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力源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台州市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台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台风
  • 2篇降水
  • 1篇地形
  • 1篇形势场
  • 1篇数值模拟
  • 1篇台风暴雨
  • 1篇台风路径
  • 1篇特征及成因分...
  • 1篇气候
  • 1篇气候特征
  • 1篇气流
  • 1篇气流轨迹
  • 1篇强对流
  • 1篇强对流天气
  • 1篇强对流天气过...
  • 1篇强对流天气过...
  • 1篇强降水
  • 1篇飑线
  • 1篇物理量
  • 1篇聚类

机构

  • 5篇台州市气象局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福建省大气探...

作者

  • 5篇刘力源
  • 2篇王凯
  • 1篇李丽平
  • 1篇翁之梅

传媒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气象
  • 1篇海洋预报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台州地形对不同路径台风的降水分布影响及数值模拟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中尺度气象站实况降水资料,对比分析了不同登陆路径台风对台州地区降水分布的影响。统计表明,由于台州境内主要山脉为西南-东北走向,当台风东南气流影响时,风向与地形交角大,台州地区降水分布与台州地形显著...
王凯刘力源
台风“苏迪罗”(1513)强降水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为提高台风强降水预报准确率,减少台风暴雨造成的农业损失,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本研究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区域自动站实况观测资料,并结合浙江省地形特征,主要从台风路径、与降水相关的物理量场、近地层辐合和地形作用等方面分析"苏迪罗"在浙江形成强降水的成因。通过分析发现,台风路径与形势场的相互作用密不可分,"苏迪罗"登陆前长时间维持西北向移动主要是由于副高稳定维持;此外正涡度场轴线也在一定程度上指示台风未来走向。通过分析强降水与各物理量场关系可得出以下结论:(1)台风暴雨多处于东南急流与山地迎风坡相交汇的地区。(2)强降水区与水汽通量辐合区、比湿大值区、正涡度大值区和假相当位温的"双峰结构"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此外近地层辐合系统的长时间维持、台州东低西高山脉地形和局地喇叭口状地形是局地产生超强降水的重要条件。
刘力源丘祖京王凯杨万裕
关键词:台风暴雨形势场物理量
浙江省冬季不同霾过程的后向气流轨迹及环流特征被引量:12
2016年
根据1981—2013年浙江省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浙江省冬季霾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发现,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冬季霾呈显著上升趋势;空间分布总体特征表现为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盆地平原多、丘陵岛屿少。利用K-均值聚类法将近33年冬季的主要霾过程分为盆地-平原型和全省型两类,其中超过62%的个例表现为盆地平原型,该型以12月发生比例最高;全省型霾过程在12和1月均多发。从气流输送及冷空气强度、垂直运动和干区分布等大气环流背景条件方面对比两类霾过程的形成机理差异发现:盆地一平原型冬季霾多在北方冷空气南下,浙江省受较强冷高压和下沉气流控制时形成,气流来自高纬度;全省型冬季霾则在变性减弱的冷高控制下,下沉气流较弱、不利本地污染源扩散的情况下发生。
翁之梅李丽平杨万裕刘力源
关键词:气候特征K-均值聚类
浙江一次副高边缘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为进一步探究浙江强对流天气的成因,提升气象为农服务能力,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及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等分析了2017年8月17日浙江发生的一次大范围大风及冰雹天气过程,结果表明:(1)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产生于弱对流条件下,高空槽东移、西南气流增强改善了动力条件、热力条件和水汽条件,加强了不稳定层结;局地热对流、低层切变和地面辐合线为触发条件。(2)雷达垂直积分含水量密度是产生冰雹的一个重要指标,浙江本地VIL/ET≥3.9时产生冰雹概率极大。(3)雷暴回波质心快速下降标志着大风天气的产生。雷暴后侧较干入流急流利于系统的发展加强,形成飑线。雷暴单体减弱后的大片层状降水回波长时间维持是强降水的主要成因。(4)大风天气爆发主要有2个阶段,一是由飑线东移造成,二是飑线减弱后的单体风暴入海增强造成。飑线内部的弱中气旋是造成杭州湾沿岸大风的主要成因之一。飑线减弱后入海增强可能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
刘力源杨亦萍黄晓龙高丽
关键词:冰雹雷雨大风飑线
ECMWF对不同天气形势下影响浙江台风的路径预报评估被引量:5
2019年
对2012—2016年影响浙江台风进行天气形势场基本分型,依次是:(Ⅰ)东侧副高+浅槽型、(Ⅱ)副高+深槽\低涡型、(Ⅲ)带状副高型、(Ⅳ)副高西伸脊型、(Ⅴ)近海块状副高型、(Ⅵ)其他型。基于此对ECMWF台风路径预报进行评估,包括路径预报距离误差、移向误差和二者的分布特性。结果表明:(1)不同天气型的台风预报:24 h、48 h、72 h的平均距离误差为:57 km,105 km,183 km,其随时效增长增大,以Ⅰ类、Ⅱ类预报效果最差,Ⅲ类和Ⅳ类效果较好,与此对应路径多为登陆浙闽交界或者登陆浙江后西行和登陆台湾二次登陆闽中或登陆闽中转向北上;移向误差绝对值看:24 h、48 h、72 h绝对移向误差分别为5.41°,4.85°,6.46°,从移向偏差看,24 h预报移向总体偏右概率大,而对Ⅰ类预报偏左概率大,Ⅲ类、Ⅳ类预报偏右概率大;Ⅳ、Ⅴ型偏离程度小,Ⅱ型偏离程度大,Ⅰ型、Ⅳ型、Ⅴ型偏离程度随时效增长变化较小,较为稳定,Ⅱ型和Ⅲ型较不稳定;(2)从两种误差的分布可知:影响浙江的台风24 h距离误差主要在100 km内,移向误差范围是-10°~10°;随预报时效增长,离散程度增强,说明移向误差随着距离误差的增大而增大。
杨亦萍刘力源倪钟萍高丽
关键词:ECMWF台风路径方向误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