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游艳

作品数:7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安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鼻窦
  • 3篇手术
  • 3篇内镜
  • 3篇鼻内
  • 3篇鼻内镜
  • 3篇鼻窦炎
  • 2篇乳头
  • 2篇乳头状
  • 2篇疗效
  • 2篇临床疗效
  • 2篇内镜手术
  • 2篇鼻内镜手术
  • 2篇鼻腔
  • 2篇鼻窦炎患者
  • 1篇低通气
  • 1篇低通气综合征
  • 1篇凋亡
  • 1篇多导睡眠呼吸...
  • 1篇药物支架
  • 1篇应激反应

机构

  • 7篇广安市人民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达州市中心医...

作者

  • 7篇游艳
  • 1篇党瑞杰
  • 1篇张书龙
  • 1篇骆文龙
  • 1篇王东
  • 1篇刘怡君
  • 1篇陈萍

传媒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武警医学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鼻内镜手术治疗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抽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70例,采取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并于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统计复发率。结果本组70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鼻内镜手术,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术后随访2个月~半年,有4例患者出现复发现象,进行二次手术并随访半年~一年,无复发现象。结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采用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复发率低,患者恢复快,创伤小,有效提高了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游艳
关键词: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鼻内镜手术临床疗效
鼻窦药物支架对嗜酸性粒细胞型鼻窦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研究鼻窦药物支架对嗜酸性粒细胞型鼻窦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影响。方法选择83例嗜酸性粒细胞型鼻窦炎患者,其中男性42例,女性41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6.42岁;体质量43~81 kg,平均体质量55.21 kg。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药物支架组41例和常规组42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药物支架组采用祥通全降解鼻窦药物支架治疗。分析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主观症状变化情况、满意度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药物支架组总体有效率97.56%(40/41),明显高于常规组80.95%(34/42)(P<0.05)。术后4周、8周药物支架组主观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Lund-Kennedy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VAS评分:(2.12±0.45)分vs(3.39±0.82)分、(1.56±0.31)分vs(2.23±0.46)分。Lund-Kennedy评分:(2.24±0.34)分us(3.15±0.32)分.(1.60±0.31)分vs(2.08±0.36)分。P=0.000.0.000.0.0000.000];而两组术前、术后12周主观症状VAS评分、Lund-Kennedy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支架组总体满意度95.12%(39/41),显著高于常规组[78.57%(33/42)](P<0.05)。药物支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44%,低于常规组(21.43%)(P<0.05)。结论鼻窦药物支架对嗜酸性粒细胞型鼻窦炎患者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佳,可促进患者主观症状的改善,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游艳杨立曾浪曾邦兵
关键词:主观症状
鼻腔结构矫正术治疗OSAHS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分析并探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接受鼻腔结构矫正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56例轻、中度OSAHS患者,接受鼻腔结构矫正术治疗。通过声反射鼻腔(AR)测量、鼻腔阻力(RM)检查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0~5cm鼻腔容积(NCV0-5CM)、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鼻气道阻力(NAR)值的变化;通过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鼻塞情况;通过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估患者嗜睡程度;通过多导睡眠呼吸监测(PSG)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和最低血氧饱和度(LSa O2)的变化。结果所有受试者手术之前NCV0-5CM、NMCA、NAR、VAS评分、ESS评分、AHI、LSaO_2分别为(4.71±0.25)cm^3、(0.34±0.03)cm^2、(0.47±0.02)k Pa·s/L、(6.98±1.44)分、(13.76±3.55)分、(9.65±4.05)次/h、(76.47±12.10)%,手术后随访6个月,复查结果显示患者各项检查指标分别为(8.64±0.79)cm^3、(0.60±0.11)cm^2、(0.23±0.02)k Pa·s/L、(2.57±1.09)分、(6.89±2.04)分、(5.13±2.99)次/h、(82.31±10.94)%,术前和术后检查结果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经spearman秩相关统计分析,ΔVAS和ΔNAR的相关性、ΔESS和ΔAHI的相关性以及ΔESS和ΔLSaO_2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腔结构矫正术对于治疗轻中度OSAHS患者是具有临床有效性的,值得临床推广。
张书龙谭力凡曾邦兵刘怡君游艳陈萍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多导睡眠呼吸监测
表皮生长因子在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手术后对术腔上皮化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观察对鼻窦炎患者进行鼻内镜手术后运用表皮生长因子对术腔上皮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于我院耳鼻喉科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110名鼻窦炎患者的病历资料,将术后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常规治疗的6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分别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上皮化率、鼻腔粘膜Lund-Kennedy评分以及临床症状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30d、3个月鼻腔粘膜Lund-Kennedy以及临床症状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4d、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上皮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手术后采用糖皮质激素喷雾剂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能有效缓解鼻窦炎症状,缩短上皮化时间,有着很高的临床价值。
游艳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手术术腔上皮化
0度镜引导下改良鼻丘入路额窦开放术治疗额窦疾病临床疗效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0度镜引导下经改良鼻丘入路额窦开放术治疗额窦疾病的效果。方法:将110例额窦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入路额窦开放术,观察组患者接受0度镜引导下经改良鼻丘入路额窦开放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应激反应、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术中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0度镜引导下经改良鼻丘入路额窦开放术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缓解应激反应,提高疗效。
游艳
关键词:额窦炎额窦开放术应激反应复发
鼻内镜下手术结合术后鼻窦冲洗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研究鼻内镜下手术结合术后鼻窦冲洗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到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鼻内镜下手术结合术后鼻窦冲洗治疗,术后随访患者1年。另选取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患者术前术后主观感受,应用鼻内镜和鼻腔纤毛功能评价患者术前术后客观感受,并应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患者术后VAS评分为(18.5±1.3)分显著优于术前的(29.3±0.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026,P=0.018);术后鼻内镜总分为(4.1±0.2)分显著优于手术前,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037,P=0.027);术后1年鼻纤毛传输速度(6.9±0.3)mm/m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984,P=0.092);术后1年SF-36评分为(649.6±23.2)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018,P=0.096)。结论:鼻内镜下手术结合术后鼻窦冲洗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王东戚思国骆文龙游艳
关键词:鼻内镜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
生长分化因子11对高糖环境中人甲状腺乳头状癌K1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1(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1,GDF1)对高糖环境中人甲状腺乳头状癌K1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人甲状腺乳头状癌K1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Vehicle)、高糖组(HG)和GDF11组(HG+GDF11;GDF11)。各组细胞培养3 d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与Bcl-2的蛋白水平,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检测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Nrf2)的转录表达,活性氧(ROS)试剂盒检测细胞内的ROS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环境中K1细胞的凋亡率降低,Bcl-2/Bax蛋白表达比升高,Nrf2基因表达上调,细胞内ROS水平下降;而GDF11干预显著提高高糖环境中K1细胞的凋亡率,降低Bcl-2/Bax蛋白表达比,下调Nrf2基因转录表达,并提高细胞内的ROS水平。结论GDF11可能通过提高高糖环境中K1细胞内的氧化应激反应促进细胞凋亡。
游艳田萧羽曾浪党瑞杰党瑞杰朱彪李云霞
关键词:糖尿病细胞凋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