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嘉
- 作品数:10 被引量:239H指数:7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超声评价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价值被引量:19
- 2015年
- 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具破裂倾向、易发生血栓形成和(或)进展迅速的危险斑块为易损斑块。易损斑块发生的突然破裂、血小板激活、血栓形成等,是引起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异常而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发病机制。脑卒中患者中约30%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且这一数据还在逐年上升。
- 勇强张蕾冯立群袁嘉
- 关键词:易损斑块超声评价低回声纤维帽血栓形成
- 常规血管超声与微血管成像技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4
- 2016年
- 目的 :探讨常规血管超声与微血管成像技术(SMI)在评价颈动脉狭窄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4-08至2015-03我院住院的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37例(共70条血管),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为金标准,对常规血管超声及SMI对颈动脉狭窄检出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常规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1.42%、83.33%、80.95%。SMI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1.43%、92.16%、89.47%。结论 :常规血管超声与SMI在评估颈动脉血管狭窄程度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SMI对颈动脉狭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优于常规血管超声,SMI能更准确判定颈动脉狭窄程度,有望成为一种更可靠评价颈动脉斑块及狭窄程度的检查方法。
- 袁嘉勇强张蕾穆洁刘海芳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
- 斑块内新生血管检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 2015年
-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损性斑块是诱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易损斑块不仅可导致颈动脉管腔狭窄引起脑血管缺血性症状,更重要的是继发血栓形成导致脑梗死等疾病的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产生和发展与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密切相关,研究发现新生血管可促进粥样硬化病变发展,甚至诱发斑块内出血和斑块破裂及其并发症发生,是造成斑块易损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针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很多,如常规超声、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血管造影(CTA)、磁共振成像(MR)技术、动脉造影、血管内超声(IVUS)、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近年来超声造影(CEUS)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在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新生血管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CEUS对活体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检测具有很高的敏感性,而且具有定量评价的功能,但由于其费用高、有创性、需用造影剂、操作相对费时等缺陷,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由日本东芝公司研发的超微血管成像技术(SMI),作为一种新型血管成像技术,可以探测到更加微小的血管以及流速更低的血流,而且该技术不使用造影技术的辅助。SMI技术有望成为一种新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无创性检测方法,通过评价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情况,进一步评估斑块的稳定性。
- 袁嘉朱玉萍勇强
- 关键词:斑块内新生血管超声造影
- 超声微血管成像技术(SMI)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常规血管超声与微血管成像技术(Superb Micro vascular Imaging,SMI)在评价颈动脉狭窄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3月,我院住院的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37例(共70条血...
- 袁嘉
- 关键词:颈动脉超声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缺血性脑血管病斑块内新生血管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