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楠楠
-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TET2基因rs3733609 C/T多态性与JAK2V617F突变阳性的散发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的易感性、临床关联及分子机制研究
- 目的 本研究基于前期研究结果(家族性骨髓纤维化患者存在较高频次TET2 rs3733609 C/T基因型),对181例JAK2V617F突变阳性的散发性MPN患者进行该基因型的筛查以确定该基因变异是否为MPN遗传易感因素...
- 申晓辉孙楠楠尹亚飞刘素芳刘小柳彭宏凌戴崇文徐运孝邓明扬骆云雅郑文莉张广森
- 关键词:骨髓增殖性肿瘤JAK2V617F
- 一种F10基因新突变(Ala275Aal)影响凝血因子Ⅹ结构相容性并且损伤其细胞内转运过程及促凝活性
- 目的:探讨1个凝血因子Ⅹ (FⅩ)缺陷症家系的分子发病机制.方法: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凝血功能筛查以及凝血因子活性及抗原含量检测进行表型诊断.PCR方法扩增F10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产物切胶纯化后...
- 孙楠楠陈永恒彭宏凌罗玉姣张广森
- Epstein-Barr病毒转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并建立永生化细胞株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体外建立正常人及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永生化的B淋巴母细胞系(iBLCLs)并鉴定其生物学活性,为研究ITP的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B958细胞产生的EB病毒(EBV)感染正常人及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获得永生化细胞株后,光学显微镜观察iBLCLs细胞形态学特征,RT-PCR技术检测EBV中潜伏膜蛋白1(LMP-1)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分析iBLCLs细胞周期及检测细胞膜表面CD19分子标记的表达。结果:5例正常人PBMCs均成功转化为iBLCLs;5例ITP患者中3例PBMCs转化成iBLCLs,其余2例PBMCs在转化16天左右开始退化未能成功建株。ITP患者成功转化所需时间明显长于正常人。所有iBLCLs均表达LMP-1基因序列和细胞膜表面CD19分子。结论:PBMCs感染EBV后建立的iBLCLs保持了成熟B淋巴细胞的生物学活性特征,在转化过程中第16天左右存在一个"危机期",未感染EBV的细胞,细胞数量进行性减少并死亡。部分ITP患者的PBMCs因不能度过这个"危机期"而转化失败。如何改进实验条件以提高ITP患者PBMCs中B淋巴细胞建株的成功率有待进一步研究,从而为体外研究ITP免疫异常机制提供靶细胞。
- 贺怡子孙楠楠刘素芳张广森
-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EB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