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铎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苎麻
  • 4篇苎麻花叶病
  • 4篇花叶
  • 4篇花叶病
  • 2篇病原
  • 1篇线状病毒
  • 1篇抗病
  • 1篇抗病性
  • 1篇病毒
  • 1篇I

机构

  • 3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黄丽华
  • 4篇刘铎
  • 2篇萧启明
  • 2篇李宗道
  • 2篇丁达明
  • 2篇梁雪妮
  • 2篇吴建平
  • 1篇刘飞虎

传媒

  • 3篇湖南农学院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

  • 3篇1994
  • 1篇198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苎麻花叶病综合研究被引量:3
1994年
本试验通过对苎麻花叶病进行多年系统研究,其结果如下:此病头麻、二麻发生重,三麻轻;气温15~26℃症状明显,28℃上开始隐症;现有品种资源中20%以上的品种表现高抗(病指0~5);此病主要由无性繁殖材料(包括嫁接)传播;从电镜观察病毒、细胞内含体检测、病毒外壳蛋白体组分测定和病毒提纯液紫外光吸收光谱分析诸方面初步证实苎麻花叶病病原为线状病毒,大小约(1326~1411)nmX(13.04~13.18)nm,并排除了类病毒、寄生真菌和细菌病原;病、健叶的同工酶亦有差异;选育推广抗病品种和增施钾肥是目前防治此病的有效措施。
梁雪妮刘飞虎周咏芝吴建平丁达明黄丽华刘铎
关键词:苎麻花叶病抗病性
苎麻花叶病病原的研究被引量:2
1989年
本研究结果表明,用高灵敏度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双向电泳银染法,在感病植株叶片中检测不到环状小分子RNA;用常规方法对患病植株的根、茎、叶进行分离培养,未发现细菌或真菌,因此,基本上排除了类病毒、细菌、真菌作为苎麻花叶病病原的可能性,用植物病毒提纯方法,在感染植株叶片分离物中发现一种长约1000nm,宽约11 nm的线状病毒,而在健康植株叶片中,未发现这种病毒粒子,这种病毒粒子经超离心浓缩后,可感染指示植物苋色藜,表现感病症状,在感病苎麻叶片的超薄切片中,可观察到大量内含体,该病毒是否即为苎麻花叶病的唯一病原,尚需进一步探讨。
周咏芝吴建平丁达明黄丽华刘铎梁雪妮
关键词:苎麻花叶病病毒
全文增补中
苎麻花叶病的研究Ⅱ.发生规律
1994年
苎麻花叶病症状有花叶、绉缩、畸形等3种类型,其中以花叶型为主.经测定,病株比健株矮25.09%~36.27%,茎粗减少23.26%~25.26%;叶面积减少36.15%~70%,原麻重减少28.50%.系统观察表明,苎麻出土即可出现症状,发病盛期头麻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二麻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三麻为8月中旬.气温15~26℃时证状最明显,35℃以上基本不表现症状.品种间抗性差异显著,钾肥有减轻病害的作用,加强培育可减轻发病.该病不能通过汁液摩擦,桃蚜(Myzuspersicae)、棉蚜(Aphisgossypii)、种子、病叶及土壤传病,只能通过种根、腋芽及粉虱传播.
黄丽华刘铎萧启明李宗道
关键词:苎麻花叶病
苎麻花叶病的研究I.病原探讨
1994年
1985年用四环素、青霉素处理苎麻花叶病病株,症状并未减轻。用4%PTA负染方法对病叶汁液进行电镜观察,在C2-14、芦竹青、细叶绿品种中均见到线状病毒粒子.3次嫁接试验表明可使健康接穗产生相同症状,进一步证实此病由线状病毒引起.
黄丽华刘铎萧启明李宗道
关键词:苎麻花叶病线状病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