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非

作品数:5 被引量:60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肿瘤
  • 3篇胃癌
  • 3篇胃肿瘤
  • 2篇胃癌根治
  • 2篇胃癌根治术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2篇肠癌
  • 1篇预后
  • 1篇远端
  • 1篇远端胃
  • 1篇远端胃癌
  • 1篇远端胃癌根治...
  • 1篇增殖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直肠癌转移
  • 1篇术后
  • 1篇切除
  • 1篇切除术

机构

  • 5篇北京大学肿瘤...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苏向前
  • 5篇谭非
  • 4篇邢加迪
  • 4篇崔明
  • 4篇张楠
  • 4篇张成海
  • 4篇杨宏
  • 4篇刘茂兴
  • 3篇姚震旦
  • 3篇陈蕾
  • 3篇徐凯
  • 2篇王早早
  • 1篇姜北海

传媒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CTHRC1增强结直肠癌细胞侵袭能力促进结直肠癌转移的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胶原三股螺旋重叠蛋白1(collagen triple helix repeat containing 1,CTHRC1)对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上调或抑制miR-520d-5P的表达,探讨其对基因CTHRC1的调控作用,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520d-5P与基因CTHRC1的3'UTR区之间是否相互结合。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6株不同结直肠癌细胞系及临床结直肠癌配对标本中基因CTHRC1的蛋白表达水平。构建稳定转染基因CTHRC1的结直肠癌细胞系;CCK-8、Transwell等方法检测稳定转染目的基因后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在配对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中发现,正常组织中miR-520d-5P的表达高于癌组织(P<0.001),基因CTHRC1的表达趋势相反(P<0.001),且两者的表达呈负相关。通过miR-520d-5P模拟类似物mimics及抑制物inhibitor的瞬时转染实验发现其对基因CTHRC1的蛋白表达有负向调节作用。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520d-5P与CTHRC1的3'UTR之间存在相互结合。稳定转染基因CTHRC1后,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但侵袭能力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配对结直肠癌标本中,原发癌组织中基因CTHRC1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织(P=0.003)。结论:miR-520d-5P对基因CTHRC1蛋白表达具有负调控作用。基因CTHRC1可以增强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能力,且与miR-520d-5P具有临床相关性。
谭非徐星高品苏向前
关键词:转移性结直肠癌细胞增殖
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在65岁以上胃癌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在65岁以上老年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四病区2009年4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的18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体力状况0~1级;术前胃镜检查胃部肿物,病理活检证实腺癌;影像学检查排除了远处转移;术前心肺功能正常;术前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正常;术中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者。排除标准:术中腹腔镜探查可见腹盆腔种植转移;腹腔游离细胞学阳性者;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者。按年龄分为≥65岁组(59例)和<65岁组(12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情况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预后;分析≥65岁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高危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由同一手术团队完成手术。≥65岁组术前基础疾病发生率为44.1%(26/59),明显高于<65岁组的20.2%(26/129)(χ^2=11.570,P=0.001);≥65岁组贲门胃底癌发生率为64.4%(38/59),高于<65岁组的40.3%(52/129)(χ^2=16.625,P=0.001)。≥65岁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明显少于<65岁组[(28.9±10.7)枚比(36.1±15.4)枚,t=3.271,P=0.001]。全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8%(26/188),术后30d病死率为1.6%(3/188)。其中≥65岁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30d病死率分别为20.3%(12/59)和3.4%(2/59),略高于<65岁组[10.9%(14/129)和0.8%(1/129)],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患基础疾病(OR=0.223,95%CI:0.053~0.944,P=0.041)是≥65岁患者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1.3个月,5年总生存率为50.0%。≥65岁组和<65岁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45.5%和5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5)。结论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在≥65岁胃癌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
姚震旦崔明邢加迪杨宏张成海张楠刘茂兴陈蕾谭非徐凯苏向前
关键词:胃肿瘤并发症预后
MSKCC结肠癌生存预测模型单中心验证性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验证并评估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CC)生存预测模型在中国结肠癌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微创外科2009年10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259例行结肠癌根治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应用MSKCC生存预测模型分析病人5年存活率,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和校准曲线对其进行外部验证和预测准确性评估。结果 MSKCC生存预测模型的C-index为0.713,而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TNM分期的C-index为0.711,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4)。MSKCC模型对结肠癌根治术后5年总存活率的预测准确性同AJCC/TNM分期系统相当。MSKCC模型在验证队列中呈现良好的校准特性。对于同一AJCC/TNM分期病人,应用MSKCC模型预测的5年存活率存在差异。结论 MSKCC结肠癌生存预测模型适用于我国结肠癌病人,其不仅可以对病人进行准确的个体化生存预测,并且有助于提供临床咨询,选择治疗方案,安排随访流程。
崔明陈东来刘茂兴姚震旦邢加迪杨宏张成海张楠陈蕾谭非邸佳柏王早早姜北海苏向前
关键词:结肠癌
胃癌根治术后60岁以上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0
2019年
目的 探讨60岁以上胃癌患者行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中心四病区2009年4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行胃癌根治术的60岁以上37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和Mann-Whitney U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进行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进行计数资料(用例数及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分析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含术后肺不张)与未出现肺部感染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影响胃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术后肺部感染定义为:术后患者出现体温升高(>38.0℃)并持续24 h以上;伴咳嗽咳痰,痰细菌培养阳性;胸部影像学检查提示有新近出现的浸润、实变或肺不张。 结果 373例患者中,术后出现肺部感染50例(13.4%,肺部感染组),未出现肺部感染323例(86.6%,无肺部感染组)。肺部感染组患者术前合并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肺疾病等)39例(78.0%),无肺部感染组为178例(5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25,P=0.002)。术前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率肺部感染组也明显高于无肺部感染组[10.0%(5/50)比3.1%(10/323),χ^2=4.098,P=0.048]。肺部感染组与无肺部感染组相比,全胃切除率[54.0%(27/50)比34.4%(111/323),χ^2=12.501,P=0.002]、术后伤口疼痛率[34.0%(17/50)比11.8%(38/323),χ^2=16.928,P<0.001]、二次手术比率[6.0%(3/50)比0.6%(2/323),χ^2=6.032,P=0.014]以及胃管拔除超过7 d的比率[96.0%(48/50)比84.5%(273/323),χ^2=4.811,P=0.028]均明显升高,术后住院天数亦明显延长[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16.0(9.5)d比12.0(5.0)d,U=4 275.0,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合并内科基础疾病(OR=4.008,95%CI:1.768~9.086,P=0.001)、腹腔感染(OR=3.164,95%CI:1.075~9.313,P=0.037)
姚震旦杨宏崔明邢加迪张成海张楠陈蕾刘茂兴徐凯谭非苏向前
关键词:胃肿瘤肺部感染术后
吲哚菁绿荧光成像在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成像技术在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肿瘤定位及淋巴结清扫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经胃镜及病理确诊的126例远端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其中62例患者在ICG标记近红外荧光腹腔镜下完成手术(观察组),64例行常规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评估对比术前ICG标记与术中内镜定位的效果;对比两组淋巴结清扫与检获情况。结果:T1~2期观察组患者术中标本测量近端切缘距离(4.92±1.65)cm与对照组(4.76±1.66)c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1)。T3~4期观察组患者第二站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1.09±6.19)枚,高于对照组(8.89±4.35)枚(P=0.049);观察组破损淋巴结检出数量(0.74±0.46)枚少于对照组(1.27±1.22)枚(P=0.009)。结论:T1~2期胃癌患者行术前ICG标记可精准判断肿瘤边界,其肿瘤定位效果与术中胃镜相当,全腹腔镜手术时可指导选择合适的切除线。ICG在T3~4期胃癌的淋巴导航作用可指导术中更精细、完整、彻底地清扫淋巴结,增加淋巴结清扫数量,减少术中淋巴结的破损。
刘茂兴邢加迪徐凯谭非杨宏张成海张楠王早早崔明苏向前
关键词:吲哚菁绿胃肿瘤腹腔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