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义学创始人Leonard Talmy(2000:117)提出了著名的语言两分法理论,认为:语言可以分为动词框架语言和卫星语框架语言,并进一步指出现代汉语属于卫星语框架语言。这一理论适用于整个宏事件所属的五类不同的框架事件,即运动事件、体相事件、状态变化事件、关联事件和实现事件。关于现代汉语是否属于卫星语框架语言,学界有较大争论,目前大多数研究集中在运动事件。本文将研究视角转向状态变化事件(event of state change),旨在通过实证研究,从不同的视角探究现代汉语的词汇化模式,从而为现代汉语的准确定位提供更多依据。作为对状态变化事件的初步探索,文章集中研究存在性状态变化这一分类,通过图片描述的方式收集口语语料。语料分析发现存在性状态可以分为致使性和非致使性两种事件,致使性事件编码为卫星语框架结构,而非致使性事件中动词框架结构和卫星语框架结构呈现2:1的比例。本文最终结论认为:1)存在性状态变化事件呈现互补型模式;2)非致使性存在性状态变化事件的表征呈现两种框架结构并行合并模式。
Leonard Talmy在词汇化模式的研究中提出:语言可以划分为动词框架语言和卫星语框架语言。在这种两分法中,现代汉语和英语相同,都属于卫星语框架语言。Talmy的两分法理论适用于整个宏事件,而目前大多数的研究集中在运动事件中。本文从词汇化模式视角出发,研究状态变化事件中施事性状态变化的词汇化模式,旨在通过实证研究,对现代汉语在状态变化领域中的词汇化模式进行分类和探讨。文章随机选取十五个汉语施动动词,对三十位母语为汉语的受试进行访谈录音,建立小型汉语封闭语料库。经过数据整理分析发现:施事性状态变化事件的现代汉语表达式呈现动词框架和卫星语框架两种词汇化模式。本语料支持以下结论:在施事性状态变化事件领域中,现代汉语属于互补型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