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江
- 作品数:6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唐山工人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盐酸羟考酮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心肌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用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的方法建立小鼠心肌损伤模型。按照体重将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普萘洛尔组和盐酸羟考酮组,每组10只。普萘洛尔组予以普萘洛尔30 mg·kg^-1灌胃,盐酸羟考酮组予以盐酸羟考酮30μg·kg^-1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给予等剂量0.9%Na Cl灌胃,均连续灌胃3 d。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丙二醛(MDA)和谷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用蛋白质印迹法测定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亚基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正常组、模型组、普萘洛尔组和盐酸羟考酮组的MDA分别为(4.56±0.61),(7.45±1.33),(6.09±1.12)和(6.45±0.98)nmol·mL^-1;这4组GSHpx水平分别为(654.6±109.4),(342.6±78.7),(466.5±91.1)和(487.8±68.7)U·mL^-1;这4组的P22subunit/β-actin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0±0.06,0.51±0.12,0.45±0.08和0.49±0.11;这4组的P47subunit/β-actin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6±0.05,0.42±0.07,0.34±0.06和0.38±0.08;这4组的P67subunit/β-actin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8±0.06,0.50±0.12,0.43±0.08和0.37±0.09。上述指标: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普萘洛尔组和盐酸羟考酮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普萘洛尔组与盐酸羟考酮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心肌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 柯阿娜李秀华刘江刘立新
- 关键词:盐酸羟考酮异丙肾上腺素心肌损伤
- 后循环型脑梗死急性期静脉溶栓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探讨后循环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为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评估及预后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唐山市工人医院收治的78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溶栓的治疗标准,均应用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进行溶栓治疗,以改良RanKin评分评价患者预后,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各临床指标对后循环患者梗死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同型半胱氨酸、血浆D-二聚体和责任大动脉病变与预后不良有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入院NIHSS评分较高(OR=3.832,95%CI:1.290~11.388)、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7.182,95%CI:1.669~30.904)、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OR=8.769,95%CI:1.326~57.996)是脑梗死患者溶栓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监测NIHSS评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有助于评估患者病情,判断临床预后。
- 王素洁陈丽丽袁丽刘江毕会芹张建兴陈国娟李晶晶李培王海英
- 关键词:后循环梗死溶栓预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对比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后即刻抗凝、即刻抗血小板聚集与24 h后抗血小板聚集在治疗后循环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发病4-9 h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65例随机分为行静脉溶栓后即刻抗凝组18例、即刻抗血小板聚集组22例与24 h后抗血小板聚集组25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治疗后24 h和7 d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4 h和治疗7 d的疗效比较,即刻抗血小板聚集组有效率高于24 h后抗血小板聚集组,即刻抗凝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即刻抗血小板聚集、24 h后抗血小板聚集组(P〈0.05)。结论后循环梗死患者病情危重,不一定完全按照指南,可根据自身情况,尝试溶栓后即刻给予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的联合治疗。
- 王素洁陈丽丽李培詹红艳刘江
- 关键词:后循环脑梗死静脉溶栓抗血小板聚集
- 长春西汀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7
- 2017年
-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长春西汀2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血栓通(冻干)15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NIHSS评分、血清vWF、sVCAM-1、sICAM-1、CRP、IL-8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长春西汀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
- 王素洁李培刘江陈丽丽袁莉
- 关键词:血栓通急性脑梗死疗效安全性
- 后循环脑梗死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及血糖对其预后的影响
- 陈丽丽詹红艳王素洁李培刘江张艳红
- 在急性脑卒中的发病过程中,由于病变部位缺血缺氧,导致了一系列极为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糖代谢异常是其中一个常见表现,尤其是急性重症脑卒中,后循环脑梗死明显,其中包括糖尿病、糖耐量受损、空腹血糖受损。后循环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
- 关键词:
- 关键词:脑梗死脑卒中
- 罗哌卡因纳米粒的制备及镇痛研究
- 2021年
- 目的制备罗哌卡因纳米粒,并考察其镇痛作用。方法采用RAFT法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在海藻酸钠上进行接枝,然后在水中与罗哌卡因自组装成纳米粒;研究其红外光谱、热稳定性、形态及粒径分布等;测定其载药量、包封率、药物释放及在小鼠体内的镇痛作用。结果制备的罗哌卡因纳米粒热稳定性好;粒度基本均匀,粒径为(287.3±5.6)nm;最大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4.31±0.22)%和(90.4±3.1)%;载药纳米粒在小鼠体内表现出持久的麻醉作用。结论制备的罗哌卡因纳米粒可明显延长镇痛时间。
- 刘江刘江赵健辉王雪梅刘占军
- 关键词:海藻酸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镇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