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晨
- 作品数:14 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靶向药物及释药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DNA聚合酶β对氢醌诱导的小鼠成纤维细胞遗传毒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DNA聚合酶β(polβ)的表达水平在氢醌(HQ)遗传毒性中的作用。方法以polβ野生型(polβ+/+)、polβ缺陷型(polβ-/-)及polβ高表达型(polβoe)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四氮唑盐比色法检测HQ对3种细胞的毒性效应;2’,7’-二氯双氢荧光素双乙酸酯(DCFH-DA)法检测不同浓度HQ染毒后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含量;彗星试验分析HQ诱导的3种细胞的DNA损伤及修复效应的差异;体外微核试验检测3种细胞微核率。结果随着HQ浓度的增加,3种细胞的存活率均下降,IC50以polβoe细胞最高,polβ+/+细胞次之,polβ-/-细胞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细胞内ROS水平随HQ浓度的增加而上升,相同HQ浓度下polβ-/-细胞内ROS水平显著高于polβ+/+细胞(P<0.05);彗星试验显示HQ作用后3种细胞均有不同程度DNA损伤,在相同HQ染毒剂量下polβ-/-细胞损伤较polβ+/+细胞和polβoe细胞严重,而polβoe细胞损伤最为轻微;损伤修复效应显示polβoe细胞修复最快,polβ-/-细胞更不易修复;HQ可诱导3种细胞微核率增加,在相同HQ作用剂量下polβ-/-细胞的微核率最高,polβ+/+细胞次之,polβoe细胞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Q可诱导细胞内ROS的产生,从而导致DNA和染色体水平的氧化损伤,表现出其遗传毒效应,polβ可以提高细胞应对氧化损伤的能力,从而对HQ的遗传毒性效应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 陈晨赖彦好吴媚张遵真
- 关键词:氢醌DNA聚合酶Β遗传毒性成纤维细胞
- 虾青素对^(60)Coγ射线所致小鼠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虾青素对60Coγ射线诱导的小鼠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5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模型组和虾青素高、中、低剂量组(10.2、2.0和4.0mg/kg)。辐照前,各剂量组每日经口灌胃不同浓度的虾青素,模型组和对照组则给予等体积植物油,连续30天。30天后,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给予8 Gy 60Coγ射线全身一次性照射。照射后第4天处死小鼠,取肝细胞进行彗星实验以观察细胞DNA损伤,制取肝匀浆测定MDA含量、SOD和GSH-Px活性,同时进行外周血粒细胞和骨髓有核细胞计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SOD和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虾青素各组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SOD活性显著升高(P<0.01),高剂量组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DNA损伤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虾青素各组DNA损伤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且随着虾青素剂量的增加,细胞拖尾率和OTM逐渐减少。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粒细胞和骨髓有核细胞计数显著降低(P<0.01),而虾青素各组粒细胞和中、高剂量组骨髓有核细胞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虾青素对于辐射诱导的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赵巍蒋学君陈晨崔杰杨沫张遵真
- 关键词:虾青素彗星实验抗氧化
- DNA聚合酶β表达水平对苯代谢物氢醌致细胞凋亡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 2011年
- 目的探讨DNA聚合酶β(DNA polymemsebeta,polβ)对氢醌(HQ)所致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以polβ野生型(polβ+/+)、polβ缺陷型(polβ-/-)及polβ高表达型(polpoe)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浓度的HQ溶液染毒后,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HQ对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ψm)的影响,试剂盒法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和羟自由基(·OH)含量;化学发光法分析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染毒组凋亡细胞率和△ψm降低的细胞比例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olβ+/+细胞比较,20.00、40.00、80.00μmol/L染毒组polβ-/-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10.00、20.00、40.00、80.00μmol/L染毒组polβ oe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olβ+/+细胞(20.60%±0.57%、37.95%±0.64%、44.50%±1.27%、57.55%±1.06%)比较,10.00、20.00、40.00、80.00μmol/L染毒组polβ-/-细胞△ψm降低的细胞比例(33.60%±1.55%、46.05%±1.77%、52.75%±2.05%、75.20%±0.56%)明显增高,polβ oe细胞△ψm降低的细胞比例(16.05%±1.20%、29.80%±1.21%、35.15%±1.06%、53.80%±0.85%)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olβ+/+细胞比较,各染毒组polβ-/-细胞产生的荧光强度明显增高,polβ oe细胞的荧光强度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ol β +/+细胞相比,20.00、40.00μmol/L染毒组pol β-/-细胞内·0H含量明显增高,polβ oe细胞内·0H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浓度HQ染毒剂量下,polβ-/-细胞内SOD和GSH-Px消耗最快,polβ oe细胞内的SOD和GSH-Px消耗�
- 陈晨杨沫张遵真吴媚邓雯文
- 关键词:DNA聚合酶Β膜电位过氧化物酶类
- 茶多酚对乙醇所致原代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研究乙醇对原代肝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同时探讨茶多酚对乙醇所致的原代肝细胞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分离小鼠原代肝细胞,直接以不同浓度乙醇作用于肝细胞,或以茶多酚预处理后再用乙醇作用于肝细胞,测定各组细胞存活率、抗氧化酶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的变化。结果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小鼠原代肝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转氨酶升高;而茶多酚的预处理对于乙醇所致的小鼠原代肝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表现为相同乙醇浓度作用下,随茶多酚浓度的升高,细胞存活率逐渐升高,抗氧化酶活性增加,转氨酶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醇可以诱导小鼠原代肝细胞的氧化损伤,而茶多酚对其氧化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张栗冉云王玲陈晨张遵真
- 关键词:茶多酚原代肝细胞抗氧化酶乙醇
- DNA聚合酶β对苯并[a]芘致细胞遗传毒性及基因组遗传不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研究DNA聚合酶β(polβ)表达水平对苯并【a]芘(BaP)致细胞遗传毒性及基因组遗传不稳定性的影响,为BaP的致癌分子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3种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polβ野生型(polβ+/+)、polβ缺陷型(polβ-/-)和polβ高表达型(voe)】作为模型,检测BaP对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细胞遗传毒性和基因组遗传不稳定性。结果随着BaP浓度的增加,3种细胞的存活率和克隆形成能力均下降。5.00和20.00μmol/LBaP染毒时,polβ-/-细胞产生的ROS荧光强度均大于polβ+/+和polβoe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5.00和20.00μmol/L时,polβ-/-细胞SOD活力为(76.56±2.84)和(62.78±4.28)U/mgpro,低于对照组[(84.85±3.59)U/mgpro]和polβ+/+细胞【(85.21±3.20)和(76.90±3.38)U/mgpro],20.00μmol/LBaP染毒组polβoe细胞SOD活力【(82.59±4.64)U/mgpro]低于对照组[(88.58±6.77)U/mgpro]但高于相同浓度染毒的polβ+/+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5、5.00和20.00μmol/LBaP染毒组的polβ-/-细胞的微核形成率明显高于polβ+/+细胞,5.00和20.00μmol/LBaP染毒组的polβoe细胞的微核形成率明显低于polβ+,+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00和20.00μmol/LBaP染毒组polβ-/-细胞的HPRT基因突变频率为26.16×10^-6和37.51×10^-6,polβoe细胞为27.68×10^-6和38.63×10^-6,均明显高于polβ+/+细胞(19.76×10^-6和24.78×1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lβ在保护细胞免受BaP造成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其正常表达对于维持细胞基因组遗传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 杨沫吴媚崔杰陈晨张遵真
- 关键词:DNA聚合酶Β微核试验
- 丹参酮Ⅱ_A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药效研究被引量:10
- 2017年
- 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丹参酮Ⅱ_A白蛋白纳米粒,以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处方,进而考察其体外抗肿瘤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优选的处方制备的丹参酮Ⅱ_A白蛋白纳米粒形态为规则的圆球形,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75.7±3.07)nm,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90.8%±1.47%和5.52%±0.09%。对于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B4细胞,载丹参酮Ⅱ_A白蛋白纳米粒较游离药物有更优的抑瘤效果。白蛋白纳米粒制备工艺简便,可显著改善丹参酮Ⅱ_A的溶解度,有助于拓展其在抗血液肿瘤方面的应用。
- 陈晨王慧洁刘芙蓉王银毛声俊金辉
- 关键词:白蛋白纳米粒处方优化抗肿瘤
- 碳酸氢钠林格注射液与非PVC五层共挤膜输液袋的相容性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考察非PVC五层共挤膜输液袋与碳酸氢钠林格注射液的相容性。方法采用HPLC、GC法对5种抗氧剂和苯乙烯进行检测,分别对包材和供试制剂的提取、迁移及吸附性进行研究。结果提取、迁移试验中,5种抗氧剂和苯乙烯的含量均符合相关要求;吸附试验中,药品的稳定性也符合要求。结论非PVC五层共挤膜输液袋与碳酸氢钠林格注射液的相容性良好,可作为直接接触该药品的包装使用。
- 王慧洁陈晨李明袁浩宇毛声俊
- 关键词:苯乙烯
- 香烟烟雾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氧化损伤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探讨香烟烟雾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评价氧化损伤效应在香烟烟雾致肺癌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以DMSO作为吸收液采集香烟主流烟雾,MTT比色法测量香烟烟雾对HBE细胞的毒性,彗星实验和微核实验分别检测细胞DNA链断裂和细胞染色体损伤,同时使用荧光探针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含量。结果随着香烟烟雾浓度的增加,HBE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香烟烟雾对HBE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逐渐降低,显示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香烟烟雾可以诱导HBE细胞DNA链断裂,表现为细胞拖尾率增加,同时尾长、尾部DNA含量和Olive尾距均随香烟烟雾浓度增加而增大。香烟烟雾亦可诱导HBE细胞染色体损伤,当香烟烟雾浓度≥1支/L时,实验组微核率与对照组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HBE细胞ROS生成量与香烟烟雾浓度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香烟烟雾可以直接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ROS增加,从而造成细胞毒性增加、染色体损伤和DNA链断裂,提示氧化损伤是香烟烟雾致肺癌的重要机制。
- 刘蜀坤王玲陈晨张遵真
- 关键词: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活性氧DNA损伤
- DNA聚合酶β对苯并[a]芘致细胞遗传毒性及基因组遗传不稳定性的影响
- 目的研究DNA聚合酶β(Polβ)表达水平对苯并[a]芘(BaP)致细胞遗传毒性及基因组遗传不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3种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polβ野生型(polβ+/+)、polβ缺陷型(polβ-/-...
- 杨沫吴媚陈晨刘蜀坤张遵真
- 关键词:DNA聚合酶Β苯并[A]芘
- 文献传递
- 白血病NB4细胞对白蛋白纳米粒的摄取和载二氢丹参酮Ⅰ白蛋白纳米粒的抗肿瘤活性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 研究白血病NB4细胞对白蛋白纳米粒的摄取行为,探讨其靶向给药白血病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以香豆素-6示踪白蛋白纳米粒,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与流式细胞术法考察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NB4细胞对纳米粒的摄取行为,进而以MTT比色法评价载二氢丹参酮Ⅰ白蛋白纳米粒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 与游离药物香豆素-6、二氢丹参酮Ⅰ相比,白蛋白纳米粒可显著增加药物细胞对药物的摄取,增强其对NB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论 白蛋白纳米粒对NB4细胞具有靶向性,有望成为白血病靶向给药的新型载体。
- 卿红甘良春陈晨毛声俊李慧
- 关键词:白蛋白纳米粒NB4细胞药物靶向白血病抗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