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娜

作品数:16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细胞
  • 7篇淋巴
  • 7篇淋巴细胞
  • 5篇四聚体
  • 5篇聚体
  • 5篇复合物
  • 4篇亚群
  • 4篇细胞亚群
  • 4篇淋巴细胞亚群
  • 4篇抗原
  • 4篇抗原肽
  • 4篇T淋巴细胞
  • 3篇免疫
  • 3篇基因
  • 3篇HBC
  • 2篇生物素
  • 2篇生物素化
  • 2篇巨细胞
  • 2篇患儿
  • 2篇急性

机构

  • 13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武汉市妇女儿...

作者

  • 16篇宋娜
  • 6篇杨新星
  • 6篇杨东亮
  • 6篇郝友华
  • 5篇熊昊
  • 4篇丁红晖
  • 3篇陈智
  • 3篇陈燕
  • 2篇艾洪武
  • 2篇刘贽
  • 2篇王佳
  • 2篇张正茂
  • 2篇陈玲
  • 1篇游上游
  • 1篇吴旗
  • 1篇王蓉
  • 1篇邱艳
  • 1篇吴珺
  • 1篇陈莎
  • 1篇喻植群

传媒

  • 3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临床儿科杂志
  • 2篇免疫学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临床肾脏病杂...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医学分子生物...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H-2K^d-HBc四聚体的构建及其初步的检测应用
2010年
目的:sH-2Kd-HBc复合物四聚体的构建与检测,为进一步检测抗原特异性T细胞,探讨免疫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将四个生物素化的可溶性复合物单体与荧光标记的亲和素结合形成四聚体。采用HBcAg真核表达质粒(pcDNA3-C)通过不同的途径免疫小鼠,获得针对核心抗原的特异性CTL,与制备的四聚体共孵育,结合流式细胞仪术进行检测。结果:三种免疫方法所得到的细胞中,抗原特异性CTL频数较对照组都有明显提高(0.24%,0.26%,0.36%vs 0.07%,P≤0.05)。显示制备的四聚体能与抗原特异性T细胞结合,具有检测功能。三种不同的免疫途径所引起的抗原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强度各有不同。与传统的肌肉注射组相比,基因枪免疫组的体液免疫应答水平较弱而细胞免疫应答水平较强。高压水注射(HDI)组的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水平都要明显高于肌肉注射组结论:获得了功能性的sH-2Kd-HBc复合物四聚体,为进一步检测抗原特异性T细胞奠定基础。
宋娜郝友华杨新星丁红晖杨东亮
关键词:基因免疫基因枪
生物素化sH-2K^d-HBc复合物单体的构建及纯化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构建及纯化生物素化的sH-2Kd-HBc复合物。方法以原核表达的sH-2Kd-BSP为重链,β2m为轻链,分别纯化后与H-2Kd限制性9肽(HBc131~139)在体外采用稀释法进行共折叠复性,然后在B irA酶作用下,对折叠产物进行生物素化,形成了生物素化的H-2Kd-HBc复合物。通过凝胶过滤层析法进一步纯化生物素化的复合物单体。结果原核表达质粒pET-H-2Kd-BSP的测序结果与GenBank所公布的序列一致。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亲和素对折叠复性及生物素化后的复合物进行检测,证明成功获得了生物素化的sH-2Kd-HBc复合物。结论获得了纯化的生物素化sH-2Kd-HBc复合物单体,为进一步在体外构建sH-2Kd-抗原肽四聚体及制备人工抗原提呈细胞,深入研究HBV感染过程中特异性CTL应答和效应机制奠定了基础。
宋娜郝友华张正茂吴珺杨新星丁红晖杨东亮
关键词:免疫应答
sH-2K^d肽复合物的构建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2007年
目的构建可溶性的H-2Kd肽复合物,并制备抗MHC-Ⅰ(H-2Kd)分子多克隆抗体。方法原核高效表达的sH-2Kd-BSP和β2 m蛋白,在抗原肽(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蛋白HBc131-139)的存在下,体外复性折叠成可溶性的H-2Kd-β2m-抗原肽复合物单体,经BirA酶作用并通过凝胶过滤层析法纯化复合物单体。应用纯化的该复合物单体免疫C57BL/6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结果①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获得了生物素化的sH-2Kd-HBc复合物单体。②Western blot检测显示抗MHC-Ⅰ(H-2Kd)分子多克隆抗体与复合物单体有很好的抗原抗体反应;Balb/C小鼠脾脏冰冻切片的免疫组化结果:在细胞膜表面见棕色着色。③Dot-ELISA检测该多克隆抗体的滴度可以达到1∶3 200。结论成功构建了具有完整构象的生物素化sH-2Kd-HBc复合物单体,制备了抗MHC-Ⅰ(H-2Kd)分子多克隆抗体。
杨新星郝友华张正茂宋娜杨东亮
关键词:多克隆抗体
武汉住院患儿细小病毒B19的感染状况分析
目的分析武汉住院患儿细小病毒(HPV B19)感染的情况及临床特点,为明确诊断、合理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住院患儿HPV B19-IgM,并按年龄将患儿分为<1岁、1岁~、3岁~、6~15岁4个组,对结果...
王蓉宋娜孙红
EB病毒感染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水平变化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观察EB病毒感染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EBV-HLH)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EBV-HLH患儿23例(EBV-HLH组)和EBV感染相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IM)患儿29例(EBV-IM组)。采集两组患儿静脉血,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总T淋巴细胞)、CD4+CD3+(调节性T淋巴细胞)、CD8+CD3+(杀伤性T淋巴细胞)中的PD1+细胞(程序化死亡受体)、CD57+细胞(终末衰老T细胞)、CD69+活化细胞(刺激后活化T细胞)比例。使用荧光微珠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TNF-α、IFN-γ水平。结果EBV-HLH组活化的CD69+CD3+T淋巴细胞比例高于EBV-IM组(P<0.05);PD1+CD3+T淋巴细胞比例EBV-HLH组低于EBV-IM组,特别是杀伤效应功能的PD1+CD8+CD3+T淋巴细胞降低更明显(P均<0.05);两组终末衰老的CD57+CD3+T淋巴细胞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EBV-HLH组IL-2、IFN-γ(促进T细胞终末分化及扩增)、IL-10(抑制T细胞增殖)均高于EBV-IM组(P均<0.05)。结论EBV-HLH患儿外周血杀伤效应功能T淋巴细胞下降,而非衰老细胞增多,提示EBV-HLH可散存在T淋巴细胞功能耗竭。
陈开澜杨李宋娜吴彬李晖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EB病毒感染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外周血Treg细胞GITR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外周血Treg细胞GITR表达,以及GITR表达与淋巴细胞亚群、炎症因子、ITP病程的相关性。方法:下载GSE23754数据集(来自GEO数据库),GSEA分析ITP患儿外周血GITR mRNA水平与细胞免疫相关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新确诊的ITP患儿(n=34)和同期健康体检儿童(n=46)外周血,q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GITR mRNA表达;CBA法检测外周血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T细胞GITR表达。结果:GSE23754数据集GSEA分析结果显示,ITP患儿GITR mRNA表达与效应T细胞功能信号通路呈负相关(NES=-1.30,P=0.03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新确诊ITP患儿PBMC的GITR mRNA表达与外周血CD8+T细胞数及IL-2、TNF-α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GITR主要在儿童外周血Treg细胞表面表达,且ITP患儿Treg细胞GITR表达下调,治疗缓解后GITR表达恢复。结论:ITP患儿Treg细胞功能异常可能与GITR低表达有关,检测Treg细胞GITR表达有助于预测疾病进程。
祁闪闪杨李宋娜陈智孙鸣罗琳琳熊昊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TREG细胞GITR淋巴细胞亚群炎症因子
HBV抗原肽-HLA-A*2402复合物四聚体的构建及初步检测应用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构建2种HBV抗原肽-HLA-A*2402复合物四聚体,并初步用该2种四聚体检测针对不同抗原肽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细胞(CTL)。方法:原核高效表达HLA-A*2402-BSP和β2m蛋白后,分别与乙型肝炎病毒抗原肽Pol756-764和Core117-125在体外复性折叠成可溶性的HLA-A*2402抗原肽复合物单体,经BirA酶作用并通过凝胶过滤层析法纯化复合物单体,分别将复合物单体与藻红蛋白标记的链霉亲和素按一定比例耦合构建成2种HBV抗原肽四聚体。最后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Dot-ELISA和ELISA检测显示获得了2种具有天然构象的生物素化的HBV抗原肽-HLA-A*2402复合物单体。结论:构建的2种四聚体可以检测乙型肝炎感染者体内特异性的CTL。
杨新星郝友华宋娜陈玲刘贽杨东亮
关键词:T淋巴细胞生物素化
武汉地区婴儿肝病综合征病原分析及细胞免疫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武汉地区婴儿肝病综合征的主要致病因素及相应的细胞免疫特征。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32例肝病综合征患儿血清病毒抗体,测定项目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HSV)以及风疹病毒(RV),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免疫荧光法检测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与患儿ALT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病原学检查以巨细胞感染最多见,占26.5%,其次是HSV感染,占1.5%;CMV—IgM(+)患儿中ALT值异常(ALT〉40U/L)者占91.4%,且其CD4^+淋巴细胞绝对数升高而百分比降低,CD8^+淋巴细胞绝对数和百分比均升高,CD3^+淋巴细胞绝对数升高,CD4^+/CD8^+比值显著降低,与同龄健康婴儿及CMV—IgM(-)组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结论巨细胞病毒是婴儿肝病综合征的重要致病因子,小儿感染CMV肝炎后细胞免疫功能处于相对抑制状态,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可作为判断病情轻重及预后的辅助指标。
王佳宋娜陈莎邱艳艾洪武
关键词:人巨细胞病毒T淋巴细胞亚群流式细胞仪
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法对婴幼儿CMV感染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核酸扩增(FQ-PCR)方法对婴幼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用FQ-PCR检测疑似CMV感染的206例婴幼儿尿液的CMV-DNA,同时用ELISA法检测血中CMV-IgG和CMV-IgM。并对其中的121例CMV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FQ-PCR检测出117例CMV-DNA阳性,阳性率为56.79%(117/206);ELISA检测CMV-IgM和IgG的阳性率分别为49.02%(101/206)和92.23%(190/206)。121例CMV感染病例中以肝脏受累发生率最高(38.84%),其次是呼吸系统(31.40%)、泌尿系统(15.70%)、血液系统(9.09%)及消化系统(4.95%)。结论 FQ-PCR检测对CMV感染的诊断有重要作用,且CMV感染对婴幼儿的影响广泛,以肝脏和呼吸系统受累为主。
宋娜王佳吴旗艾洪武游上游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感染婴幼儿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基因突变谱与预后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基因突变谱,并探讨其对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武汉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249例初诊ALL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靶向特异性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技术获得基因突变谱数据,并分析其与ALL患儿预后的相关性。结果:249例患儿中B-ALL 227例(91.2%),T-ALL 22例(8.8%);178例(71.5%)患儿检测发现基因突变,其中85例(34.1%)患儿存在≥3种基因突变。突变率较高的基因依次为NRAS(23.7%)、KRAS(22.9%)、FLT3(11.2%)、PTPN11(8.8%)、CREBBP(7.2%)、NOTCH1(6.4%),其中KRAS、FLT3、PTPN11、CREBBP突变主要在B-ALL中检出,而NOTCH1、FBXW7突变主要在T-ALL中检出。与B-ALL比较,T-ALL患儿基因突变发生率更高(χ^(2)=5.573,P<0.05),且更容易发生基因共突变(P<0.05)。伴TP53突变的患儿预计4年无事件生存(EFS)率(47.9%vs 88.5%,P<0.001)以及OS率(53.8%vs 94.1%,P<0.001)显著低于不伴有TP53突变的患儿,NOTCH1突变较无突变者初诊时更易发生高WBC增多血症(128.64×10^(9)/L vs 8.23×10^(9)/L,P<0.001),伴NOTCH1突变的患儿4年EFS率低于无突变组(71.5%vs 87.2%,P=0.037)。结论:儿童ALL普遍存在基因突变,TP53和NOTCH1突变是儿童ALL不良结局的有力预测因子,NGS有助于发现基因突变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陈燕祁闪闪丁丽丽杜宇宋娜王卓杨李孙鸣熊昊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基因突变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