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导管
  • 1篇导管相关
  • 1篇导管相关感染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注射
  • 1篇胰岛素注射部...
  • 1篇中国老年人
  • 1篇社会隔离
  • 1篇透明敷料
  • 1篇重症
  • 1篇重症监护
  • 1篇重症监护病房
  • 1篇注射
  • 1篇注射部位
  • 1篇卫生质量
  • 1篇明敷
  • 1篇老年
  • 1篇老年人
  • 1篇护士

机构

  • 4篇暨南大学附属...
  • 2篇暨南大学

作者

  • 4篇杨涛
  • 3篇陶胜茹
  • 1篇陈庆玲
  • 1篇余广超
  • 1篇黄洁微
  • 1篇周燕
  • 1篇杨涛
  • 1篇代蕊
  • 1篇何金爱
  • 1篇余艳梅
  • 1篇余浩辉

传媒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老年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PICC透明敷料更换频率对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探讨肿瘤科患者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透明敷料不同更换频率对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的影响,为选择合适的透明敷料更换频率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肿瘤科留置PICC导管的120例患者,其中男76例,女44例,随机分为4组:透明敷料7、8、9、10 d组,每组患者30例,比较4组患者PICC导管相关感染发生情况.结果:120例肿瘤患者中有3例发生过敏性皮炎,其中9 d组1例、10 d组2例;16例发生导管口感染,7 d组、8 d组、9 d组、10 d组的导管口感染率分别为16.67%、13.33%、13.33%、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7,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结论:PICC透明敷料更换频率可适当延长,但不超过10 d更换一次.
杨涛杨涛陶胜茹
关键词:PICC透明敷料
重症监护病房高频接触表面环境清洁卫生质量评价方法探讨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评价荧光标记法和微生物法监测重症监护病房(ICU)高频接触表面环境清洁卫生质量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某院综合ICU和呼吸科ICU,采用荧光标记法和微生物法自2017年第3季度—2019年第2季度每季度最后一个月对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进行监测与采样,比较同时间段两种方法的监测合格率。结果2017年第3季度—2019年第2季度共进行8次监测,结果显示荧光标记清除合格率呼吸科ICU为41.62%,综合ICU为71.45%。微生物法检测合格率呼吸科ICU为45.58%,综合ICU为45.18%。呼吸科ICU荧光标记法合格率随时间逐渐增高,2017年第3季度最低,比微生物法低28.42%,2019年第1季度最高,比微生物法高24.90%;综合ICU荧光标记法合格率均高于微生物法,两种方法合格率差值为2.86%~44.66%。结论荧光标记法可以作为环境卫生清洁质量的评估标准,但需结合微生物法监测才能做到更准确,更有意义。
陶胜茹杨涛余广超余浩辉
关键词:卫生质量重症监护病房
持续质量改进在护士执行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护士执行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质量改进小组,分析胰岛素注射部位正确轮换执行不到位的原因,提出相应改进方案,设计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记录卡并使用,制定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流程,护士长及护理组长反复督查,确保护士执行胰岛素注射部位的正确轮换,比较改进前后注射部位正确轮换执行率。结果:改进后护士对住院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部位正确轮换执行率高于改进前(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护士执行胰岛素注射部位正确轮换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正确轮换的执行率,保证患者的安全。
周燕黄洁微何金爱陈庆玲余艳梅葛果杨涛
关键词:胰岛素注射注射部位
中国老年人社会隔离现状的Meta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老年人社会隔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数据库中有关我国老年人社会隔离发生率的横断面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6月,并使用Stata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横断面研究,包括9888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老年人社会隔离总发生率为24%(95%CI:20%~28%)。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老年男性和女性的社会隔离发生率分别为26%(95%CI:20%~32%)、22%(95%CI:14%~30%),年龄60~69岁、≥70岁老年人的社会隔离发生率分别为18%(95%CI:11%~25%)、29%(95%CI:21%~37%),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和大专及以上的老年人社会隔离发生率分别为29%(95%CI:18%~39%)、21%(95%CI:15%~28%)、19%(95%CI:11%~26%)、16%(95%CI:10%~23%),非在婚、在婚的老年人社会隔离发生率分别为38%(95%CI:27%~50%)、24%(95%CI:20%~28%),自评健康状况较差、一般、较好老年人的社会隔离发生率分别为56%(95%CI:23%~89%)、26%(95%CI:9%~43%)、13%(95%CI:0%~27%),未患病、患病老年人社会隔离发生率分别为21%(95%CI:17%~25%)、23%(95%CI:21%~26%),居住在农村、城镇的老年人社会隔离发生率分别为27%(95%CI:17%~37%)、21%(95%CI:18%~25%),发表年份为2020年前、2020年后的文献中老年人社会隔离发生率分别为21%(95%CI:14%~27%)、26%(95%CI:23%~29%),各亚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我国老年人社会隔离发生率较高,其社会隔离发生率受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婚姻状况、自评健康状况、患病情况以及发表年份的影响。
李秋桂陶胜茹魏静静杨涛岑文娇
关键词:社会隔离老年人META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