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晓
- 作品数:5 被引量:57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夏季青藏高原深厚及浅薄降水云气候特征分析被引量:42
- 2015年
- 利用1998-2007年热带测雨卫星TRMM搭载的测雨雷达PR和可见光/红外扫描仪VIRS的融合资料,研究了夏季青藏高原深厚降水(深厚强对流和深厚弱对流)及浅薄降水的水平分布、垂直结构及红外信号特征,并对其日变化特点和降水的经向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夏季高原降水主要以深厚弱对流降水为主(67.8%),浅薄降水次之(26.4%),深厚强对流降水出现最少(5.8%)。不同云顶红外辐射温度的平均降水廓线表明,深厚降水从雨顶高度至近地面高度均经历先增大后减小的过程,而浅薄降水只有增大过程。深厚强对流和深厚弱对流的降水频次峰值均出现在16:00(地方时,下同),降水强度峰值分别出现在18:00和13:00,其中深厚强对流降水强度在00:00还出现次峰值。浅薄降水的降水频次及强度峰值均出现在20:00,呈现夜雨特点。深厚降水和浅薄降水的云顶红外辐射温度日变化特征相似,最低值均出现在19:00。深厚强对流和深厚弱对流降水具有明显的东移特征,其中深厚弱对流降水的东移特征更为明显,而浅薄降水无明显的经向传播特征。
- 潘晓傅云飞
- 关键词:青藏高原降水云气候特征日变化
- 基于CloudSat观测的青藏高原南坡云团特征分析
-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km,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青藏高原下垫面和地形复杂多变,其地表热力、地形动力作用、潜热和感热加热作用对东亚地区乃至全球的气候变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云直接参与降水和潜热交换...
- 陈逸伦傅云飞潘晓
- 关键词:云团青藏高原CLOUDSAT地形
- 文献传递
- 夏季青藏高原深厚及浅薄降水云气候特征分析
- 本文利用热带测雨卫星(TRMM)搭载的测雨雷达(PR)和可见光/红外扫描仪(VIRS)1998-2007年的融合资料,研究了夏季青藏高原深厚降水(深厚强对流和深厚弱对流)及浅薄降水的水平分布、垂直结构及红外信号特征,并对...
- 潘晓傅云飞
- 关键词:青藏高原
- 文献传递
- 夏季青藏高原深厚及浅薄降水云气候特征分析(S12)~-
- 本文利用热带测雨卫星(TRMM)搭载的测雨雷达(PR)和可见光/红外扫描仪(VIRS)1998-2007年的融合资料,研究了夏季青藏高原深厚降水(深厚强对流和深厚弱对流)及浅薄降水的水平分布、垂直结构及红外信号特征,并对...
- 潘晓傅云飞
- 关键词:青藏高原降水云气候特征日变化
- 文献传递
- 基于云亮温和降水回波顶高度分类的夏季青藏高原降水研究被引量:27
- 2016年
- 本文利用热带测雨卫星(TRMM,Tropical Rain Measuring Mission)第七版逐日逐轨测雨雷达(PR,Precipitation Radar)及可见光和红外扫描仪(VIRS,Visible and Infrared Scanner)的融合数据集,研究了夏季青藏高原上降水类型的特征。统计结果表明第七版PR降水回波强度及降水率廓线资料(2A25)仍旧误判青藏高原上以层云降水为主(比例高达85%);以云顶相态定义的青藏高原降水类型统计表明,冰相云顶和冰水混合相云顶的降水分别占43%和56%;以降水回波顶高度定义的降水类型统计表明,深厚弱对流降水和浅薄降水分别占77%和22%,而深厚强对流降水仅占1%。空间分布的统计表明,冰相云顶降水和冰水混合相云顶降水的频次和强度自高原西部向高原东部和东南部增加,其降水回波顶高度自高原西、中部向东部降低。深厚强对流降水和浅薄降水的频次由西向东增加,而深厚弱对流降水频次分布是西少、北少、南多,高原南部比北部的深厚弱对流降水频次高出近1倍;深厚弱对流降水和浅薄降水的平均强度也表现了自高原西部、中部向东部的增大,而其降水回波顶高度分布则相反。总体上,夏季青藏高原降水频次和强度自西向东增多和增大,而云顶和降水回波顶高度则相反。
- 傅云飞潘晓刘国胜李锐仲雷
- 关键词:降水测雨雷达热带测雨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