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患儿
  • 2篇术后
  • 1篇低龄
  • 1篇低体重
  • 1篇队列研究
  • 1篇心内直视
  • 1篇心内直视术
  • 1篇心内直视术后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病
  • 1篇心脏病患儿
  • 1篇胸外
  • 1篇胸外科
  • 1篇胸外科手术
  • 1篇营养
  • 1篇营养状况
  • 1篇营养状况调查
  • 1篇营养状态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孕前

机构

  • 5篇湖南省儿童医...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5篇焦玲
  • 3篇覃璐
  • 2篇郭浪
  • 2篇李运飞
  • 1篇杨贵红
  • 1篇秦家碧
  • 1篇邓芳

传媒

  • 3篇全科护理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当代护士(中...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风险管理在低体重低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监护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低体重低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监护的效果。[方法]将208例低体重低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10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后监护,观察组接受风险管理,对两组患儿术后监护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呼吸机通气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及监护室监护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体重低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监护工作中风险管理可大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监护效果。
焦玲李运飞覃璐
关键词:低体重低龄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监护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前后营养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前3 d、术后1个月的营养状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52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儿及其母亲的资料,调查患儿营养状况,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患儿营养状态的影响因素。结果152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前3 d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58.55%;术后1个月,失访3例,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8.93%。早产、大型室间隔缺损、合并2个及以上其他心脏畸形个数为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前3 d营养状态的危险因素,出生体重>4000 g、能量摄入充足、患儿母亲喂养知信行水平高为保护因素(P<0.05);术后并发症、早产为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后1个月营养状态的危险因素,能量摄入充足、患儿母亲喂养知信行水平高、出生体重>4000 g、月龄>24个月、纯母乳喂养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前3 d、术后1个月营养状况较差,且术前、术后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不同,护理人员应依据具体影响因素实施护理,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
孙茶荣周丽欢焦玲陈娜
关键词:膜周部室间隔缺损营养状态影响因素
小剂量镇静剂对提高小儿心内直视术后撤除机械通气的效果及护理
2018年
[目的]探讨小剂量镇静剂对提高小儿心内直视术后撤除机械通气的效果及护理。[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患儿500例,根据撤除机械通气时是否选择使用镇静剂将所有纳入病例随机分为镇静剂组和无镇静剂组各250例,两组均通过间接指令过渡撤除机械通气,无镇静剂组待患儿清醒后开始慢慢减指令通气撤除机械通气,镇静剂组在拔管前5min静脉持续泵入咪达唑仑开始慢慢减指令通气撤除机械通气,并加强此期间的护理,统计撤除机械通气过程中心率和收缩压升高过快患儿发生情况,记录撤除机械通气的成功率及重新插管率,观察撤除机械通气过程中患儿烦躁、撤除后出现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镇静剂组在撤除机械通气时心率和收缩压升高过快及烦躁发生率低于无镇静剂组(P<0.05)。[结论]撤除机械通气过程中实施适度镇静有利于减轻患儿的应激反应且不会对患儿的呼吸功能产生抑制效应;针对撤除机械通气的特点,要求护理人员从每个可能的危险因素着手对撤除后的护理安全隐患加以分析,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和措施,保证患儿围术期的安全。
郭浪覃璐焦玲
关键词:心内直视术镇静剂小剂量机械通气
围术期护理干预对小儿胸外科手术患儿康复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干预对小儿胸外科手术病人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进行开胸手术的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在围术期实行一般护理方案,而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一般护理方案的基础上予以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手术后的肺功能、胸腔引流管的拔管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家属对本次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呼吸频率、最大通气量、单位时间通气量及血氧饱和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胸腔引流管的拔管时间和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为2%,对照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为11%,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结束后,观察组全部患儿家属对本次护理表示满意,而对照组只有80%家属表示对本次护理的满意,两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胸外科手术患儿围术期实行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儿术后肺功能,缩短患儿拔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减少患儿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提高患儿家属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
覃璐郭浪焦玲
关键词:康复效果围术期护理干预护理
父母孕前体质指数与巨大儿的关联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究父母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其交互作用与巨大儿发生的关联,为孕龄夫妇体重管理及巨大儿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以2014年8月—2019年12月在7所妇幼保健医院进行孕早期产检的孕妇及其丈夫作为研究对象构建队列,并通过调查问卷,医院病历信息管理系统及随访调查收集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以及相乘交互作用模型来探究父母孕前BMI及其交互作用与巨大儿的关联以及剂量-反应关系。结果本研究队列共纳入34104对符合条件的夫妇,其中母亲孕前消瘦者4920名(占14.43%),体重正常者23925名(占70.15%),超重者4334名(占12.71%),肥胖者925名(占2.71%);孕前父亲消瘦者1442名(占4.23%),体重正常者18118名(占53.13%),超重者10592名(占31.06%),肥胖者3952名(占11.59%)。研究人群中巨大儿共1374例,发生率为4.03%(3.82%~4.24%)。在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孕前超重(RR=1.351,95%CI:1.160~1.573)和肥胖(RR=3.883,95%CI:3.164~4.765)会增加后代发生巨大儿的风险,而母亲孕前消瘦(RR=0.781,95%CI:0.643~0.950)、孕前父亲超重(RR=0.844,95%CI:0.743~0.957)会降低后代发生巨大儿的风险;剂量-反应关系分析显示母亲孕前BMI与巨大儿之间呈逐渐升高的“J”形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而孕前父亲BMI与巨大儿之间不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交互作用分析显示:孕前母亲超重/肥胖伴父亲消瘦(RR=1.966,95%CI:1.208~3.200)、母亲超重/肥胖伴父亲正常(RR=1.691,95%CI:1.422~2.010)以及母亲超重/肥胖伴父亲超重/肥胖(RR=1.577,95%CI:1.301~1.912)会增加巨大儿的风险;而孕前母亲消瘦伴父亲正常(RR=0.661,95%CI:0.503~0.868)以及母亲正常伴父亲超重/肥胖(RR=0.788,95%CI:0.683~0.908)会降低巨大儿的风险。结论父母孕前不良的BMI可能会影响后代发生巨大儿的风险,应在孕前对计划妊娠的夫妇进
杨贵红魏剑晖邓芳李运飞焦玲秦家碧
关键词:体质指数巨大儿剂量-反应关系前瞻性队列研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