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流行性
  • 2篇流行性出血热
  • 2篇出血热
  • 1篇蛋白
  • 1篇血液动力
  • 1篇血液动力学
  • 1篇液动
  • 1篇糖蛋白
  • 1篇尿THP
  • 1篇球蛋白
  • 1篇微球蛋白
  • 1篇疗效
  • 1篇疗效观察
  • 1篇酶链反应
  • 1篇近期疗效
  • 1篇近期疗效观察
  • 1篇聚合酶
  • 1篇聚合酶链反应
  • 1篇合酶
  • 1篇干扰素

机构

  • 3篇南京医学院第...

作者

  • 3篇王明秀
  • 2篇黄湘虎
  • 2篇陆北川
  • 1篇高一翔
  • 1篇唐保元
  • 1篇林戟
  • 1篇常国钧
  • 1篇姚薇萱
  • 1篇孙志坚
  • 1篇李军
  • 1篇黄祖瑚
  • 1篇刘志坚
  • 1篇沈华
  • 1篇匡晓理
  • 1篇马玉琪
  • 1篇高蕾
  • 1篇徐兆强

传媒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人民军医
  • 1篇南京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1994
  • 2篇199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流行性出血热血、尿THP,β-微球蛋白含量动态变化及临床价值
1994年
高蕾刘志坚王明秀黄湘虎沈华陆北川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糖蛋白Β-微球蛋白
流行性出血热肾脏血液动力学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1993年
测定了18名健康人和26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GFR)及有效肾血浆流量(ERPF)。健康人GFR 为104.2±21.9ml/min,ERPF 为580±77ml/min,EHF 患者从发热期至多尿期GFR 与ERPF 均显著下降(P<0.05~0.01),重型病例较中型更明显。同时检测了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T-Ⅱ)、血栓素B_2(TXB_2)和6-酮-前列腺素F_(1α)(6-K-PGF_(1α)),结果显示病程前三期血浆AT-Ⅱ和TXB_2明显高于正常,TXB_2/6-K-PGF_(1α)比值显著上升。作者认为有效血容量减低以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是引起GFR 与ERPF 下降的重要因素。
孙志坚黄湘虎王明秀高蕾匡晓理陆北川姚薇萱徐兆强马玉琪高一翔林戟常国钧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血液动力学
重组干扰素α-2b治疗丙型肝炎二例的近期疗效观察
1993年
采用重组干扰素。α-2b(IFNα-2b)治疗活动性丙型肝炎患者2例,并用巢式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患者治疗前后HCV-RNA的血清学变化作为疗效评判标准。结果显示;2例患者血清HCV-RNA的治疗后2~4周即转阴,在三个月的治疗过程中,连续观察呈持续阴性,且伴抗HCV阴转,血清ALT恢复正常水平。研究结果提示IFNα-2b是目前治疗丙肝较为有效的药物之一。
唐保元黄祖瑚李军高祖锈王明秀
关键词:丙型肝炎干扰素聚合酶链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