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浩伟

作品数:8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解放军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WRF模式
  • 3篇数值模拟
  • 3篇气候
  • 3篇小波
  • 3篇小波分析
  • 3篇值模拟
  • 2篇东亚季风
  • 2篇日照时数
  • 2篇微物理
  • 2篇季风
  • 1篇地形
  • 1篇多时间尺度
  • 1篇多时间尺度分...
  • 1篇云凝结核
  • 1篇云微物理
  • 1篇中国主要城市
  • 1篇突变检验
  • 1篇凝结核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候学

机构

  • 8篇解放军理工大...

作者

  • 8篇陈浩伟
  • 4篇艾凯
  • 4篇郑益群
  • 2篇曾新民
  • 2篇高翠翠
  • 1篇李昀英
  • 1篇王春明

传媒

  • 1篇气象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广东气象
  • 1篇干旱气象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气象与减灾研...

年份

  • 5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翁源近50年气候变化的多时间尺度分析
利用Morlet小波变换法分析近50年(1959—2011)广东省翁源县年均气温距平和年降水量距平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特征。从其二维的小波系数等值线图可以清楚地显示出气候变化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演变特征,结合小波方差图可以发现...
陈浩伟
关键词:气候变化小波分析
文献传递
近46年南雄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
选用南雄国家基准站1955-2000年的日照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和累积距平法分析南雄年、季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用曼-肯德尔(Mann-Kendall)法和山本(Yamamoto)法检验南雄年、季日照时数的突变情况;用...
高翠翠陈浩伟
关键词:日照时数突变检验小波分析
文献传递
WRF模式中地形重力波参数化方案应用及不同拖曳力试验被引量:5
2016年
在WRF模式中引入地形重力波拖曳参数化方案(GWDO),利用WRFV3.2中尺度模式对2007年7月3日00时至10日00时(世界时)发生在我国江淮梅雨季向华北雨季转换时段江淮与华北地区过渡区域的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不同重力波拖曳力作用下的敏感性试验,设计了5组数值试验:不考虑重力波拖曳的控制试验(Ctrl)及考虑重力波拖曳(GWDO)但在不同拖曳力作用下的4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GWDO方案的引入,有效地改善了模式对环流场、水汽输送带、垂直速度场的模拟,缓解了对风速预报偏强的现象,一定程度上纠正了模式模拟的西风偏差,对降水落区和强度也有较好的改善。随着模拟时次的推移,引入的拖曳力越强,对降水模拟的改善越显著。
艾凯郑益群陈浩伟
关键词:地形数值模拟
中国主要城市带不同城市化率对东亚季风气候影响模拟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利用WRF V3.2.1模式,分别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进行城市区域扩展,通过改变城市扩展区域的城市化率,模拟研究不同城市化率对东亚季风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化使得夏季华北地区降水偏少、华南地区降水偏多,即阻挡东亚夏季风向北方推进,从而减弱东亚夏季风。对气温的影响来看,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进行大规模城市化,分别对同一纬度带上的华北、江淮和华南地区的气温变化影响最大。在京津冀试验组中的华北或珠三角试验组中的华南地区,在同一城市化率试验中,无论冬季还是夏季,其最高温的增幅基本大于最低温幅增幅;无论最低温还是最高温,其夏季气温增幅总是大于冬季增幅。而长三角试验组中的江淮地区,在同一长三角城市化率试验中,无论最高温或最低温,其夏季的气温增幅总是大于冬季。除了近地面气温,城市化会影响城市区域上空的气温和垂直运动,城市化率越高,城市拓展区上空的低层升温强度越强,升温延伸高度越高,差值上升运动愈加明显。季节差异上,城市拓展区上空的夏季升温强度比冬季强,高度也比冬季高,伴随的差值上升运动总体上夏季亦比冬季强。而从850 h Pa高度层平均风场的差值结果来看,夏季华北地区大都盛行差值偏北风,说明城市化使夏季风向北推进到华北地区的偏南风分量比城市化前减小,影响夏季风向北推进的能力和强度,不利于给华北地区带来更多的降水,造成华北地区偏旱;冬季时,大部分试验中华南地区上空始终有反气旋性差值环流,该差值环流北部的差值偏南风较强,说明城市化使冬季风向南侵袭到华南地区的偏北风分量比城市化前减小,不利于冬季风影响华南地区,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冬季风。
陈浩伟郑益群艾凯
关键词:WRF模式城市化东亚季风
WRF模式不同云微物理方案对华西秋雨模拟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利用WRF模式的5种云微物理方案对华西地区一次秋雨过程(2011年9月13—20日)进行了模拟,分析不同云微物理方案对华西秋雨的模拟能力,并对降水模拟差异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WRF模式的5种云微物理方案对华西秋雨均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可模拟出华西秋雨的夜雨特征,但Kessler方案模拟的降水落区偏小且降水强度偏弱,而Lin方案模拟的降水强度则偏强;相对来说,Ferrier和WSM3方案对华西秋雨主要降水过程的模拟效果较好。对比WRF模式5种不同云微物理方案对华西秋雨过程的模拟可知,各方案模拟的区域降水强度与WRF模式模拟的上升运动的强弱存在较好的一致性。
艾凯郑益群曾新民陈浩伟
关键词:华西秋雨数值模拟
WRF模式不同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东亚夏季风模拟影响的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利用WRF v3.2.1模式,采用其中5种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2007—2011年的东亚夏季风气候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显示:5种方案均能较好地模拟出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的基本分布,但各方案对降水中心强度及其分布的模拟仍然存在明显的差异,总体来看,WDM6方案模拟的东亚夏季降水强度明显比其他4种方案大,而Morrison方案对降水的模拟总体效果好于其他4种方案。从云微物理角度来看,5种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均能比较合理地描述云水、雨水及冰相粒子的空间分布状态。其中,WSM3方案计算的云水、雨水质量混合比明显比其它方案大,WDM6方案计算的云水质量混合比则较小,而Morrison方案计算的雨水质量混合比较小,再者该方案冷云中霰粒子浓度偏小,因而Morrison方案在粤闽两省的夏季日降水量模拟比其他方案小,从而与TRMM观测结果更为接近。采用5种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均能较好地模拟出春、夏季西太平洋副高、雨带和大气水凝物在东亚地区的季节进退过程。5种方案模拟的雨水粒子浓度分布和中纬度雨带在南北进退过程中的位置较为吻合,两者均跟随西太平洋副高北进、南退。对于中低纬度存在的大降水中心来说,其位置少动,并且与该地区存在的的冰晶、雪晶粒子的高值中心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说明在中低纬度地区,与热带对流相伴随的较高层次的冰相粒子数的浓度是决定降水强弱的关键因素。
陈浩伟郑益群曾新民艾凯
关键词:WRF模式东亚季风
1955—2000年南雄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被引量:2
2015年
选用广东南雄国家基准站1955—2000年日照资料,分析了南雄年、季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突变以及周期特征。结果表明:南雄年、季日照时数均随时间减少,年日照时数以-11.1 h/年的速度呈显著减少趋势发展;年代日照时数自20世纪60年代的最大值逐年代波动减小,到90年代达最小值;年、春及夏季日照时数在时间序列上存在明显的突变,其突变减少分别发生于1992、1978、1991年;年日照时数变化在32、12和5年时间尺度上存在周期振荡。
高翠翠陈浩伟李昀英马桠
关键词:气候学日照时数小波分析
云凝结核浓度对一次梅雨锋降水影响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
2016年
利用WRF模式(V3.6),采用WDM6双参数微物理方案对2012年7月2~3日江淮地区的一次持续性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不同初始云凝结核(CCN)浓度背景下的地面累积降水量和云中微物理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初始CCN浓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降水的微物理过程,进而影响降水量;当背景CCN浓度增加时,在降水前期引起云滴半径减小,云滴转化效率变低,抑制暖云降水,后期冷云过程得到加强,大量冰相粒子生成,最终导致降水增加。
鹿翔王春明陈浩伟
关键词:云凝结核微物理方案梅雨锋降水数值模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