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媛媛
-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儿童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被引量:1
- 2011年
- 儿童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应尽早进行积极合理的抗病毒治疗,努力阻断成年后的一系列进展性肝病;即使抗病毒治疗未能获得持久效应,也可能缓和以后病变的进展。本文对儿童HB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儿童慢乙肝治疗的必要性、抗病毒治疗的指征及药物选择等进行介绍。
- 季媛媛徐国光
- 关键词: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儿童
- 早期诊断急性乙型肝炎的新指标:抗HBc-IgM/HBV DNA定量log值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早期诊断急性乙型肝炎的指标。方法收集132例急性乙型肝炎和277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例。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诊断急性乙型肝炎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入院48 h内的抗HBc-IgM/DNA定量log值,急性乙型肝炎组为5.18(0.03,13.65),较慢性乙型肝炎组的0.04(0.01,3.48)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抗HBc-IgM/DNA定量log值诊断急性乙型肝炎的敏感度95.45%,特异性97.47%,最佳约登指数0.929,AUC为0.991,cutoff值1.025,简化为1时敏感度和特异性不变。抗HBc-IgM/DNA定量log值与传统指标抗HBc-IgM相比,诊断急性乙型肝炎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入院48 h内的抗HBc-IgM/DNA定量log值,可作为早期诊断急性乙型肝炎的一个新指标,≥1考虑急性乙型肝炎。
- 赵伟陈艳清季媛媛程琳周海东郭长峰
- 关键词:急性乙型肝炎
- 凝血酶原时间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活检纤维化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发现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活组织检查(肝活检)纤维化程度具有相关性的常规指标。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肝活检的纤维化程度分为较低组(N=49例)和较高组(N=3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后24 h内血常规、肝功能、HBV血清学标志物、HBV DNA定量、凝血酶原时间、甲胎蛋白(AFP)、肝纤维化四项等指标。将有差异的指标作为变量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危险因素,并计算肝活检纤维化程度与其危险因素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HBeAg滴度、谷氨酰转肽酶、直接胆红素、球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比率、前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肝纤维化四项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凝血酶原时间为肝活检纤维化程度的危险因素(P=0.001,OR=2.80,95%CI:1.53~5.10)。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提示,凝血酶原时间和肝活检纤维化程度存在线性关系[P=0.000,相关系数(CC)=0.404]。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活检的纤维化程度。
- 季媛媛陈艳清程琳周海东
- 关键词:凝血酶原时间慢性乙型肝炎肝活检纤维化
- 熊去氧胆酸联合S-腺苷蛋氨酸治疗药物性胆汁淤积型肝损伤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评价熊去氧胆酸联合S-腺苷蛋氨酸治疗药物性胆汁淤积型肝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药物诱导胆汁淤积型肝损伤患者的使用损肝药物种类,诊断分型采用药物性肝损伤国际共识的量化评分系统。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成2组,治疗组37例,采用熊去氧胆酸联合S-腺苷蛋氨酸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其他护肝药物。对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和肝功能改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经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和肝脏生化指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但治疗组在皮肤瘙痒改善和皮肤黄染消退更好,治疗2周皮肤瘙痒改善率为93.9%,皮肤黄染消退率4周达78.4%,分别高于对照组75.9%和59.4%(分别P=0.011,P=0.037),血清TBil、ALP、γ-GT和TBA水平下降优于对照组(分别P<0.01,P<0.05,P<0.01,P<0.01)。结论熊去氧胆酸和S-腺苷蛋氨酸是治疗药物诱导胆汁淤积型肝损伤的有效药物,两药联合治疗效果更佳。
- 徐国光巫善明季媛媛刘锦华
-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胆汁淤积熊去氧胆酸S-腺苷蛋氨酸
- 甲、乙、丙、戊型肝炎重叠感染1例
- 2016年
- 患者,男,66岁,因"尿黄10 d伴乏力3 d"入院。患者入院前10 d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尿黄如浓茶色,大便颜色稍有变浅,但无皮肤瘙痒、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无咳嗽咳痰、无胸闷气促,未就诊治疗,入院前3天自觉尿色加深未见缓解,且出现乏力,遂外院就诊查肝功能示:ALT 2 119 U/L,TBil 132μmol/L,DBil 123μmol/L",患者为进一步诊治遂就诊我院并收入院。
- 张毅徐国光季媛媛宋杰张丹丹李新艳
- 关键词:戊型肝炎不洁饮食史大便颜色肝病史尿色
- 芪胶升白胶囊预防和改善聚乙二醇干扰素所致骨髓抑制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观察应用芪胶升白胶囊预防和改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所致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6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80μg),皮下注射,1次/周,同时加服利巴韦林500 mg/次,2次/d抗病毒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芪胶升白胶囊4粒/次,3次/d。治疗前及治疗后每周检查血常规、HCV-RNA、肝肾功能等,观察8周。同时观察芪胶升白胶囊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结束后,试验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在正常范围内,并无明显下降,对照组有轻度下降;且试验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为34.8%(16/46),对照组为77.5%(34/4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其中轻度骨髓抑制发生率试验组为26.1%(12/46),对照组为47.5%;中度骨髓抑制发生率试验组为6.5%(3/46),对照组为20.0%(8/40);需要停止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重度骨髓抑制发生率试验组为2.2%(1/46),对照组为10%(4/40)。结论芪胶升白胶囊可预防并改善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所致的骨髓抑制,且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使用。
- 张毅张琴张丹丹季媛媛宋杰任晓静
- 关键词:芪胶升白胶囊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骨髓抑制丙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