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臧雪莲

作品数:12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锦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关节炎
  • 4篇性关节炎
  • 4篇类风湿
  • 4篇风湿
  • 3篇疗效
  • 3篇临床疗效
  • 3篇类风湿性
  • 3篇类风湿性关节...
  • 3篇风湿性
  • 3篇风湿性关节炎
  • 2篇电针
  • 2篇痛风
  • 2篇秋水仙碱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心脏
  • 1篇信号
  • 1篇信号抑制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机构

  • 10篇锦州市中心医...
  • 1篇辽宁医学院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作者

  • 11篇臧雪莲
  • 3篇鞠延玲
  • 3篇张丽颖
  • 3篇赵旭
  • 1篇童健尔
  • 1篇宋小峰
  • 1篇朱国伟
  • 1篇张宝国

传媒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贵州医药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药物经济...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07
  • 1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甲氨蝶呤联合刺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刺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6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电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程。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9.8%,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采用甲氨蝶呤联合刺针治疗,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采用甲氨蝶呤的疗效。
臧雪莲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电针甲氨蝶呤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MBL MASP-2和DKK-1水平变化与患者预后相关性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MBL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2(MASP-2)和Dickkopf-1蛋白(DKK-1)水平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194例RA患者和102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检测入院时血清MBL、MASP-2和DKK-1水平,同时根据28个关节疾病活动评分(DAS28)将患者分为轻度组83例、中度组62例和重度组49例,按指南对RA患者给予达标治疗并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达标组129例和未达标组65例,比较各组血清MBL、MASP-2和DKK-1水平,同时分析其对DAS28评分的影响和对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MBL和MASP-2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DKK-1水平高于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血清MBL和MASP-2逐渐降低,血清DKK-1水平和DAS28评分逐渐升高;达标组血清MBL和MASP-2水平高于未达标组,血清DKK-1水平低于未达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MBL和MASP-2水平为影响DAS28评分的重要因素(P<0.05)。血清MBL和MASP-2水平与RA治疗效果存在密切联系,RA治疗未达标的logistics回归模型为Y=12.573-0.722×血清MBL-0.090×血清MASP-2+0.792×血清DKK-1。血清MBL、MASP-2、DKK-1及三者联合检测预测RA疗效的AUC分别为0.896、0.825、0.693和0.958,敏感度分别为72.09%、67.44%、80.62%和89.15%,特异度分别为90.77%、81.54%、52.31%和90.77%。结论:RA患者血清MBL和MASP-2水平明显降低,血清DKK-1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病情变化密切相关,可为评估疗效和预后提供参考。
臧雪莲鞠延玲赵旭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大鼠肾发育中CD95的表达
2015年
目的 探讨大鼠肾发育中死亡受体(DR)CD95的表达规律。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与蛋白质印迹法对大鼠肾发育中CD95的表达进行定性和定量观察。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在肾发育早期,CD95的阳性细胞主要表达在肾深层皮质区的近端小管,随着发育的不断进行,CD95的表达逐渐扩展到整个肾皮质区的近端小管,而远端小管的表达十分微弱;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CD95蛋白在胚胎期表达微弱,从出生后1~5 d逐渐升高,但变化幅度不大,在出生后7 d又迅速升高。结论 CD95介导的DR凋亡途径在肾发育中,尤其是在近端小管的生长和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肾发育后期细胞凋亡的主要调节机制。
臧雪莲宋小峰
关键词:CD95近端小管
miR-330-5p负性调控ADAM17基因抑制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间质转化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HCMEC)间质转化(EndMT)过程中miR-330-5p和ADAM17基因的表达,阐明miR-330-5p对EndMT的影响。方法培养HCMEC,应用TGF-β1诱导后,利用免疫荧光化学检测CD3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细胞中的表达。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miR-330-5p和ADAM17基因的配对关系进行预测。脂质体2000转染miR-330-5p模拟物后,Real-time PCR检测miR-330-5p、ADAM17和α-SMA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ADAM17和α-SMA蛋白的表达。结果光镜下可见诱导后细胞由鹅卵石形态变为长梭形,免疫荧光化学显示诱导前有强烈的CD31表达,诱导后出现α-SMA的高表达。生物信息学软件TargetScan和miRanYda显示miR-330-5p和ADAM17基因二者靶向配对良好。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均表明过表达miR-330-5p能够降低ADAM17和α-SMA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论 miR-330-5p通过下调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中ADAM17基因的表达,进而抑制TGF-β1诱导的EndMT。
鞠延玲朱国伟赵旭臧雪莲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索更多有助于早期确立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的客观指标,以期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方法:对门诊有关节痛,并愿意接受抗CCP抗体检查的患者,病房住院结缔组织病(CTD)患者,静脉采血4毫升,送检验科。应用德...
张丽颖臧雪莲牛微微
文献传递
通滞苏润江胶囊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通滞苏润江胶囊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的抗炎作用。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月就诊锦州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20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一组给予通滞苏润江胶囊,另一组给予秋水仙碱...
张丽颖臧雪莲张宝国
关键词:痛风关节炎通滞苏润江胶囊秋水仙碱
布美他尼通过PERK/EIF-2a/ATF4信号抑制内质网应激减轻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元损伤
2022年
目的探讨布美他尼抑制内质网应激减轻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机制研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布美他尼组,每组10只。通过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检测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梗死体积;检测脑组织含水量;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元标记物NeuN的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葡萄糖调控蛋白78(GRP78)、C/EBP同源蛋白(CHOP)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胰腺内质网激酶(PERK)、真核细胞起始因子2α(EIF-2α)、磷酸化PERK(p-PERK)、磷酸化EIF-2α(p-EIF-2α)和转录激活因子4(ATF4)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布美他尼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降低,神经元NeuN数量明显增加,GRP78、CHOP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并且p-PERK、p-EIF-2α和ATF4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结论布美他尼能够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元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ERK/EIF-2α/ATF4信号通路、抑制内质网应激有关。
赵旭鞠延玲臧雪莲童健尔戚芳
关键词:布美他尼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元损伤内质网应激
电针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索电针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甲氨喋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60d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理化指标血沉、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治疗前后的血沉分别为(76.26±8.14)mm/h,(35.32±8.24)mm/h,类风湿因子分别为(495.82±100.03)U/m L,(321.12±106.64)U/m L,C反应蛋白分别为(40.72±7.35)mg/L,(18.39±8.25)mg/L;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2%,治疗前后的血沉分别为(76.35±8.23)mm/h,(48.08±7.99)mm/h,类风湿因子分别为(499.03±118.12)U/m L,(356.62±113.04)U/m L,C反应蛋白分别为(40.90±7.51)mg/L,(25.32±7.91)mg/L;两组患者治疗后进明显改善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观察组各理化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实施电针联合甲氨喋呤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应用甲氨喋呤。
臧雪莲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电针甲氨喋呤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80例回顾性分析
进一步了解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发病形式、首发症状及临床特点。对我院2002—2006年收住院的80例 pSS 患者的首发症状、临床特点等进行临床分析。其中男性3 例,女性77例,年龄24~67岁,<40岁52例,>...
张丽颖臧雪莲
文献传递
痛风急性发作患者采用不同剂量秋水仙碱治疗的不良反应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秋水仙碱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72例痛风急性发作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B组、C组,各24例。A组采用0.5 mg秋水仙碱,B组采用1.0 mg秋水仙碱,C组采用1.5 mg秋水仙碱,均治疗4周。比较三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C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95.83%,均显著高于A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1.0 mg秋水仙碱3次/d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患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临床价值更高。
臧雪莲
关键词:痛风急性发作秋水仙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