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发庭

作品数:35 被引量:96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经济管理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政治法律
  • 2篇哲学宗教
  • 2篇农业科学
  • 2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生态
  • 8篇生态文明
  • 6篇低碳
  • 4篇低碳技术
  • 3篇低碳发展
  • 3篇意蕴
  • 3篇生态技术
  • 3篇生态价值观
  • 3篇能源
  • 3篇农业
  • 3篇农业发展
  • 3篇绿色农业
  • 3篇绿色农业发展
  • 3篇可持续发展
  • 3篇价值观
  • 2篇低碳经济
  • 2篇政党
  • 2篇中国共产党
  • 2篇能源结构
  • 2篇能源战略

机构

  • 19篇中共中央党校
  • 14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中共济宁市委...
  • 1篇宁波市委

作者

  • 32篇杨发庭
  • 4篇钱俊生
  • 2篇赵建军
  • 2篇刘长利
  • 1篇张雅静
  • 1篇杨岳飞
  • 1篇卢旭东

传媒

  • 2篇理论与现代化
  • 2篇第十五届中国...
  • 1篇学术交流
  • 1篇中国党政干部...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图书与情报
  • 1篇毛泽东思想研...
  • 1篇理论与改革
  • 1篇城市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长江论坛
  • 1篇中共山西省委...
  • 1篇宁夏党校学报
  • 1篇学术论坛
  • 1篇学术探索
  • 1篇中共青岛市委...
  • 1篇创新科技
  • 1篇内蒙古统战理...
  • 1篇大连干部学刊
  • 1篇浙江工贸职业...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1
  • 1篇2017
  • 9篇2016
  • 2篇2014
  • 4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推进中国绿色发展的必要性及路径被引量:12
2011年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2002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绿色发展,必选之路》,首次提出在中国应当选择绿色发展之路。所谓绿色发展之路,就是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与协调,即更加积极的、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绿色发展与以往“先污染、后治理”的“黑色发展”不同,它既追求经济发展,又要求防止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不可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源。
赵建军杨发庭
关键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
绿色发展:锡林郭勒盟林牧业生态转型之路
面对草原退化和生态恶化,走绿色发展之路是林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锡林郭勒盟林牧业生态转型,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国家启动的包括锡林郭勒盟在内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为锡林郭勒盟林牧业生态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锡林郭勒...
张雅静杨发庭
关键词:绿色经济生态转型资源管理
文献传递
绿色发展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及实践指向被引量:1
2016年
绿色发展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是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的战略选择,是推进生态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绿色发展仍面临经济基础薄弱、制度保障还不健全、精神文化发展滞后于绿色发展等现实困境,因此在实践中必须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基本前提,以绿色制度体系为根本保障,以绿色技术创新为坚强支撑,以绿色消费文化为重要引擎,努力建设"绿色中国"。
杨发庭刘长利
关键词:价值意蕴实践指向
科技驱动低碳发展的政策引领
2012年
全球日益严重的资源衰竭、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制约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低碳发展已成大势所趋,低碳科技则是驱动低碳发展的关键手段。低碳科技将颠覆以化石能源为基石的工业文明发展模式,带来能源利用方式的全新革命。而发展低碳科技,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领。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的引导、规范、制约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低碳发展。
杨发庭
关键词:低碳能源利用方式资源衰竭能源短缺环境污染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意蕴初探被引量:11
2021年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意蕴主要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发展理念,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宗旨精神,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原则,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视野。
杨发庭
关键词:理论意蕴
技术与制度:决定抑或互动被引量:4
2016年
技术与制度是人类文明的两个重要维度。在技术与制度的关系上,出现了技术决定论、制度决定论、技术与制度互动三种争论。技术与制度的关系是复杂的,单纯的技术决定论和制度决定论都没有充分揭示问题。技术与制度的良性互动和集成优化,能够产生强大的互动力,不断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技术与制度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是二者分别保持活力的根本条件。它们之间张力的协调,是其走向良性互动的必要条件。
杨发庭
关键词:技术决定论制度决定论
“两创”视阈中政德教育的价值意蕴和时代契合
2023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有独特的价值体系,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思想,是坚定文化自信历史自信的重要支撑,是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补足精神之钙的精神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刘长利杨发庭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理想信念文化自信价值体系
生态价值观与生态文明构建
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确立生态价值观。自然资源是有价值的,生态环境是有价值的。这种价值首先决定于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有用性,其价值的大小,则取决于它的稀缺性和开发利用条件。在人和自然环境组成的世...
杨发庭钱俊生
关键词: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生态价值生态文明
确立生态价值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
从人类生产与生活的良性循环的角度出发,必须对自然资源的价值、生态系统的价值加以研究,建立新的评价标准和价值体系,这样才能使有限的资源达到永续利用,以保持生态平衡。当前,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已得到全...
钱俊生杨发庭
关键词:生态系统价值体系社会结构理论资源利用率
文献传递
生态危机:特征、根源及治理被引量:1
2016年
工业革命以来,人们疯狂掠夺自然、攫取财富,肆无忌惮地污染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导致人与自然的尖锐冲突,引起生态危机。生态危机具有人为性、潜伏性和全球性等主要特征,价值异化、技术异化、制度异化、消费异化等是生态危机的根源。生态危机使人们开始深刻反思工业革命,积极进行生态危机的治理。生态危机的治理需要进行全面、整体、系统的顶层设计,绿色观念是生态危机治理的基础,技术创新是生态危机治理的支撑,制度建设是生态危机治理的保障,法律法规是生态危机治理的硬约束,文化塑造是生态危机治理的软环境。
杨发庭
关键词:生态危机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