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枫林
- 作品数:3 被引量:23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脂饮食对NAFLD模型大鼠肠道菌群及血清LPS水平的影响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模型大鼠肠道菌群及血清内毒素(LPS)水平的变化,探讨肠道菌群改变及LPS血症在NAFL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脂组,对照组以普通饮食饲养,高脂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于实验第16周末处死大鼠,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电镜观察两组大鼠肝脏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LPS、白介素(IL)-1β、IL-18水平的变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粪便大肠杆菌和乳酸杆菌的表达水平。结果高脂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脂组大鼠血清LPS、IL-1β、IL-18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脂组大鼠的的大肠杆菌显著升高,而乳酸杆菌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LPS水平与大肠杆菌量存在相关性。结论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模型大鼠存在LPS血症和肠道菌群的改变,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及粪便菌群的改变在NAFLD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程靖李枫林张宝管石侠侯丽丽蒋建华
- 关键词:高脂饮食非酒精性脂肪肝肠道菌群内毒素
-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IL-1β、IL-18、TNF-α水平的变化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探讨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n=12)及对照组(n=12),造模组予以高脂饲料喂养,对照组予以普通饲料喂养。分别于实验第4、8周各处死6只大鼠。生物化学法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IL-18、TNF-α,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肝脏病理变化。结果与同期对照组比较,造模组的大鼠体重、肝湿重及肝指数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同期对照组比较,造模组的ALT、AST、TC、TG高,HDL-C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和8周的IL-1β、IL-18、TNF-α水平均较同期的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造模组有轻-中度的脂肪变性,电镜下造模组可见大小不等的脂滴。结论喂食高脂饲料8周成功的建立了NAFLD大鼠模型。其中IL-1β、IL-18、TNF-α可作为肝细胞损伤的标志因子,在肝脏脂肪变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
- 李枫林张宝管石侠侯丽丽程靖蒋建华
- 关键词:高脂饮食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8
- 高脂饮食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模型大鼠肠道短链脂肪酸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大鼠模型血脂及肠道短链脂肪酸的变化,探讨肠道短链脂肪酸改变在NAFLD发病过程中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1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高脂组,对照组以普通饮食饲养,高脂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于喂养8周末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两组大鼠肝脏病理改变,并检测血清脂质的变化,气相色谱分析法测定两组大鼠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变化。结果高脂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139.6±17.29)U/L比(37.67±5.28)U/L]、谷草转氨酶[(367±49.36)U/L比(97.67±13.92)U/L]、三酰甘油[(0.83±0.08)mmol/L比(0.60±0.04)mmol/L]、总胆固醇[(6.34±0.53)mmol/L比(1.77±0.29)mmol/L]、极低密度脂蛋白[(0.31±0.03)mmol/L比(0.22±0.01)mmol/L]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脂组粪便乙酸、丙酸和总短链脂肪酸(SCFA)水平明显降低[(0.16±0.03)ng/μl比(0.21±0.04)ng/μl;(0.05±0.01)ng/μl比(0.08±0.01)ng/μl;(0.25±0.05)ng/μl比(0.33±0.05)ng/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模型大鼠肠道SCFA含量明显减少,粪便SCFA的监测对NAFLD的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程靖李枫林张宝管石侠侯丽丽蒋建华
- 关键词:高脂饮食非酒精性脂肪肝短链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