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随访
  • 1篇转归
  • 1篇稳定斑块
  • 1篇颅内
  • 1篇颅内静脉
  • 1篇颅内静脉窦
  • 1篇颅内静脉窦血...
  • 1篇脑血
  • 1篇脑血管
  • 1篇脑血管病
  • 1篇内静脉
  • 1篇颈动脉
  • 1篇颈动脉不稳定...
  • 1篇静脉

机构

  • 2篇吉林大学中日...

作者

  • 2篇杨宏
  • 2篇吴淼
  • 1篇王捷
  • 1篇鲁杨
  • 1篇郑昭时
  • 1篇邢影
  • 1篇朱美娜
  • 1篇蒋立军

传媒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颈动脉不稳定斑块转归的临床观察及随访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普罗布考对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作用。方法对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于该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筛查,其中110例发现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并接受中长期口服药物治疗,于3、6个月进行随访,110例患者中48例接受PAS三联药物治疗(阿司匹林100 mg 1次/d,阿托伐他汀20 mg 1次/d,普罗布考500 mg 2次/d),36例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26例未坚持按医嘱服药。分别比较治疗前、3、6个月时超声结果。结果 3个月随访110例患者中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完全转化为稳定斑块或斑块消失的有3例,转化为混合斑块的22例,不稳定斑块共85例(未治疗组有2例有新发不稳定斑块形成);6个月随访完全转化为稳定斑块或斑块消失的有22例,转化为混合斑块的29例,不稳定斑块的59例(未治疗组有4例有新发不稳定斑块形成);6个月内PAS组和未治疗组各有2例出现症状性脑梗死。结论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向混合斑转化的时间约3个月,转化为稳定斑块的时间约6个月或更长时间;PAS三联药物,对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治疗效果可促进脑梗死患者颈部不稳定斑块向混合斑块和稳定斑块转化。
吴淼杨宏鲁杨蒋立军王捷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不稳定斑块脑血管病
颅内静脉窦血栓的影像学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5年
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最早于1825年由Ribes报道,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脑血管病,由多种病因所致的脑静脉系统狭窄或闭塞,颅内静脉回流受阻,伴随颅内压增高为特点的神经系统疾病,约占所有脑卒中的0.5%〔1〕,以中青年人多见,病因复杂,且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被临床医师漏诊或误诊。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CVST逐渐得到早期诊断及治疗,病死率已有所下降。
朱美娜邢影吴淼郑昭时杨宏
关键词:颅内静脉窦血栓影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