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祖德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术后
  • 1篇低浓度
  • 1篇对称型
  • 1篇心型
  • 1篇硬化剂
  • 1篇镇痛
  • 1篇镇痛效果
  • 1篇治疗儿童
  • 1篇室间隔
  • 1篇室间隔缺损
  • 1篇室间隔缺损封...
  • 1篇术后镇静
  • 1篇双针
  • 1篇双针法
  • 1篇平阳霉素
  • 1篇缺损
  • 1篇咪达唑仑
  • 1篇疗效
  • 1篇疗效观察
  • 1篇临床治疗研究

机构

  • 4篇川北医学院附...

作者

  • 4篇王亮
  • 4篇梁云
  • 4篇陈祖德
  • 3篇李晓琴
  • 2篇王城
  • 1篇廖君左
  • 1篇王强君
  • 1篇张灿
  • 1篇罗飞
  • 1篇周柯均
  • 1篇蒋琳
  • 1篇何文飞
  • 1篇赵丹
  • 1篇吴林
  • 1篇黄孝彬

传媒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硬化剂“双针法”介入注射治疗儿童体表静脉畸形的临床治疗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分析和探讨采取硬化剂"双针法"介入注射治疗儿童体表静脉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静脉畸形患者采取"双针法"介入注射硬化剂治疗的临床资料。治疗前超声评估畸形静脉腔的体积,疗程结束后第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超声评估畸形静脉腔的体积缩小情况,同时观察术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如肺栓塞、皮肤溃疡、局部肿胀、发热等。结果:所有患者在疗程结束后6个月时随访发现,治疗后畸形静脉腔的体积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治疗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并发症。结论:采取"双针法"硬化剂注射治疗儿童体表静脉畸形安全可靠,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
梁云王城王亮李晓琴陈祖德
关键词:静脉畸形介入治疗硬化剂
偏心型和对称型封堵器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在疗效及安全性方面的Meta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对比偏心型和对称型封堵器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检索数据库包括:生物医学与药理学文摘数据库,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检索范围为建库到2017年2月1日。采用Rev Man 5.3软件数据处理,Meta分析偏心型和对称型封堵器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成功率、手术时间、完全闭合率(即刻)、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率和左束支传导阻滞率。结果 6篇文献纳入分析,均为单中心非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称型封堵器安放成功率(97.08%比96.38%,P=0.71)和即刻完全闭合率(97.51%比93.45%,P=0.30)均优于偏心型封堵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率(0.90%比1.39%,P=0.41)、左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1.71%比3.05%,P=0.32)、右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3.42%比4.95%,P=0.62)和手术所耗时间[MD=4.85,95%CI:-0.44~10.13,P=0.07]均低于偏心型封堵器。但是这些结论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本文分析出偏心型封堵器较对称型封堵器有太多弊端,但是这些差异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所以不能否定该封堵器在临床上使用具有保护主动脉瓣膜的优势。临床上应该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个体化治疗,选择恰当的封堵器,这样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让患者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
梁云罗飞李晓琴陈祖德王亮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META分析
咪达唑仑不同给药途径与右美托咪定静脉给药在儿童术后镇静镇痛效果对比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比较咪达唑仑不同给药方式与右美托咪定在儿童术后镇静及镇痛的有效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12在接受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手术,需术后常规接受镇静治疗的1~3岁患儿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咪达唑仑肌肉注射组(0.2 mg/kg),咪达唑仑直肠给药组(0.2 mg/kg),咪达唑仑静脉给药组(0.05 mg/kg),盐酸右美托咪定静脉给药组(1.0μg/kg)各30例。比较各组给药后15分钟、30分钟、60分钟、2小时、6小时的镇静和镇痛深度。结果用药后15分钟、30分钟、60分钟、2小时,各组CHEOPS疼痛评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第6小时,咪达唑仑静脉给药组镇静效果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用药后各时点,各组间Brussel镇静评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术后需要镇静和镇痛的儿童,咪达唑仑和右美托咪定均是有效、安全的药物。如果需要短时间镇静镇痛,建议咪达唑仑直肠给药,尽量不采取静脉用药途径。如果需要长时间维持用药,建议使用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用药。
梁云李晓琴王亮陈祖德黄孝彬王强君吴林
关键词:咪达唑仑镇痛
低浓度平阳霉素局部灌注预防体表淋巴管瘤术后淋巴管漏的疗效观察
2016年
目的:通过使用平阳霉素局部灌注来观察其对术后淋巴管漏的防治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11例患儿分为对照组、高浓度灌注组和低浓度灌注组,各组均先行手术切除肿瘤。低浓度灌注组46例,高浓度灌注组40例,对照组24例,分别将平阳霉素用生理盐水稀释为0.5、1 mg/ml,单次剂量不超过8 mg,保留10-15 min后开放引流,任灌洗液流出,予加压包扎。每天灌注1次,隔天进行,连续灌注2次。对照组仅予以负压引流及加压包扎。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低浓度灌注组和高浓度灌注组淋巴管漏发生率均大幅度降低(P〉0.05)。平阳霉素灌注组发生淋巴管漏的例数远远低于未灌注组,且发生淋巴管漏后予以再次灌注1-2次后均治愈。而对照组19例淋巴管漏患儿,除4例经2周左右持续负压引流及加压包扎后自愈,15例经2周以上持续负压引流及加压包扎后仍未愈,最后均予以平阳霉素灌注后治愈。低浓度灌注组与高浓度灌注组相比较,其局部硬结形成例数较少(P〈0.05)。结论:使用低浓度平阳霉素行局部创面灌注,不仅可减少淋巴管瘤术后淋巴管漏的发生,还可以降低药物灌注的副作用,可作为淋巴管瘤术后常规灌注使用,以减少淋巴管漏的发生,提高治疗的满意度。
廖君左王城蒋琳何文飞周柯均赵丹王亮张灿陈祖德梁云
关键词:低浓度平阳霉素淋巴管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