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艳青

作品数:42 被引量:227H指数:11
供职机构:河北中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指导项目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8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中药
  • 9篇细胞
  • 8篇药理
  • 8篇药药
  • 8篇中药药理
  • 7篇药理学
  • 7篇中药药理学
  • 6篇教学
  • 5篇线粒体
  • 4篇凋亡
  • 4篇盆腔
  • 4篇盆腔炎
  • 4篇子宫
  • 4篇慢性
  • 4篇慢性盆腔炎
  • 4篇HEPG2
  • 3篇毒性
  • 3篇信号
  • 3篇血瘀
  • 3篇血瘀证

机构

  • 42篇河北中医学院
  • 2篇石家庄市第四...
  • 1篇石家庄医学高...
  • 1篇滨州市人民医...
  • 1篇神威药业集团...

作者

  • 42篇任艳青
  • 26篇王鑫国
  • 22篇刘姣
  • 18篇牛丽颖
  • 18篇何颖娜
  • 18篇李清
  • 6篇甄亚钦
  • 5篇成秀梅
  • 4篇马小顺
  • 4篇李葆林
  • 3篇赵冬
  • 3篇李新华
  • 2篇麻景梅
  • 2篇苏红宁
  • 2篇冯贞梅
  • 1篇于洪建
  • 1篇陈建梅
  • 1篇冯梅梅
  • 1篇曹文利
  • 1篇聂晓博

传媒

  • 7篇教育教学论坛
  • 5篇中药药理与临...
  • 5篇中华中医药学...
  • 3篇河北中医药学...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成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药房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药师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6篇2018
  • 8篇2017
  • 11篇2016
  • 6篇2015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淡豆豉与栀子配伍降低栀子肝脏毒性的研究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采用整体动物实验及血清药理学的方法观察淡豆豉对栀子肝脏毒性的减毒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栀子组(11.7g/kg)、栀子淡豆豉配伍组(23.4g/kg,配伍比例1:1)、栀子苷组(0.15g/kg),各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7天,实验结束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总胆红素(TBIL)含量;计算肝脏系数,HE染色观察肝组织结构变化。制备各组含药血清,血清浓度10%,检测人肝癌Hep G2细胞存活率及氧化应激水平:胞内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性、活性氧(ROS)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栀子组(11.7g/kg)及栀子苷组(0.15g/kg)大鼠体重增长明显缓慢,两组各有两只动物死亡;血清ALT、AST、ALP、TBIL水平显著升高;肝脏系数明显上升,HE染色可见明显的肝细胞肿胀坏死及炎细胞浸润;细胞存活率、Mn-SOD活性显著下降;ROS水平、MDA含量显著上升。与栀子组比较,栀子淡豆豉配伍组(23.4g/kg)大鼠体重增长明显较快;ALT、AST、ALP、TBIL水平及肝脏系数均显著下降,肝组织病理也未见明显异常;细胞存活率、Mn-SOD活性显著增高,ROS、MDA含量明显下降。结论:淡豆豉与栀子配伍可降低栀子肝脏毒性,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肝细胞的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任艳青甄亚钦李葆林牛丽颖王鑫国
关键词:栀子肝毒性淡豆豉配伍减毒栀子豉汤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的八宝素的浓度及其药动学
目的:八宝素(hylotelephin)是从景天科植物长药八宝(Hylotelphium spectabile)或八宝(Herythrostictum)中提取分离并纯化得到的单一化合物,其化学名为2,7-脱水-4,5-0...
何颖娜刘姣任艳青李清牛丽颖王鑫国
翻转课堂在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设计被引量:18
2016年
翻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通过对知识获取过程和课堂时间安排的颠覆性重构,将课堂学习的时间延伸到课外,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提升。本文在分析当前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设计了翻转课堂实验教学模型,并将其应用于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期待能为目前进行的实验教学改革提供思路。
何颖娜刘姣任艳青李清王鑫国牛丽颖
关键词: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
药物代谢酶介导的中药-西药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药物代谢酶是影响药物体内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其表达和功能的变化均可引起药物的代谢及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改变,进而影响药物效应,是药物相互作用的一个主要靶点。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有关药物代谢酶介导的中药一西药相互作用的研究,旨在为...
李清刘姣何颖娜任艳青甄亚钦王鑫国
关键词:药物代谢酶中药西药代谢作用酶活性
文献传递
冠心静胶囊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目的:冠心静胶囊是河北保定中药制药有限公司独家产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成药保密配方品种.本药主要由丹参、赤芍、川芎、红花、玉竹、三七、人参、苏合香、冰片等药物组成,具有活血化瘀,益气通脉功效,现主要用于气虚血瘀引起的胸痹...
何颖娜刘姣任艳青李清王鑫国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受体
坤舒康颗粒抗大鼠棉球肉芽肿形成及其作用机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坤舒康颗粒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抑制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地塞米松组(阳性组)及坤舒康颗粒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麻醉后,于左前肢腋下植入灭菌棉球20 mg。坤舒康各剂量组大鼠分别灌胃不同剂量坤舒康混悬液(20、10、5 g/kg体重),阳性药组大鼠灌胃地塞米松混悬液(0.08 g/kg体重),连续给药14 d。末次给药后麻醉,取出棉球,干燥称重;取胸腺、脾脏,称重,计算胸腺、脾脏指数;股动脉取血,分别检测血浆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PGF_(1α))、血栓烷B_2(TXB_2)及血清白介素-1β(IL-1β)、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胸腺及脾脏指数明显降低(P<0.01),血浆6-keto-PGF_(1α)、TXB_2及血清IL-1β、NO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坤舒康颗粒高剂量组棉球肉芽肿重量明显降低(P<0.05),胸腺、脾脏指数则无明显变化(P>0.05),坤舒康颗粒高剂量、中剂量组大鼠血浆6-keto-PGF_(1α)、TXB_2及血清IL-1β、NO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结论坤舒康颗粒对慢性肉芽肿性炎症具有抑制作用,其抗炎作用机制与抑制炎症介质释放有关。
张忠苏红宁刘姣任艳青张红竹
关键词:棉球肉芽肿白介素-1Β
基于形成性评价的《中药药理学》科研型实验教学改革初探及调查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试行《中药药理学》科研型实验教学改革,并设计问卷就参与实验的意图和学生成绩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中药学专业学生志愿参加科研型实验比例较高。参与科研型实验后,89.4%的学生认为有所收获,实验成绩及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均较未参与科研型实验学生高。
刘姣赵冬任艳青何颖娜李清王鑫国马小顺
关键词:中药药理学
茵栀黄汤HPLC指纹图谱及单煎与共煎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建立中药茵栀黄汤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单煎与共煎化学成分进行对比分析,阐明单煎与共煎的差别。方法:色谱柱Agilent Eclipse plus-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流量1.0 mL/min,柱温30℃,通过采集12批茵栀黄汤HPLC指纹图谱,建立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对3批单煎混合液与共煎液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峰面积进行分析,阐明两者化学成分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建立茵栀黄汤HPLC对照图谱,标定27个共有峰,指认12个色谱峰,分别为4-新绿原酸、6-绿原酸、8-隐绿原酸、10-栀子苷、13-芦丁、15-异绿原酸B、16-异绿原酸A、18-异绿原酸C、20-黄芩苷、25-千层纸素A苷、26-汉黄芩苷、27-黄芩素;3批单煎与共煎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960以上。结论:建立茵栀黄汤指纹图谱,为其质控提供有效的方法;单煎与共煎化学成分组成一致,但峰面积有一定的差别。
麻景梅李葆林王迎春甄亚钦任艳青牛丽颖
关键词:指纹图谱高效液相色谱单煎共煎化学成分
中医药治疗妇科寒凝血瘀证的研究概况与进展被引量:11
2020年
通过论证寒凝血瘀是妇科疾病的重要证候和病机,以及论述中药治疗妇科寒凝血瘀证的临床研究和机理的研究,将近些年中医药治疗妇科寒凝血瘀证的研究概况与进展进行综述。
王迪成秀梅方惠敏李新华任艳青芦剑峰
关键词:寒凝血瘀证妇科病中医药治疗活血化瘀
良方温经汤对寒凝血瘀证大鼠子宫及卵巢糖酵解关键酶表达的影响
2023年
探讨寒凝血瘀证与糖酵解的关系,观察良方温经汤干预对寒凝血瘀证大鼠子宫及卵巢组织糖酵解关键酶表达的影响。采用冰水浴法制备大鼠寒凝血瘀证候模型,于造模结束后进行证候量化评分,并依据评分结果随机分为模型组,良方温经汤低、中、高剂量组(4.7、9.4、18.8 g·kg^(-1)·d^(-1)),每组10只,另设空白组10只。连续灌胃给药4周后,再次进行证候量化评分;采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耳廓及子宫微循环变化;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子宫及卵巢组织病理形态;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q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子宫及卵巢组织丙酮酸脱氢酶激酶1(pyruvate dehydrogenase kinase 1,PDK1)、己糖激酶2(hexokinase 2,HK2)、乳酸脱氢酶A(lactate dehydrogenase A,LDHA)mRNA与蛋白表达情况。模型组大鼠出现蜷缩少动、舌下脉络增粗、耳廓及子宫微循环血流灌注量降低等寒凝血瘀证候表现,HE染色观察到大鼠子宫内膜变薄,上皮细胞排列混乱,卵巢中卵泡数量减少;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大鼠寒凝血瘀证候明显缓解,表现为舌质变红、爪甲肿胀减少、尾端未见瘀血,耳部及子宫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显著增加(P<0.05或P<0.01),尤以良方温经汤中、高剂量组大鼠改善寒凝血瘀证候最为明显,子宫可见排列整齐的柱状上皮细胞,卵巢中较模型组卵泡数量增多,多见成熟卵泡。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卵巢及子宫组织中PDK1、HK2、LDHA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良方温经汤中、高剂量组大鼠卵巢及子宫组织中PDK1、HK2、LDHA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良方温经汤低剂量组大鼠子宫及卵巢组织中PDK1、HK2、LDHA mRNA的表达,子宫组织中HK2、LDHA蛋白的表达以及卵巢组织中HK2、PDK1�
果金玉邢易刘鹏王迪成秀梅王鑫国任艳青
关键词:寒凝血瘀证糖酵解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