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论

作品数:10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学

主题

  • 3篇疗效
  • 3篇临床疗效
  • 3篇胶质
  • 3篇胶质瘤
  • 2篇血管
  • 2篇异甘草素
  • 2篇手术
  • 2篇鼠脑
  • 2篇显微手术
  • 2篇脑胶质瘤
  • 2篇甘草
  • 2篇甘草素
  • 2篇大鼠脑
  • 1篇单侧
  • 1篇单纯放疗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 1篇单核细胞趋化
  • 1篇单核细胞趋化...
  • 1篇单核细胞趋化...

机构

  • 10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李论
  • 5篇戴金应
  • 4篇索新文
  • 4篇胡硕
  • 3篇曹阳
  • 3篇韩娜
  • 3篇陈志伟
  • 1篇臧培卓
  • 1篇王勇
  • 1篇李光宇
  • 1篇刘佳

传媒

  • 1篇中国疗养医学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药物经济...
  • 1篇创伤与急危重...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中国医学人文
  • 1篇2015临床...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压氧联合放疗和单纯放疗对脑瘤术后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放疗对脑瘤术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神经外科2014—07—2015—07收治的108例脑瘤术后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纯放疗组,每组54例,联合治疗组患者给予高压氧联合放疗治疗,单纯放疗组仅给予放疗,所有患者均在术后2~4周开始常规放疗,联合治疗组患者在每次高压氧治疗后15—30min内给予放疗。结果经过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性高于单纯放疗组(均P〈0.05)。治疗2年、3年后,联合治疗组的生存率分别为83.3%、79.6%均显著性高于单纯放疗组的66.7%和61.1%(均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放疗治疗脑瘤术后患者疗效显著。
牛广伟胡硕李论戴金应索新文韩娜
关键词:高压氧放疗脑瘤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胶质瘤诊断中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39例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查,测量并比较肿瘤实质和正常脑组织的各向异性分数值。结果挤压型、浸润型、破坏型肿瘤各向异性分数值分别为(0. 40±0. 01)、(0. 22±0. 01)、(0. 12±0. 01),均低于正常脑组织的(0. 66±0. 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查有助于肿瘤实质和正常脑组织的鉴别。
李论戴金龙胡硕牛广伟许在华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脑胶质瘤
异甘草素对大鼠脑胶质瘤MCP-1和IL-17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异甘草素对大鼠脑胶质瘤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白介素-1(IL-17)表达的影响,探讨异甘草素抗胶质瘤作用机制。方法方法清洁级Wistar雌性大鼠,n=36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12),模型组(n=12)与异甘草素组(n=12)。异甘草素组腹腔注射异甘草素(500μg/kg/d),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一周后处死大鼠。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肿瘤组织MCP-1和IL-17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应用CCK-8试剂盒检测异甘草素对人U87胶质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与异甘草素组大鼠脑组织MCP-1和IL-17的蛋白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显著增加(P<0.01),而异甘草素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异甘草素显著抑制了人U87胶质瘤细胞增殖。结论异甘草素抑制人U87胶质瘤细胞增殖可能与降低脑胶质瘤大鼠MCP-1和IL-17的表达相关。
曹阳戴金应李论臧培卓
关键词:胶质瘤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白介素-17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10例临床分析
: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15年6月入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10例,所有病例均采用显微开颅手术治疗.结果: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无死亡...
牛广伟胡硕李论戴金应曹洋陈志伟索新文韩娜
关键词: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显微手术临床疗效
异甘草素对大鼠脑胶质瘤p53和VEGF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异甘草素对大鼠脑胶质瘤组织p5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异甘草素抗胶质瘤作用机制。方法 36只清洁级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n=12)与模型组(n=24)。建立大鼠C6胶质瘤模型,第8天将模型组再细分为模型组与异甘草素组。异甘草素组腹腔注射异甘草素(500μg·kg-1·d-1),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一周后处死大鼠。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肿瘤组织p53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与异甘草素组大鼠脑组织p53和VEGF的蛋白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异甘草素组大鼠脑组织p53和VEGF的蛋白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异甘草素能够降低脑胶质瘤大鼠p53和VEGF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治疗胶质瘤的作用机制之一。
曹阳索新文陈志伟李论王勇
关键词:胶质瘤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神经节苷脂在弥漫性轴索损伤治疗中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3年8月至2018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收治的120例DAI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60例。A组行综合性治疗,B组在A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行神经节苷脂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3、7、14天血清中枢神经系统特异性蛋白(S100B)、血清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第1、3、7、14天S100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后第1、3、7天,NSE水平均高于治疗前,B组治疗后第3、7、14天,NSE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后第3、7、14天,G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B组治疗第14天,GCS评分显著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B组总有效率为61. 7%(37/60),明显高于A组的36. 7%(22/6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神经节苷脂治疗DAI的短期效果满意,可有效降低S100B及NSE水平。
李论戴金应曹阳陈志伟许在华
关键词:神经节苷脂弥漫性轴索损伤
3D打印治疗脑出血穿刺导板“同心轴”法
2021年
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发病率和致残率较高。脑出血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随着3D打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推广应用,使神经外科手术由经验式逐渐向数字化、精准化发展,给手术方案、手术入路的设计和术前反复模拟手术操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减少了术中由于入路选择错误或方向偏差带来的尴尬及不必要的副损伤。本技术采集患者CT的Dicom数据通过数字化建模技术获得血肿的三维立体图形,设计1个包含穿刺引导通道的最佳个性化导板,采用3D打印技术进行打印后体外模拟穿刺。术中将导板严密贴合于穿刺部位,按照之前测量的角度和深度进行穿刺,术后复查CT验证手术效果。本方法设计导板方法简便易行,成本低廉,穿刺方位均与术前设计的虚拟方案一致,穿刺精确度高,简化手术过程,适合在基层推广。
李论李光宇刘佳
关键词:脑出血
宝塔古诗 术心
2017年
术,心怀古,笺今。一生寒署,几度光阴。
李论
关键词:悬壶济世王清任杂体诗
显微手术治疗大脑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大脑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收治的40例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显微镜下动脉瘤夹闭术,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40例患者中,动脉瘤夹闭成功率为92.5%(37/40),3例瘤体无法直接夹闭,予以瘤壁包裹加固术;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轻度脑积水1例,脑血管痉挛2例,对症治疗后均痊愈;随访1年内,未出现病死、肢体残疾、动脉瘤复发及颅内血肿。结论显微手术治疗大脑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临床疗效明显,安全性高。
牛广伟胡硕李论戴金应索新文韩娜
关键词:显微手术脑动脉瘤临床疗效安全性
单侧与双侧开颅术治疗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临床疗效对比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对比单侧与双侧开颅术治疗双侧额叶脑挫裂伤及颅内血肿情况的临床疗效。方法 73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参照组(34例)和实验组(39例)。参照组患者使用双侧入路开颅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使用单侧入路开颅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嗅觉失常和精神障碍发生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长(159.4±39.2)min、术中出血量(212.4±45.1)ml均优于参照组的(210.1±34.7)min、(342.1±53.8)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嗅觉失常率为15.38%(6/39)、精神障碍发生率为10.26%(4/39),均低于参照组的23.53%(8/34)、14.71%(5/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恢复良好率为84.62%(33/39),明显高于参照组的58.82%(20/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治疗中,使用单侧入路开颅术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可清除颅内血肿,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李论
关键词: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临床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