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琳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天津农学院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凝集素
  • 2篇牛蛙
  • 2篇免疫
  • 1篇动态显像
  • 1篇疫苗
  • 1篇生物分布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活性
  • 1篇体内生物分布
  • 1篇配体
  • 1篇显像
  • 1篇离子
  • 1篇免疫原性
  • 1篇免疫原性分析
  • 1篇免疫增强
  • 1篇免疫增强作用
  • 1篇聚肌胞
  • 1篇聚肌胞苷酸
  • 1篇口蹄疫
  • 1篇活性

机构

  • 3篇天津农学院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天...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天津瑞普生物...

作者

  • 3篇朱琳
  • 2篇胡烨
  • 2篇金天明
  • 2篇赵瑞利
  • 2篇马吉飞
  • 2篇刘梦月
  • 2篇魏冰
  • 1篇王选
  • 1篇李建军
  • 1篇刘鉴峰
  • 1篇申杰
  • 1篇陈文娟
  • 1篇刘珊珊

传媒

  • 1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牛蛙凝集素生物学活性及其小鼠体内组织靶向性分布被引量:1
2016年
通过筛选牛蛙皮肤cDNA文库得到牛蛙凝集素Catesbeianalectin,相对分子质量仅为1 465.8,是目前已知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凝集素,且具有很强的凝集红细胞及病原细菌作用。利用CD检测牛蛙凝集素的二级结构为典型的PPⅡ螺旋。为了探究牛蛙凝集素Catesbeianalectin的体内组织靶向性分布规律,对其进行了放射性同位素125I标记,通过尾静脉注射、腹腔注射及灌胃3种方式给药,并于随后进行既定时间点动态显像、采血及各组织中放射性强度的测量。同位素标记Catesbeianalectin的标记率为97.3%,放化纯度为99.3%,在体外和体内模拟试验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理想的体内分布特征。采用尾静脉注射125I-Catesbeianalectin时,肝脏、脾脏和肺脏中放射性凝集量最高,且主要通过肝脏代谢;采用灌胃及腹腔注射125I-Catesbeianalectin时,胃及脾脏中放射性凝集量最高且,主要通过胃代谢;3种途径给予125I-Catesbeianalectin后,均不能通过血脑屏障,静脉注射是该药物较好的给药途径,为进一步研究牛蛙凝集素Catesbeianalectin的靶向载体作用提供基础。
朱琳赵瑞利刘珊珊马吉飞金天明刘鉴峰胡烨刘梦月
关键词:生物学活性^125I标记动态显像体内生物分布
新牛蛙凝集素Catesbeianalectin的免疫原性分析及其特异性糖基配体的筛选
2016年
目的分析新发现的牛蛙凝集素Catesbeianalectin的免疫原性,并筛选其体外特异性结合的糖基配体。方法多肽合成牛蛙凝集素Catesbeianalectin,利用圆二色谱(circular dichroism,CD)检测其二级结构。分别用牛蛙凝集素、麦胚凝集素(wheat germ lectin,WGA)、卵清蛋白(ovalbumin,OVA)免疫BALB/c小鼠,检测血常规与血清效价,分析牛蛙凝集素的免疫原性。表面等离子共振成像(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imaging,SPRi)技术筛选30多种与牛蛙凝集素特异性结合的糖基配体。结果牛蛙凝集素Catesbeianalectin为聚脯氨酸2型(PPⅡ)螺旋结构。OVA包被浓度为0.25μg/ml时,小鼠平均血清效价为1∶200;WGA包被浓度为0.008μg/ml时,小鼠平均血清效价为1∶1 600,牛蛙凝集素Catesbeianalectin包被浓度为80μg/ml时,小鼠血清平均效价为1∶25。当30种单糖以浓度5 mmol/L固定于芯片,牛蛙凝集素Catesbeianalectin以浓度0.4 mg/ml通过固定于芯片的糖表面时,主要与半乳糖基和含有半乳糖基的多糖作用。结论牛蛙凝集素Catesbeianalectin免疫原性较低,为S-型凝集素,体外可与带有半乳糖基的多糖结合,为进一步研究牛蛙凝集素Catesbeianalectin的药物靶向载体作用奠定了基础。
赵瑞利朱琳金天明王选魏冰马吉飞申杰胡烨刘梦月
关键词:免疫原性
Th表位肽与聚肌胞苷酸对猪O型口蹄疫合成肽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Th表位肽和聚肌胞苷酸[Poly(I:C)]2种免疫增强剂对猪O型口蹄疫合成肽抗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增强作用。[方法]将上述2种免疫增强剂分别与O型口蹄疫病毒(FMDV)合成肽抗原混合乳化,分组免疫Balb/c小鼠,分别在免疫后7、14、21和28 d检测小鼠血清中的VP1抗体、IL-4和IFN-γ水平,以及脾脏中T淋巴细胞转化率及脾脏组织形态变化。[结果]免疫后14 d Th表位肽疫苗组和Poly(I:C)疫苗组血清VP1抗体水平显著高于普通疫苗组(P<0.05),免疫后28 d Th表位肽疫苗组显著高于Poly(I:C)疫苗组和普通疫苗组(P<0.05)。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显示:免疫后14、21 d Th表位肽与Poly(I:C)疫苗组IL-4含量显著高于普通疫苗组(P<0.05),免疫后14 d Th表位肽疫苗组IFN-γ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免疫后21 d Th表位肽与Poly(I:C)疫苗组IFN-γ含量显著高于普通疫苗组(P<0.05)。Th表位肽与Poly(I:C)均可使试验小鼠脾脏白髓区增大,着色加深,动脉周围淋巴鞘胀大,Poly(I:C)疫苗组淋巴细胞增殖系数显著高于其他各试验组(P<0.05)。[结论]Th表位肽和Poly(I:C)对猪O型口蹄疫合成肽抗原均有显著免疫增强作用,而Th表位肽可延长体液免疫持续时间。
魏冰陈文娟朱琳李建军吕传忠任东兴陈庚付旭彬
关键词:聚肌胞苷酸合成肽疫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