物,及其光学异构体、消旋体、非对映异构体、药学可接受的盐、溶剂合物:其中各取代基的定义如说明书所述。本发明还涉及包含所述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以及...
- 李松钟武刘平肖军海郑志兵谢云德赵国明王晓奎王莉莉李行舟周辛波
- 文献传递
- 取代的酒石酸衍生物及其用于制备β-分泌酶抑制剂的用途
- 本发明涉及具有抑制β-分泌酶活性的通式I化合物,或其所有可能的异构体、前药、可药用盐、溶剂合物或水合物,通式I中各取代基团的定义如说明书所述;本发明还涉及通式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药物组合物;及其用于制备治疗慢性神经退行...
- 李松廖国超肖军海聂爱华王莉莉钟武郑志兵
- 文献传递
- 脂肪酸合成酶抑制剂及其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用途
- 本发明涉及具有抑制脂肪酸合成酶作用的通式I吡咯衍生物,或其所有可能的异构体,或其可药用盐或溶剂合物,通式I中各取代基团的定义如说明书所述;本发明还涉及通式I吡咯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包含所述化合物、或其所有可能的异构体、或其...
- 李松张学辉于红王莉莉刘红英郑志兵谢云德钟武肖军海李行舟崔浩
- 文献传递
- 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抑制剂的体外筛选及构效关系分析
- 2017年
- 目的筛选转化生长因子(TGF-β)信号通路Ⅰ型受体抑制剂,并探讨活性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方法利用SMAD3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对靶向TGF-β信号通路Ⅰ型受体激活素受体样激酶(ALK)设计合成的170个化合物进行活性初筛;通过分子水平激酶活性分析评价初筛活性化合物对ALK4、ALK5或ALK7激酶的选择性抑制活性;采用EGFP-SMAD2荧光蛋白转核模型,对筛选结果进行确证;参照SB431542与ALK5分子对接情况,对活性化合物进行构效关系的分析。结果初筛发现15个化合物对TGF-β引起的SMAD3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达到≥25%的抑制程度;在分子水平对ALK4、ALK5或ALK7也具有抑制活性,并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其中,化合物63对ALK4和ALK7的IC50值分别为0.234和0.370μmol/L,对ALK5选择性较差,化合物64对ALK4、ALK5和ALK7的IC50值分别为10、6和85 nmol/L。这两个化合物在TGF-β1诱导EGFP-SMAD2核转位中同样表现出浓度依赖性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0.45和6.30μmol/L。MTT细胞增殖抑制实验表明,63和64在有效浓度下均无细胞毒性。构效关系分析表明,1,2,4-三芳基-1H-咪唑母核、1,3,5-三芳基-1H-吡唑母核、3,4-亚甲二氧基苯基、6-甲基-吡啶-2基和4-氨基羧基取代基团的化合物预计具有更好的活性。结论筛选得到2个与阳性化合物SB431542活性相当的TGF-β信号通路Ⅰ型受体抑制剂,其中63对ALK4和ALK7具有选择性,64对ALK4、ALK5和ALK7均有抑制活性。
- 龙隆李菲菲李行舟陈伟李微王莉莉
- 关键词:激酶抑制剂SMAD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