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博

作品数:2 被引量:70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动力学
  • 1篇土壤
  • 1篇土壤风蚀
  • 1篇风蚀

机构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鲁东大学

作者

  • 2篇邹学勇
  • 2篇刘博
  • 1篇程宏
  • 1篇田金鹭
  • 1篇亢力强
  • 1篇王周龙
  • 1篇张春来
  • 1篇吴晓旭
  • 1篇常春平
  • 1篇张峰
  • 1篇刘辰琛
  • 1篇李继峰

传媒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土壤风蚀模型中的影响因子分类与表达被引量:61
2014年
土壤风蚀是包括风、植被、土壤特性、土地利用方式、降水、微地形等多要素交互作用,发生在特定地理空间,具有独特的气流—土壤界面相互作用机制的连续动力学过程。基于统计学理论的土壤风蚀经验模型,不仅难以避免子模型之间有多个风蚀影响要素的交叉出现,使子模型之间不能严格地相互独立,导致建模理论基础存在不足,而且不能客观反映土壤风蚀的动力学过程。在厘清土壤风蚀基本概念,分析国际土壤风蚀影响因子和土壤风蚀模型研究历史与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基于风蚀动力学理论的土壤风蚀模型理论框架,以及在此模型框架下土壤风蚀影响因子的分类与表达。阐述了该模型框架和影响因子分类与表达的合理性,并对土壤风蚀影响因子分类与表达的研究途径进行了探讨。
邹学勇张春来程宏亢力强吴晓旭常春平王周龙张峰李继峰刘辰琛刘博田金鹭
土壤粒度组成分析方法对比被引量:9
2018年
土壤粒度组成测定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的原理不同,测得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阐明不同方法测得粒组成存在差异的原因,选择恰当的方法或者建立不同测定方法之间的换算关系,对准确地确定土壤粒度组成具有重要意义。采用5种方法对5种土壤样品进行粒度测定,结果表明:吸管法测得平均粒径最小,且细颗粒含量较高;扫描电镜法测得平均粒径最大,且粗颗粒含量较高;除CaCO_3含量最高的土壤样品外,其他4种土壤样品用不同测定方法测得的粒度分布范围大致相同。吸管法与激光衍射法测得颗粒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扫描电镜法与筛析-激光衍射法的粗颗粒之间也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筛析-激光衍射法的测定结果适用于土壤风蚀研究,扫描电镜法适用于测定粒度分布范围较窄的土壤样品,激光衍射法适用于测定团聚体较少的土壤样品。
李慧茹刘博王汝幸刘伟方依杨东亮邹学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