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琛

作品数:3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功能磁共振
  • 3篇功能磁共振成...
  • 3篇成像
  • 3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张量成像
  • 2篇针刺
  • 2篇偏瘫
  • 2篇偏瘫患者
  • 2篇锥体束
  • 2篇弥散
  • 2篇弥散张量
  • 2篇弥散张量成像
  • 1篇卒中
  • 1篇外关
  • 1篇脑梗
  • 1篇脑梗死
  • 1篇脑梗死偏瘫
  • 1篇脑梗死偏瘫患...
  • 1篇脑功能

机构

  • 2篇扬州大学第二...
  • 1篇扬州市第一人...
  • 1篇扬州大学附属...

作者

  • 3篇周龙江
  • 3篇李华东
  • 3篇赵义
  • 3篇李郑
  • 3篇李澄
  • 3篇孙琛
  • 3篇王苇
  • 2篇张新江
  • 1篇杜芳

传媒

  • 2篇中华物理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针刺健康志愿者合谷和外关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LOD-fMRI)技术观察针刺健康志愿者合谷及外关时大脑皮质功能激活区的分布情况,并初步探讨针刺的神经作用机制。 方法纳入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行针刺左侧合谷和外关组块模式的BOLD-fMRI检查,运用SPM8等软件处理后,观察脑功能激活区分布情况,重点观察运动相关脑功能区激活情况。 结果针刺健康志愿者左侧正激活脑区中左额中回、额下回有明显激活区,左岛叶有大量激活区,此外在左小脑、左中央前回、左中央后回、左顶下小叶、左额内侧回、左楔叶、左前扣带回、左屏状核亦见少量激活区分布。右侧正激活脑区主要分布在右额中回和右额内侧回;此外右顶下小叶、右中央前回有部分激活区,右颞中回、右颞上回、右岛叶、右额下回、右中央后回有少量激活区分布。负激活区主要位于两侧边缘叶海马回、海马旁回及扣带回,左颞极颞上回、颞中回及右额中回亦见少量负激活区分布。 结论针刺健康志愿者合谷和外关除引起对侧初级运动区部分激活外,双侧次级运动区可见明显激活,同侧小脑亦可见部分激活,可能是其作为运动功能障碍疾病治疗取穴的神经病理学基础。BOLD-fMRI成像技术可直观显示生理状态下针刺的神经效应,亦可为研究病理状态下针刺的神经效应提供基础及对照。
赵义王苇周龙江李澄杜芳李华东李郑孙琛
关键词:针刺外关功能磁共振成像
BOLD-fMRI和DTI技术联合:脑卒中偏瘫患者针剌神经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目的:应用BOLD-fMRI联合DTI技术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纤维束的完整性和脑功能区对针刺的反应,探讨神经纤维束损伤时针刺的神经作用机制.方法:对20例发病后3周至6周以左上肢偏瘫为主要症状的脑卒中患者在3.0 T ...
王苇赵义周龙江张新江李澄李华东李郑孙琛
关键词:脑卒中锥体束功能磁共振成像弥散张量成像
脑梗死偏瘫患者针刺下神经作用机制的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及弥散张量成像研究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应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LOD-fMRI)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观察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纤维束的完整性及其脑功能区对钊刺的反应,探讨神经纤维束损伤时针刺的神经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例以左上肢偏瘫为主要症状的脑梗死患者,病程3~6周。对患者行DTI及针刺左侧合谷穴、外关穴任务下BOLD-fMRI检查。DTI原始数据经过处理后重建锥体束三维图像,观察右侧锥体束的损伤情况。BOLD-fMRI原始数据应用SPM8等软件处理之后,观察脑功能激活区的分布情况。结果20例脑梗死患者右侧锥体束有不同程度的中断受损改变。脑梗死患者针刺左侧合谷穴、外关穴任务下,两侧基底核区核团及丘脑激活最为明显,左额内侧回、额上回、左岛叶有明显激活区域,中脑网状结构、红核、黑质及左小脑山坡、齿状核、右侧额叶皮质见大量激活区域,左颞下回、梭状回、左额中回、左额下回、两侧楔前叶、右小脑山坡、右顶叶皮质有少量激活区。负激活脑区包括左后扣带回、右枕叶及右额上回。结论DTI技术可直观反映脑梗死偏瘫患者的锥体束损伤情况,损伤时锥体外系在针刺效应中发挥了显著作用,DTI与BLOD-MRI联合应用对研究脑梗死患者的针刺康复机制具有重要价值。
王苇赵义周龙江张新江李澄李华东李郑孙琛
关键词:脑梗死锥体束针刺功能磁共振成像弥散张量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