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岳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艺术

主题

  • 3篇纪录片
  • 2篇电影
  • 2篇电影节
  • 2篇国际电影
  • 2篇国际电影节
  • 1篇电视
  • 1篇电影产业
  • 1篇影片
  • 1篇影视
  • 1篇影视文化
  • 1篇战略管理
  • 1篇中国纪录片
  • 1篇中国影视
  • 1篇少数民族题材
  • 1篇舌尖
  • 1篇受众
  • 1篇受众中心
  • 1篇缩影
  • 1篇题材
  • 1篇助推作用

机构

  • 6篇中国传媒大学

作者

  • 6篇韩岳
  • 2篇张雅欣

传媒

  • 2篇现代视听
  • 1篇当代电视
  • 1篇当代电影
  • 1篇电影评介
  • 1篇东南传播

年份

  • 3篇2016
  • 3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中国纪录片人成长的缩影——评《路·遇:记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十二年》
2016年
2003年,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像一粒种子,在中国纪录片发展的寒冬,悄悄地播撒进中国电视的大地,给中国纪录片人以温暖与激励。12年时间的轮回,从最初的一个学术研讨会发展成为中国的专业化国际纪录片节。如今,(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已经成为国内外纪录片人每年不可错过的一场盛会,是纪录片观众的观赏盛宴。
张雅欣韩岳
关键词:中国纪录片影视文化成长足迹中国影视
受众中心视角下纪录片产业的媒介融合进路被引量:3
2016年
媒介融合作为新媒体发展推动下的信息传播综合作业模式,正重塑我国纪录片的生产和传播业态。目前学界的研究大多以媒介中心视角观察纪录片产业的媒介融合实践,但缺少受众中心视角的思考。本文从媒介融合时代受众需求的特点出发,通过对近年来几部优秀纪录片融合实践的分析,发现以受众为中心将能够更加行之有效地促进媒介融合的深化发展,为纪录片产业的融合提升找到可行的进路。
韩岳
关键词:媒介融合受众中心
“金字塔模型”下的纪录片产业化探析——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
2015年
《舌尖上的中国》(以下简称《舌尖》)是中国纪录片产业化发展道路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其艺术创作和市场运营模式的成功,绝不仅仅是一个偶然现象。通过芬兰学者芮佳莉娜·罗马提出的文化产业"金字塔模型",可以看到,《舌尖》正是在艺术、技术、经济三个维度上同时建立了自身优势,才能实现巨大的产业价值。透过《舌尖》的经验,可以给中国纪录片产业化发展,尤其是商业纪录大片的市场化生存提供有益的启示。
韩岳
关键词:金字塔模型
国际电影节对民族电影产业的助推作用——以北京国际电影节民族电影展为例
2015年
引言论及民族电影,目前国内研究领域存在着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划分,广义的民族电影是指包含了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在内的中国电影整体;狭义的民族电影实际上专指"少数民族电影",为避免"汉族中心"意味,遂省去"少数"二字。广义的民族电影内涵过于庞大,不利于具有针对性的分析和讨论。本文沿用陈宇教授对"民族电影"的内涵限定:"专指反映非主流族群的、少数民族的生活文化之电影。"[1]这一概念在内容上强调了少数民族题材,而没有涉及创作者的民族身份,只要影片的内容是反映少数民族文化生活的,都属于"民族电影"的范畴。
韩岳
关键词:民族电影国际电影节电影产业少数民族题材助推作用获奖影片
国际电影节的商业性功能与运营战略分析被引量:14
2016年
国际电影节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分支,遵循艺术和商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随着影片交易市场的设立和电影节盈利模式的成熟,成为一种蕴含无限商机的新型经济。本文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维度,分析了国际电影节的商业性功能,并通过对戛纳国际电影节、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三大知名电影节运营战略的分析,指出电影节产业价值的实现,关键在于立足于自我的战略意图,发挥内外部环境资源优势,通过细致而有效的战略实施过程,成就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
韩岳张雅欣
关键词:国际电影节战略管理
从系列片《城殇》反思电视微纪录片创作被引量:2
2015年
《城殇》是电视媒体对微纪录片创作的又一次探索。《城殇》的创作和传播模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中可以看到在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下,传统电视媒体主动向新媒体学习、融合的努力。但与此同时,《城殇》还保留着明显的传统电视媒体的特征,本文通过反思《城殇》在创作思路、表现手法、画面特征和传播模式等方面的得与失,希望对电视微纪录片未来的创作提供一些启示。
韩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