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会议论文
  • 1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鼻咽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瘤
  • 1篇咽切除术
  • 1篇上调
  • 1篇上调表达
  • 1篇切除
  • 1篇切除术
  • 1篇黏膜
  • 1篇下鼻
  • 1篇纤维血管瘤
  • 1篇相关基因
  • 1篇相关基因研究
  • 1篇临床病理
  • 1篇慢病毒
  • 1篇慢病毒载体
  • 1篇慢性细菌性
  • 1篇内镜
  • 1篇基因
  • 1篇基因表达

机构

  • 3篇复旦大学

作者

  • 3篇王德辉
  • 3篇马娜
  • 2篇孙希才
  • 2篇胡俐
  • 2篇王欢
  • 1篇刘娟
  • 1篇顾瑜蓉
  • 1篇刘琢扶
  • 1篇李晗
  • 1篇刘全
  • 1篇李厚勇
  • 1篇于华鹏
  • 1篇王晶晶
  • 1篇宋小乐

传媒

  • 1篇中国眼耳鼻喉...
  • 1篇2013年全...
  • 1篇2015年全...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白细胞介素10上调表达对家兔慢性细菌性鼻窦炎黏膜创伤修复的影响
2016年
目的观察上调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对家兔慢性细菌性鼻窦炎动物模型上颌窦黏膜创伤修复的影响。方法以慢病毒(LV)为表达载体,上调IL-10的表达(LV-IL-10)。实验分3组:生理盐水注射组、LV-IL-10治疗组和LV-GFP注射组(GFP为绿色荧光蛋白)。制作家兔慢性细菌性鼻窦炎模型。在创伤前3 d,各组上颌窦内侧壁黏膜下分别注射生理盐水、LV-IL-10和LV-GFP。于创伤后第3天和第10天取再生的上颌窦内侧壁黏膜,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Masson三染色法观察创伤后第10天再生黏膜的形态特征。结果在创伤后第3天和第10天再生的上颌窦黏膜中,LV-IL-10治疗组的胶原沉积明显减少,炎症反应较轻,且IL-6以及Ⅰ型和Ⅲ型胶原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IL-6、IL-8以及Ⅰ型和Ⅲ型胶原的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下降,但3组间再生的上颌窦黏膜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mRNA的表达无明显差别。结论在家兔慢性细菌性鼻窦炎创伤修复的动物模型中,上调IL-10的表达可以抑制再生黏膜中的炎症反应,减少胶原沉积,改善再生黏膜的组织重塑。
孙希才李晗王欢王晶晶胡俐宋小乐于华鹏马娜王德辉
关键词:创伤修复白细胞介素10慢病毒载体
鼻咽纤维血管瘤基因表达谱及相关基因研究
马娜刘琢扶王德辉刘全
内镜下鼻咽切除术治疗复发性鼻咽癌:71例病例总结
目的:鼻咽切除术是复发性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传统的鼻外进路鼻咽切除术创伤较大,手术并发症较多,鼻咽暴露欠佳.因此本文探讨内镜下鼻咽切除术在复发性鼻咽癌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行内镜下鼻咽切除术的...
孙希才刘娟王欢马娜于华鹏胡俐李厚勇顾瑜蓉王德辉
关键词:复发性鼻咽癌临床病理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