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志阳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氮同位素
  • 1篇氮循环
  • 1篇第四纪
  • 1篇有机碳
  • 1篇植物
  • 1篇通量
  • 1篇同位素
  • 1篇中新世
  • 1篇中新世以来
  • 1篇珠江口
  • 1篇温度重建
  • 1篇西部海域
  • 1篇南海表层沉积...
  • 1篇蓝细菌
  • 1篇海表
  • 1篇海域
  • 1篇北太平洋
  • 1篇C4植物
  • 1篇表层沉积物
  • 1篇沉积通量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热带农业...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央研究院

作者

  • 4篇贾国东
  • 4篇李志阳
  • 2篇张杰
  • 1篇张杰
  • 1篇翦知湣
  • 1篇雷菲
  • 1篇陈蔚芳

传媒

  • 2篇第十届全国第...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蓝细菌和浮游古菌在南海第四纪氮循环中的作用初探被引量:2
2013年
南海晚第四纪沉积物中的氮同位素在冰期-间冰期气候旋回中只有微弱的变化,与东太平洋的反硝化记录截然不同,可能反应了局地的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文章对位于南海南部钻取的一根柱状样MD05-2897的海洋氧同位素阶段(MIS)3~5期的有机氮同位素、反映蓝细菌贡献的2-甲基藿烷指数和反映氨氧化古菌Thaumarchaea的泉古菌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有机氮同位素在MIS 5期有明显降低,对应于这一降低,2-甲基藿烷指数和泉古菌醇都显示了升高的特点,暗示蓝细菌固氮作用和古菌氨氧化作用可能是导致OIS 5期的氮同位素降低的重要过程。
李志阳张杰翦知湣贾国东
关键词:氮同位素蓝细菌
中新世以来北太平洋粉尘源区C4植物减少:受温度的控制?
李志阳贾国东
南海表层沉积物中TEX86古温标记录的温度信息及其在温度重建中的应用
张杰李志阳贾国东陈建芳
百余年来珠江口及邻近西部海域有机碳来源及其埋藏记录被引量:2
2012年
对珠江口外和粤西沿海的两个具百余年沉积历史的柱状样进行了基于支链与类戊二烯甘油四醚(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GDGT)化合物比值的BIT(branched and isoprenoid tetraether)指标分析,该指标指示的是沉积有机质中陆源土壤来源有机质的相对输入贡献。结果发现,BIT值在两个柱状样中都小于0.26,显示水生有机质是沉积有机质的主要来源。BIT时间序列在两个柱状样中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大约在1940年代以前,BIT保持在相对稳定的高值,此后表现出逐渐下降趋势,1990年以来下降趋势显著。这一下降趋势表明,半个多世纪以来沉积有机质中陆源有机质的相对贡献是持续减少的,或者水生有机质的相对贡献是持续增加的。在分析了陆源和水生有机碳沉积通量变化序列的基础上,认为水生生产力对沉积有机质的相对贡献持续增大是BIT指数持续降低的主要原因。水生有机碳输出通量半个多世纪来的上升趋势及其与广东省GDP变化趋势的相似性表明,陆地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强导致了沿海水域营养化水平的不断升高。
雷菲李志阳张杰陈蔚芳贾国东
关键词:有机碳沉积通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