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赓

作品数:7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髋臼
  • 4篇后柱
  • 3篇螺钉
  • 3篇拉力螺钉
  • 3篇骨折
  • 2篇置钉
  • 2篇顺行
  • 2篇髋臼骨
  • 2篇髋臼骨折
  • 2篇髋臼后柱
  • 2篇内固定
  • 2篇内固定器
  • 2篇解剖学
  • 2篇骨板
  • 2篇骨钉
  • 2篇固定器
  • 2篇钢板
  • 2篇成像
  • 1篇钉点
  • 1篇应用解剖学

机构

  • 7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湖南省人民医...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珠海市人民医...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王钢
  • 7篇彭赓
  • 4篇冯凯
  • 4篇凌伟
  • 3篇徐勇强
  • 2篇蔡道章
  • 2篇季中华
  • 2篇赖剑强
  • 1篇许乙凯
  • 1篇胡稷杰
  • 1篇冯永增
  • 1篇杨运平
  • 1篇张立峰
  • 1篇童凯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解剖...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年份

  • 3篇2017
  • 4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Stoppa入路内髂坐钢板固定治疗累及后柱的复杂髋臼骨折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探讨采用Stoppa入路内髂坐钢板治疗累及后柱的复杂髋臼骨折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共16例采用Stoppa入路内髂坐钢板治疗累及后柱的复杂髋臼骨折患者资料,男12例,女4例;年龄31-65岁,平均46.7岁;交通伤12例,高处坠落伤3例,挤压伤1例;Letournel—Judet分型:横断骨折3例,前柱伴后半横断骨折4例,双柱骨折9例。显露耻骨联合到耻骨支、髋臼前壁、髋臼内壁、四方体、后柱内侧面、真骨盆缘、坐骨大切迹及骶髂关节,分别复位前柱及后柱骨折,安放后柱内髂坐钢板和前柱钢板,术中X线透视调整螺钉的进钉方向与角度,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相关并发症。术后摄骨盆X线片,依据Matta评分系统评估后柱骨折的复位情况,采用Matta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评价术后一年患侧髋关节功能。结果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后手术,手术时间130-270min,平均165.5min;出血量600-5600ml,平均1245.6ml;术中平均输注浓缩红细胞约6单位。Matta评分显示髋臼后柱骨折达解剖复位12例,满意复位3例,不满意复位1例。术后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2个月。Matta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为8-18分,平均15.8分,其中髋关节功能优11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7.5%(14/16)。术中1例患者出现髂外静脉破裂,1例出现膀胱破裂,均及时缝合修复;1例发生臀上动脉损伤,结扎止血。结论对累及后柱的复杂髋臼骨折,采用Stoppa路内髂坐钢板复位固定可以较全面、安全地显露手术区域,较好地对髋臼后柱骨折进行复位及固定,患者术后恢复好,并发症少。
杨运平曹生鲁凌伟郭东鸿彭赓冯凯胡稷杰王钢
关键词:髋臼骨折内固定器
正常人骨盆骶棘韧带的解剖学及MRI成像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明确骶棘韧带MRI最佳扫描平面角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1)正常成人新鲜尸体骨盆标本8具,观察骶棘韧带起止点及其形态特点;(2)利用36例正常人骨盆CT数据,测量骶棘韧带在矢状面上的投影与冠状面的角度;(3)对10名志愿者进行3D MRI扫描,记录骶棘韧带角度并与CT数据对比;比较斜冠状面与常规3个面的显像效果。结果 (1)骶棘韧带起于骶尾部连接至坐骨棘。(2)骶棘韧带在矢状面上的投影与冠状面的角度CT数据测量结果为(61.32±8.71)°,在双侧及性别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3)MRI测量结果为(57.53±2.12)°。CT数据与MRI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斜冠状面的成像优于常规扫描(P<0.05)。结论骶棘韧带MRI扫描在(60.0±5.0)°斜冠状面上显像较好,是常规扫描的重要补充。
汪祎然曹生鲁凌伟冯凯彭赓许乙凯王钢
关键词:骨盆骶髂关节骶棘韧带MRI
应用三维重建技术比较不同性别髋臼后柱内髂坐钢板置钉的安全性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应用三维重建技术比较不同性别髋臼后柱内髂坐钢板置钉的安全区和安全角度。方法收集52例成年人(男27例,女25例;年龄为18~74岁,平均47.2岁)正常骨盆的CT扫描数据,重建出骨盆3D模型。对髋臼进行增厚5mm处理,测量放置内髂坐钢板安全区的宽度(d)和闭孔管顶点到坐骨大切迹的垂直距离(W),计算d/w的比值(r)。过髋臼中心、垂直于方形区和坐骨大切迹对装配后的髋骨进行截骨得到截面。男性在大切迹前方1.0、1.5、2.0和2.5cnq处取4点,于截面上分别测量方形区与增厚的髋臼外缘切线所成的角度∠a、∠b和∠c和∠d;女性在大切迹前方1.0、1.5和2.0em处取3点,测量∠a、∠b和∠c比较男、女性之间上述参数的差异。结果男性和女性放置内髂坐钢板安全区的d平均分别为(28.56±2.44)、(24.36±2.47)mm,r平均分别为0.61±0.07、0.54±0.05。男性置钉的安全角度∠a、∠b和∠c和∠d平均分别为88.04°±3.18°、77.81°±3.85°、68.01°±4.11°和56.81°±4.81°;女性∠a、∠b和∠c平均分别为91.29°±4.52°、76.23°±3.82°和62.79°±3.51°男、女性之间d,r∠a和∠c和∠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内髂坐钢板固定髋臼后柱骨折时,应考虑性别的差异,根据钢板的位置选择特定的安全角度。
凌伟曹生鲁冯凯彭赓郭东鸿钟子毅童凯王钢
关键词:髋臼骨板骨钉
CT重建辅助髋臼前后柱联合钢板后柱拉力螺钉导向模块的设计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CT重建辅助髋臼前后柱联合钢板后柱拉力螺钉导向模块的设计。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4月期间进行骨盆CT扫描的50例正常成人骨盆CT数据,男30例,女20例;年龄为25-69岁,平均46.4岁。将数据导入Mimics10.01软件重建半骨盆模型、虚拟置钉,测量进钉点(0)与弓状缘的距离(OP)、进钉点(0)在弓状缘上的垂点(P)与坐骨支后缘延长线交于弓状缘上一点(I)的距离(PI)、进钉方向与进钉平面长轴的夹角(∠θ)及进钉方向与进钉平面的夹角(∠φ),比较男、女性测量数据之间的差异。结果PI平均为(0.98±0.13)cm,其中女性为(1.08±0.22)cm,男性为(0.95±0.27)cm;OP平均为(1.09±0.26)cm,其中女性为(1.06±0.29)cm,男性为(1.12±0.24)cm;∠θ平均为55.43°±3.64°,其中女性为55.33°±4.00°,男性为55.50°±3.43°,以上项目男、女性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φ:女性平均为39.21°±2.45°,男性平均为35.58°±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髋臼前后柱联合钢板后柱拉力螺钉导向模块的设计中,置钉孔的位置距离后缘及内侧缘的长度均应设计为1cm,而置钉方向与导向模块平面的夹角,女性大约呈39°,男性大约呈35°;男、女性置钉方向与导向模块长轴的夹角均大约呈55°.
徐勇强王钢林创鑫彭赓赖剑强蔡道章季中华
关键词:髋臼骨钉骨板
髋臼后柱骨折顺行拉力螺钉置钉导向器的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为髋臼后柱拉力螺钉导向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收集31具半骨盆骨性标本(男性14例,女性17例),在髋臼后柱顺行置入拉力螺钉导针,测量进钉点的位置和进针方向。结果进针点与弓状缘的垂直距离女性为(0.96±0.32)cm,男性为(0.92±0.16)cm(P>0.05),进针点与骶髂关节前缘距离,女性为(2.43±0.66)cm,男性为(1.87±0.26)cm(P<0.05)。进钉方向与髂骨内板的后倾角∠θ女性为(59.68±6.28)°,男性为(56.75±3.22)°(P>0.05)、进钉方向与髂骨内板的外倾角∠φ女性为(41.27±2.76)°,男性为(34.31±2.78)°(P<0.05)。结论髋臼后柱骨折顺行拉力螺钉进钉点和进钉方向的测量为导向器的设计提供了解剖学基础,有助于提高髋臼后柱骨折顺行拉力螺钉置钉的成功率和准确性,降低手术风险和减轻手术损伤。
徐勇强林创鑫王钢蔡道章彭赓赖剑强季中华
关键词:进钉点应用解剖学
髋臼闭孔后缘螺钉通道解剖学参数的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为闭孔后缘螺钉通道置钉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收集50例正常成人骨盆(男女各25例)CT扫描数据,"轴位透视法"在半骨盆三维重建模型上测量闭孔后缘螺钉通道置钉参数,并于13具半骨盆骨性标本上验证。结果最大螺钉直径男、女性分为(6.48±1.07)mm、(5.87±1.34)mm,最大螺钉长度男、女性分为(98.03±4.08)mm、(87.34±4.76)mm;OA值男、女性分为(7.93±2.30)mm、(3.77±1.37)mm,AB值男、女性分为(55.99±4.83)mm、(63.66±4.74)mm;∠θ男、女性分为(79.17±9.89)°、(71.81±10.61)°;∠ψ男、女性分为(108.72±6.13)°、(98.12±7.43)°。所有的测量参数均存在男女之间的统计学差异(P<0.05)。13具半骨盆骨性标本除1例女性标本外均于该通道成功置入1枚3.5 mm克氏针。结论根据测量所得参数,于闭孔后缘螺钉通道置入一枚长度合适、直径至少为3.5 mm的拉力螺钉是可行的,可以此为基础设计相关置钉瞄准装置。
冯凯曹生鲁郭东鸿凌伟彭赓王钢
关键词:髋臼骨折三维成像解剖学
带前柱顺行拉力螺钉导向装置髋臼后方解剖钢板的设计与验证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设计带顺行前柱拉力螺钉导向装置的髋臼后方解剖钢板,并验证其可行性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4年8月因多发伤而行完整骨盆螺旋cT扫描的56例患者cT扫描数据,男27例,女29例;年龄20~77岁,平均(42.7±20.7)岁。导入Mimics重建骨盆的数字模型并在髋臼后方模拟向前柱置入拉力螺钉,测量进钉点的位置和进针方向及拉力螺钉的最大直径,设计出实体的导向器装置,并在19具骨盆标本上进行验证。结果进针点与坐骨大切迹顶点的距离女性为(25.11±5.91)mm,男性为(17.51±2.94)mm;进针点到坐骨棘的距离,女性为(60.11±5.37)mm,男性为(52.64±6.30)mm;进钉方向前倾角〈θ,女性为69.72°±5.66°,男性为78.14°±3.50°;进钉方向外倾角〈£,女性为75.55°±13.66°,男性为62.18°±8.60°;拉力螺钉的直径,女性为(6.18±1.73)mm,男性为(6.43±2.16)mm。男性与女性在进钉点位置和进针方向上存在统计学差异。在19具骨盆标本上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导向器辅助置钉组的成功率为84.21%(16/19),传统置钉组的成功率为31.58%(6/19)。结论设计带有导向装置的髋臼后方解剖钢板可提高前柱顺行拉力螺钉置钉的成功率和准确性,从而降低手术风险和减轻手术损伤。
张立峰林创鑫曹生鲁汪秫然彭赓徐勇强冯永增王钢
关键词:髋臼内固定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