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燕

作品数:11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历史地理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建筑科学
  • 4篇历史地理
  • 3篇艺术

主题

  • 3篇建筑
  • 2篇遗址
  • 2篇文物
  • 2篇历史建筑
  • 2篇古建
  • 2篇古建筑
  • 2篇盖层
  • 1篇地景
  • 1篇岩相
  • 1篇岩相学
  • 1篇有效面积
  • 1篇粘结
  • 1篇植物
  • 1篇如画
  • 1篇石质
  • 1篇石质文物
  • 1篇示数
  • 1篇丝绸之路
  • 1篇天工开物
  • 1篇天然水

机构

  • 9篇同济大学
  • 2篇浙江德赛堡建...
  • 1篇温州职业技术...
  • 1篇北京建工建筑...

作者

  • 9篇钟燕
  • 6篇戴仕炳
  • 3篇陆地
  • 1篇陈彦

传媒

  • 2篇文物保护与考...
  • 1篇建筑学报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建筑师
  • 1篇建筑科技
  • 1篇艺术品鉴

年份

  • 3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一种定量测定屋面瓦透水率的装置及测定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量测定屋面瓦透水率的装置,包括底座和圆形管,所述圆形管固定位于所述底座的中央位置。一种所述装置定量测定屋面瓦透水率的方法:将待测样品进行清理后烘干至恒重,冷却,将所述定量测定屋面瓦透水率的装置采用密封材...
戴仕炳沈子美钟燕
文献传递
基于海丝文化交流视野下的宁波梅园石价值研判——兼论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梅园石质文物
2018年
梅园石自晋朝开采,便以适用于建筑和工艺用材而著称。从唐代开始,梅园石常作为寺庙建筑的用材,其开发利用在南宋达到顶峰,不仅用于宁波地区,还通过海上贸易,出口海外。到清代,鄞江梅园村附近的梅园石已接近枯竭。梅园石可谓见证海上丝绸之路千百年来繁荣兴旺的载体之一。从岩相学的特征对梅园石和小溪石进行了深入辨析,提出保国寺石质文物哪些属于梅园石。建议对梅园石作为文化遗产进行严格的界定,对其分布范围进行调查,进一步深入挖掘文化价值。
符映红钟燕戴仕炳
关键词:岩相学海上丝绸之路
明《天工开物》之“风吹成粉”工法初步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1637年(明崇祯十年)出版的《天工开物》记录了我国古代建筑石灰的消解采用"置于风中,久自吹化成粉"的工艺,"用以砌墙石,则筛去石块,水调黏合"。为复配"风吹成粉"工法并研究采用这种工法得到的石灰性能,实验采用传统立窑对源自浙-皖交界处原材料"青石"烧制而成的生石灰使用"风吹法"消解,并参照现代标准BS-EN-459-2015等相关检测方法进行性能研究。结果发现"风吹法"消解的石灰含有水硬性组分如硅酸二钙等,并具有凝结时间短、强度适中等特点。研究表明,"风吹"20~30天左右得到的石灰性能相当于欧洲标准的天然水硬石灰NHL1或NHL2。研究还表明,"风吹成粉"的石灰可以用作砌筑、修复、注浆等粘合剂,其快凝等特性非常有利于湿冷环境下的施工。若对文献、明及以前的建筑进一步考证并采取系统全面的深化研究,有望考证出我国380年前的明朝对天然水硬石灰消解及应用技术的掌握程度,并开发出融合中华传统智慧的文物建筑保护材料。
戴仕炳钟燕胡战勇石登科
关键词:天工开物文物保护
牺牲性保护在南方历史清水墙材料修复中的应用——以浙江大学之江校区钟楼立面修复为例被引量:1
2018年
南方地区历史建筑清水墙受南方地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影响呈现出独特的劣化病害特征。以杭州市浙江大学之江校区钟楼为例,通过对其清水墙的病害特征、病害机理分析,提出牺牲性保护修复材料体系的方案,包括清洁、牺牲性修复、满足使用功能的憎水保护等等。
何政钟燕王冰心戴仕炳
关键词:历史建筑清水墙
历史建筑的材料病理诊断、修复与监测前沿技术被引量:12
2017年
20世纪中期,历史建筑保护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现代的科学保护观念随之普及开来。对于历史建筑保护,应遵循由历史建筑保护相关国际宪章衍生而来的规范化流程:现场病害勘察与诊断基础上的方案设计,实验评估后的保护修复与实施,修复后的持续监测、评估与维护。近年来,为打造国家文化软实力,传承和保护民族传统,我国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在历史文物的保护和修缮工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文章就我国在历史建筑的材料病理诊断、修复与监测方面所取得的进展进行回顾总结,并探讨在科学保护与修复历史建筑的实际操作中所遇到的困难与矛盾,希望通过对历史建筑的科学保护,为传承我国的千年古文明作出贡献。
戴仕炳钟燕
关键词:历史建筑保护文化传承
如画、老化价值、古锈和梁思成的“整旧如旧”
梁思成先生倡导的“整旧如旧”既是中国建筑遗产保护界的常用概念之一,也是一个至今仍常被误解、误用概念.本文意在从拉斯金的“如画”、李格尔的“老化价值”和布兰迪的“古锈”出发,基于西方的建筑保护语境重新审视梁公的整旧如旧思想...
陆地钟燕
关键词:建筑遗产保护
中国南方气候环境下“软盖层”保护的模拟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软盖层"保护遗址墙体是目前盛行于英格兰和苏格兰,且为中欧和北欧认可的一种保护技术。"软盖层"保护技术符合我国建设遗址公园的保护技术需求,根据苏格兰的研究报告推测"软盖层"保护技术适合在中国沿海域范围气候环境下应用。该项研究是对"软盖层"保护技术应用于安徽宣城广教寺遗址公园保护与展示工程实施可能性所做的模拟实验,实验地点于上海同济大学,实验周期为一年。实验方法为将两堵模拟实验墙分为四等部分,一部分墙头覆盖砖块模拟硬盖层保护和另外三部分墙头覆盖三种不同的植被(景天科植被、马尼拉草、四季青草)模拟软盖层保护,通过安装在各不同盖层下的温度数据记录仪每半小时采集的温度变化数据,通过手持式湿度仪于每月采集墙体的湿度数据,结合图像记录等方式采集每月墙体的表观变化和植被的生长情况变化。通过一年的实验研究及数据分析表明,在中国南方地区气候环境下,"软盖层"对墙体的保护效果主要体现在极端气候环境下。同时,"软盖层"在夏季对墙体的除湿功效显著,而且在冬季并没有增加墙体湿度的副作用。实验结果还表明,草的选择对"软盖层"的功效影响颇大,建议在进一步研究中需要寻找更适用作"软盖层"的植被和土壤。
钟燕刘雨涵戴仕炳刘政汤羽扬
关键词:遗址
借自然之手的保护:用于砖石遗址墙体保护的软盖层被引量:3
2016年
植物的存在对遗址保护具有破坏作用并非是一个准确的判断。文章介绍了应用植被对砖石遗址墙体进行保护的软盖层保护技术,并讲述了该项研究的始末缘由。通过阐述分析软盖层的保护原理及相关技术问题,指出倡导科学保护的当代,保护决策实则受保护理念支配。
钟燕陆地陈彦
关键词:遗址植物
新形势、新任务和新策略:《瓦莱塔原则》的诞生背景及其核心概念解析被引量:7
2017年
旨在取代《华盛顿宪章》的《关于历史城镇和城区维护和管理的瓦莱塔原则》(简称《瓦莱塔原则》)是历史城镇和城区保护领域的一份划时代文件。本文旨在从解析该文件的产生背景入手,使我们更清晰地理解其所面对的挑战和旨在解决的问题。该文件是近年来前所末有丰富辩论的结晶,隐含着丰富的内容,其正文容置达到了《华盛顿宪章》的4倍多,因此本文选择了分析维护(safeguarding)与保护(Conservation)、地景(landscape)与城镇景观(townscape)这两对非常容易被中文读者混淆的核心概念,以便集中揭示该文件在保护对象、范围和尺度方面的重大扩展,以及保护理念和措施的变化,即前所未有地强调整体保护、变化管理和监测规划。
陆地钟燕
关键词:变化管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