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育林

作品数:11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政治法律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8篇民族
  • 5篇中华民族
  • 3篇政治
  • 3篇区域自治制度
  • 3篇自治
  • 3篇自治制度
  • 3篇民族区域
  • 3篇民族区域自治
  • 3篇民族区域自治...
  • 2篇共同体
  • 1篇调适
  • 1篇对移
  • 1篇叙事
  • 1篇移民
  • 1篇遇合
  • 1篇政治过程
  • 1篇政治现象
  • 1篇政治整合
  • 1篇中共
  • 1篇中国共产党

机构

  • 10篇云南大学
  • 2篇中共云南省委...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

  • 10篇冯育林
  • 2篇张会龙
  • 1篇杨天宇
  • 1篇任江伟

传媒

  • 2篇思想战线
  • 1篇云南行政学院...
  • 1篇中国民族博览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学术探索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重庆电子工程...
  • 1篇文山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0
  • 2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思想的演变被引量:2
2016年
民族政治学视阈下的中华民族思想及其历史演变是与变化中的"中华民族"概念界说相密切联系的。中华民族思想的每一次大的发展与变化,基本都是一次关于中华民族的大讨论。围绕关于中华民族的讨论,我们可以把中华民族思想的历史演变,总结为一个缘起—发展—集结的过程。运用民族政治学的方法对中华民族思想作历时性梳理,可以使我们对中华民族思想有一个宏观把握,有助于我们对中华民族思想研究作出未来展望,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冯育林邱明红
关键词:中华民族历史演变
试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几个着力点被引量:14
2016年
在当代中国实现民族国家崛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感召下,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俨然已成为一项重大的政治社会工程,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但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并非完全是一项直线性进程的实践工程,必然会受制于国内民族关系走向和国家政治—社会结构特征的影响,以及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的阻遏。缘此,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必须慎中取进,以规避各种不利因素。沿着这样的思路,文章从历史叙事、理论建构、社会共识、上下联动等多个维度论证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的若干重要问题,以期对中华民族的一体化进程有所助益。
张会龙冯育林
关键词:历史叙事民族理论社会共识
共同体视阈下的中华民族意涵分析及其可能限度被引量:17
2017年
"中华民族"是一个被广泛运用于中国社会科学的概念。自其产生伊始,就成为社会各界竞相关注与讨论的对象。如何根据时代的变迁和国家的需要准确界定中华民族的意涵,至今仍是理论研究和民族政策制定的重大议题。一般看来,民族不过是人的类生活本质不够完善的共同体存在形式。然而,中华民族的意涵却应国家发展所需被寄予了更高的期待。从类型学角度和共同体形态分析,中华民族共同体不仅具有历史文化形态属性、社会联结属性、精神—命运属性,更具有政治建构属性。由于共同体本身固有的政治悖论,使得共同体视阈下认知中华民族,须在发掘其丰富的伦理价值和道德意涵的同时,进一步厘清其中的可能限度和内在困境,以达到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性认知目的。
张会龙冯育林
关键词:共同体中华民族
新常态下我国族际政治整合的趋向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现代多民族国家面对复杂的族际生态,必然要进行族际政治整合,当代中国亦是如此。在整个国家政治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迁的新常态下,我国的族际关系状态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现实态势均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族际政治整合活动也应当顺势调整。就此而言,中国的族际政治整合应在三个问题上有所突破,即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及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等方面。
冯育林
关键词:族际政治整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华民族实体化研究
急剧转型和快速现代化的社会,使得多元民族的族体意识逐渐被现代性地征引开来。那些原本是历史和语言共同体的文化民族,越来越具有了政治民族的某些属性,多元化不断彰显。如何通过国族实体化来整合多元性,成为一项重要且高度复杂的理论...
冯育林
关键词:民族政治中华民族实体化
文献传递
发展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五个基本向度
2016年
当代中国构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于稳固国家主权和领土,并促进各民族和谐发展,核心内容则是围绕少数民族权益保护这条主线,依照国家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在少数民族较为聚居的地方,建立少数民族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民族内部事务。可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主要含有五个要素:少数民族、自治机关、自治权、自治法规、自治地方,这五个要素构成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整体系。文章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在结构出发,试图基于五个要素,提出当下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可能方向。
冯育林任江伟杨天宇
关键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向度
对移民政治的基本思考
2020年
人类历史演进的不同阶段,产生了不同的移民模式。在“国家”这种政治社会结构出现以后,因为有了强大的公共权力存在,移民模式变得复杂化,移民行为的发生也随即与公共权力形成互动,并产生“移民政治”。移民政治产生后,因全球性移民流动风潮,受到欧美学界的大量关注和研究,中国学界则涉略不多。然而,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也日趋面临着移民性的相关问题,呼吁着对于移民政治的更多关注。为此,文章力图通过梳理移民现象的历史过程,厘定移民政治的基本内容,进而围绕移民的基本属性及移民政治的概念工具、理论范式、研究方法等维度,尝试性地提出中国移民政治研究的可能方式。
冯育林
关键词:移民政治现象政治过程
中共的自我调适与中华民族意识全面觉醒(1935~1940)
2024年
抗日救国的关键时刻,中共内生的自我调适与其中华民族意识全面觉醒具有“强相关”关系,这可以从自我调适的两个维度即组织发展与观念变革来解释。组织发展维度,中共意识到中国社会矛盾与阶级关系的结构性变化,阶级革命必须服从民族革命,据此调整二者关系,并发展成为一个兼具民族性与阶级性的“全民族的代表者”。观念变革维度,为了顺利开展民族革命,最大程度实现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中共把无产阶级国家观念转变为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力图创建一个集民族主权与人民主权为一体的“中华民族的新国家”。自我调适的两个维度不仅使中共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作为全民族代表践行现代民族国家观念,而且推进了中华民族大团结与全国革命的解放进程。
冯育林郭台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自我调适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构成部分。当代中国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决民族问题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完整体现,是时代必然和现实所需。文章也正是基于此,提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本缘由的五个方面,以此试图还原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
冯育林
关键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以族聚民:国民整合与中华民族建构的发端及遇合(1895—1925)被引量:3
2020年
中日甲午战争加速了中式天下体系的瓦解,近代中国由王朝国家转型为主权在民的民族国家。为了救亡图存,资产阶级革命、改良、立宪各派均认为,亟需提升国民程度。而时之中国人实则一盘散沙,欲论国民程度,既要促国民独立,也须促国民合群。这时,先期觉醒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从日本舶来民族主义范式,又基于中国历史创制出中华民族概念,将之视为国民合群符号的不二选择。经过资产阶级各派别的不断论说与辛亥革命等事件的催化,呈散在状态的国民逐渐被包裹到统一的民族主义中,及至化为一个以中华民族为称谓的民族共同体,促成了“国民”与“民族”在中国场景的遇合。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华民族被赋予国族形式建构,成为凝聚国民共识和展开国民动员最为重要的价值标识和政治机制。于是一条“以族聚民”的现代性逻辑,在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的革故鼎新中呈现出来,并持续影响了中国民族政治的发展演变。
冯育林
关键词:中华民族民族国家清末民初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